【新时代·新玉树·新生活】称多:走出属于自己的高原脱贫新路子

长云网讯(融媒体记者 滕萌 刘羿楠)玉树州称多县,地处青藏高原以东,省境西南部,州域东北部,东邻果洛州玛多县,北部、西部和曲麻莱县接壤,东南与四川省石渠县毗邻,西南与玉树市隔河相望,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小块种植业的省定贫困县。称多县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十个一批”为统揽,咬定“两不愁三保障”,严格执行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等制度,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聚全民之心,统筹谋划、分类实施、分步推进,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嘉塘草原越来越多的贫困人口重新燃起了脱贫的希望。

党建引领架起扶贫“连心桥”

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贫困人口居住偏远且分散,产业单一且发展后劲不足,扶贫成本较高、脱贫难度大,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限制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自我发展;致贫原因主要是缺资金、缺劳力、因灾因病、因学因残致贫、缺技术及内生动力不足致贫等等问题,称多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准确把握抓党建促脱贫的结合点、发力点、强化责任意识担当,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凝聚党群干群合理,助力脱贫攻坚胜利收官。

从质量上看,2019年较2015年增长约58%,“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愈加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进步明显,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明显增强,收入稳定,增强幸福指数。

农牧民持续增收,称多县贫困群众基本口粮有保证,主副食品营养合理搭配,春夏秋冬每季都能换新衣服,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目标。

同时选派省州县级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成员,把基层党员干部培育成扶贫攻坚的“宣传员”“指导员”,并组建了联点单位帮扶57个行政村,确保党的温暖传输常“在线”。

创新发展模式,全力确保脱贫质量

“生态+”开创扶贫“新格局” ,结合称多县自身特色,突出“生态扶贫”“绿色扶贫”,深耕地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在实践中摸索,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吃上“生态饭”,摘掉“穷帽子”。近年来,称多县在摸索中思考,在思考中前行,逐渐形成“七个称多”(富裕、文明、和谐、绿色、法治、活力、实干)建设总体目标,“粮改饲、饲补畜、畜支农”的发展思路,社会认同、群众欢迎、符合实际的“生态+”发展理念,以“生态+畜牧业”为基本点,实现“三整合四解放”,整合草场、整合劳动力、整合牲畜;四解,即解放生态、解放劳动力、解放生产力、解放思想;统筹协调各部门单位“集团化”作战,引导鼓励支持合作社建设,扩大饲草料种植基地,优化牲畜结构,增加畜产品附加值,为社会提供高品质畜产品。

除此之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的特色旅游资源,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动力点。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宗教文化,“马术之乡”“拉布乡古藏村”、珍稀野生动植物等文化旅游资源,利用传统节庆活动、调查研究等契机,扩大县域生态文化品牌影响力,并发挥宣传媒介作用,积极参加省内外各项活动,提高称多县域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生态+畜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生态+文化旅游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以畜牧业发展为现实支撑,以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持久动力,不断形成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稳定的良好局面。

高原脱贫新路子

称多县以畜牧业为主,兼有小块农牧业区。近年来,创新以牧带农,以农促牧,农牧区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农牧区统筹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特色模式,鼓励土地流转,支持联户承包经营等形式进行连片规模种植,提高农产品产出率和经济效益。

走进称多高原牦牛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一套套屠宰、加工生产流水线井然有序,同时也充分利用玉树藏区畜牧资源,开发无污染,具有高原特色的牦牛肉、藏羊肉和土特产加工为立足点,以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地区税收、提高农牧民收入和扩大再就业为目的。覆盖冷鲜、冷冻肉、熟食、农副产品等。企业生产的畜产品在十几个城市均有销售,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树立了良好的扶贫形象。

称多县的珍秦镇十一村属纯牧业乡镇,在2840平方千米的草山上生活着402户1605人。地广人稀不说,没有虫草、药材等其他收入。以前,靠自己家的草山养牛养羊,养家糊口还勉强,但凡家里有意外,日子就会过得异常艰难……

久美旦周,他是搞合作社和群众信赖的致富领头人,也是近年来家喻户晓的名人,有人叫他“合作社”。据久美旦周介绍:“珍秦镇合作社始办于2015年,当时大部分群众不愿意加入,反对率占70%以上。但是,向阳村党支部一班人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办起了嘉塘草原上第一个具有时代内涵的新型合作社——珍秦镇嘉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2016年至2018年合作社分红逐年递增,群众也越来越认可,入股的村民一个个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目前,珍秦镇十一个村,村村都有合作社,群众的认可度达100%。特别是在去冬今春发生特大雪灾中,合作社的牲畜死亡率几乎为零,凸显了合作社综合功能的作用,群众对合作社更是赞赏有加。

久美旦周说:“在成立合作社之前,我是村里条件最好的,一个人富那不叫富,甚至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合作社成立之后,比我富的人多起来了,我心里就很开心、很踏实。觉得终于为群众做了一点事情,听党话,跟党走已经成了群众的自觉意识和言行,谁也撼动不了。”在合作社,我们看到了整齐码放的合作社各类档案资料。精准扶贫户一类、二类、三类户户有档案,并用不同颜色的封面区分,内容应有尽有,使人感受到基层工作的细致和辛苦。

采访过程中,久美旦周带我们去了曲多家。据了解,刚开始曲多一家并不愿意入合作社,但看到村民逐步过上好日子,分红逐年递增,在2016年将家中的40多头牛入社,剩余的20多头牛平日轮流放牧,进行轮班制度,平时家人也会做一些游牧文化的小工艺品进行销售。曲多说:“现在牧区条件好了,多亏党委政府的关怀与帮助,合作社让我们脱了贫,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

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牲畜有保障。珍秦镇的畜牧业合作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国家和省州的政策支持我们村脱贫致富,这是对合作社,对整个村民的保障,让我们口袋鼓起来,我们只有牛只有草山,但这也是我们的特色,我们要保持勤奋、勤劳的本色,不能小富即安,贪图享乐,把合作社办得更好,让群众收入更多。”最后,久美旦周如是说。如今的十一村依托特色畜牧业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高原脱贫新路子。

记者后记: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先贤孔子告诉子贡,工匠要做好工作,必须先磨快工具。脱贫不能只用嘴说说,更重要的是行动,发挥政府政策杠杆作用,培育自身造血功能,精心培育和扶持壮大就业容量大、增收致富效益好、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