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妖狐、河童:日本四大妖怪中有三个出自中国《山海经》

日本境内大约有六七百种妖怪,这些形形色色的妖怪构成了日本“妖怪文化”的丰富内涵。据说,日本70%的妖怪原型来自中国,20%来自印度,仅有10%属于本土妖怪。其中,来自中国的妖怪原型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山海经》。

《山海经》一书将妖怪的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许多日本妖怪的原型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特别是荣登日本最知名妖怪排行榜的四大妖怪:鬼、天狗、河童、妖狐,其中天狗、妖狐、河童都是从《山海经》中繁衍诞生出来的。

《山海经》


《山海经》:被誉为“神话之渊府”

《山海经》是著于先秦时期的一部百科全书,作为古代口传文学的成文记录,记载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大量的古典神话,被称为“神话之渊府”。

《山海经》作为一部亦虚亦实的中国古代奇书,一直被看作是讲怪力乱神的“虚妄之言”。全书18卷,共计三万一千多字,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全书记载了大约四十个方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一百多个历史人物,四百多种神怪异兽,包含了地理、历史、民族、神话等诸多内容。

图文并茂的《山海经》不仅保留了中国洪荒时代的壮观景象,而且开创了中国文化史上以图叙事的先河。不过,《山海经》的古图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现存于世的《山海经图》大多是明清时期绘制的图本。

《山海经》于奈良时代(中国的隋唐时代)或更早时期传入日本。当时中日往来密切,日本曾数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制度,促成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频繁的交流往来。就在这段时间中,《山海经》这部对日本妖怪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的图籍传到了日本,并受到日本社会各阶层的强烈推崇。《山海经》所记载的妖怪,经过日本本土妖怪文化体系的不断整合,以及历史、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并杂糅进日本的民间神话传说,逐渐演变成了流传至今的日本妖怪形象。

《怪奇鸟兽图卷》


《怪奇鸟兽图卷》:日本的《山海经》

可以这样说,《山海经》之于《怪奇鸟兽图卷》,就好比是《红楼梦》之于《源氏物语》。

江户时代,是日本“妖怪学”真正兴起的时代。而且,由于中国的版画工艺和彩色套印技术已经流传到日本,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具有日本特质的仿制《山海经》。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怪奇鸟兽图卷》。

这部作者不明、出书时间不明的书籍中,共收集了76种形态各异的鸟兽,都是江户时代的人们从未目睹过的。日本著名神话学家、《山海经》研究专家伊藤清司断言:这些怪兽奇鸟的来源都是中国大陆,且其中的大多数鸟兽都在中国的《山海经》中有记载。而且,《怪奇鸟兽图卷》的作者与其说是由《山海经》的经文推测而成,不如说是以明清时期的《山海经图》为蓝本,加以描摹施以色彩而成。

另外,被认为是奠定了日本人传统的妖怪形象的作品,江户时期妖怪画师鸟山石燕所描绘的《百鬼夜行图》,其中的众多妖怪造型,也是以《山海经》、《搜神记》中的妖怪形象为参考创作出来的。

天狗


《山海经》妖怪形象的日本化之天狗

“天狗”的最初原始形象就是来自中国。

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天狗的记载出自《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如文中所述,天狗最初被看作是御凶的吉兽。

但是后来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缺乏天文学的知识,将日食、月食看作是“天狗吃太阳”、“天狗吃月亮”,视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就成为了凶星的称谓。

在日本,直到平安时代,天狗都是《山海经》中所描述的形象。一直到了中世纪,天狗才慢慢走上自己的演变之路。

古代日本与古代中国对天狗最初的象征意义在看法上是一致的,都认为天狗与日蚀一样,是不吉利的象征。比如《日本书纪》中记载,公元634年,当流星划过城市的上空,“有音似雷,”百官和民众们对此纷纷议论。这时,有留学过中国的留学僧上奏表示,这并非流星,而是天狗。天狗的吠声正是雷鸣声。

在日本,天狗的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夜叉天狗”,一类是“山神天狗”。手持团扇、鸟形尖嘴、背部长有巨大的双翅,这是佛教传入日本之前日本民间对于天狗形象的塑造,即是夜叉天狗。山神天狗是在佛教传入日本后慢慢形成的,形象是这样的:高而长的鼻梁,赤红色的脸,怒目威严,身材高大,衣冠端正,又被称为“鼻高天狗”,也是日本天狗的最终形态。

九尾狐


《山海经》妖怪形象的日本化之九尾狐

关于九尾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南山经》中:“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盅。”

九尾狐在我国充当的一直是“妲己”之类妖媚祸国的角色。在日本,最初狐妖的形象也是如此,可以幻化成美人形象去魅惑平民、士人甚至君主。

日本妖怪文化中最有名的九尾妖狐名为“玉藻前”,据说就是中国的妲己(也有一说是褒姒)辗转逃亡到日本后的化身。九尾妖狐化名为“玉藻前”的女子,不仅拥有绝世美颜,而且才识广博,很快就获得了当时的鸟羽天皇的宠爱。但不久之后,鸟羽天皇患重病卧床不起。御医们无法查明原因。最后是阴阳师安倍泰成判定是妖狐“玉藻前”在作怪,并在阴阳法诀前暴露出了“玉藻前”白面金毛九尾狐的本体。


日本动画电影《河童之夏》


《山海经》妖怪形象的日本化之河童

河童可以说是日本的水神。在日本的民间传说中,河童住在海底龙宫,身高形如四五岁的孩童,身有鳞甲,手和脚都长有类似青蛙的蹼,背上还有乌龟壳。

其实,据考证,河童最早出自《山海经》中的“河伯”,也就是黄河之神。

南北朝时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水经注》中称:“沔水中有物,如三四岁小儿,鳞甲如鲮鲤,射之不可入,七八月中,好在碛上自曝。膝头似虎,掌爪常没水中,出膝头。小儿不知,欲取弄戏,便杀人。或曰,人有生得者,摘其皋厌,可小小使。名为水虎者也。”这种名为“水虎”的动物是不是跟日本传说中的河童很相似呢?

总而言之,《山海经》对日本“妖怪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中国文化为日本“妖怪文化”的繁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