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源:后所藜麦搭乘电商快车驶向北上广

掌上曲靖讯捏紧拳头、聚焦重点,扬长避短、彰显特色,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形成几个新的千亿元产业。这是省长阮成发在2018年1月25日召开的云南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新概念,让人耳目一新。打造“绿色食品牌”,就是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方向,把高起点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作为今后一个时期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用工业化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之路,在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提质的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形成若干个过千亿元的产业。

富源县积极响应省政府号召,努力培育“绿色食品牌”,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革命”,大力打造乡土产品,集中力量发展高原特色产业,做好“特色”文章,打造具有富源特色、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加快形成品牌集群效应。全力推进“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和“科研+种养+加工+流通”为全产业链发展,瞄准绿色食品消费市场,迅速占领行业制高点,推动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后所镇抢抓机遇,于2018年3月引进种植素有“营养黄金”和“素食之王”之称的藜麦,满足健康消费需求,让贫困户迅速脱贫、快速致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接续发展。

素食之王成为养生新宠

近年来,后所镇立足镇情、土壤、气候等特点,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特色为先、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加大对产业的培植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产品市场化、销售网络化程度,以新型经济组织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以农民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在产业培育方面,后所镇瞄准绿色、健康、无公害、市场前景广阔、发展势头强劲的藜麦,并组建专班、指定专人抓好这一富民、兴企、强镇的新兴绿色产业,同时成立专业合作社,引进集种植、加工、营销为一身的云南彤享公司共同助推这一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说起在后所镇投资兴业、发展绿色产业的想法,富源永旺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宴连书信心满满地说:“党中央、国务院曾经要求,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保证粮食安全性和营养性,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我们通过深入了解,得知藜麦生长于高寒山区,对土壤、水质、空气等生长条件要求非常高,它的生长期为90至220天,一般播种越早生长期越长。种植要求当地无霜期在100天以上,海拔在1500米以上,降水量300mm以上,最高温度不高于32度。而云南彤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云南藜麦产业先驱,2018年3月,在后所镇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我们合作社与彤享公司合作,开始在后所镇阿依诺村委会海拔2300米的区域承包1千亩土地种植藜麦,这个基地是曲靖市目前唯一一家藜麦种植基地。彤享公司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和科研团队,公司成立以来得到了中科院云南植物研究所、西南林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公司聘请云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家常年为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进行藜麦品种改良研究,组建了一支成熟的管理技术队伍,为国内外健康食品生产商提供优质藜麦原料。”

云南彤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富源片区负责人宴云川介绍:“藜麦是一种适应性好,抗病虫害强,耐干旱的经济作物,生长期四五个月左右,投入的种子和肥料约600元/亩,亩产量200至250公斤,每亩收益2400至3000元,农民的人工及土地收益每亩1400元至1900元,下一步将采取‘扶贫公司+村集体+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电商’的形式,在互助扩大藜麦种植,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规划三年内达到一万亩以上,计划对藜麦进行全方位的产品深加工,开发藜麦系列产品,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就业人数,让贫困户得到更多的收益。”

营养黄金卖出平民价位

藜麦是一种有5000年种植历史的古老作物,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列为全球10大健康营养食品之一,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上将2013 年定为“国际藜麦年”。藜麦外观类似中国的小米,神奇之处不仅仅是富含人体需求的各类营养物质,其蛋白质含量高达16.7%,是其他谷物的双倍,它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种类齐全。更难得的是,藜麦作为植物却具有和肉类媲美的高蛋白质,是碱性食品,具有均衡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功能、修复体质、调节免疫和内分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预防疾病、抗癌、减肥、辅助治疗等功效,适于所有群体食用,所以在2000年的时候,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藜麦列为“唯一的一种单科植物可以满足人体基本营养需求的食物”。近年来,藜麦作为新型高档、健康粮食已经在时尚餐饮界大露风头,食品加工企业也开始逐渐使用这个新食材,这几年需求增速明显,产品前景光明。虽然藜麦全身是宝,但每公斤60元至160元的平民价格却让大众都能够消费。引进企业带领贫困户抱团发展势在必行。后所镇通过发展藜麦高原特色产业,让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政府得民心。说起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的做法,后所镇人民政府镇长杜学虎说出了全镇干部招商、亲商、爱商、兴商、富商、扶商的一系列暖心举措:“近年来,我们后所镇积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原特色产业,根据土地、水源、气候等优势,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取‘公司+村集体+基地+贫困户’的模式,积极引进云南彤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杨家坟、双诺、阿依诺等贫困村委会发展藜麦种植。镇村干部主动服务企业,抓实抓好土地流转、组织务工人员、修建机耕道、解决生产灌溉用水,争取富源县工信局支持,融入电商销售网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客户消费成本、增加企业销售利润,实现种植户、消费者、企业合作共赢,真正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增效益。”

电商快车通达全国各地

后所镇种植的藜麦主要分为红、白、黑三种,销售区域主要是北上广深等全国一线城市,并呈现供不应求趋势。为了缩短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搭上电商快车,实行网络销售势在必行。

到后所镇淘到真金白银、感受到富源县各级干部的亲情式服务后,云南彤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基敏满怀感激地说:“我们是富源县后所镇的招商引资企业,当地的党员干部把我们当成了亲人,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我们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许多困难,让我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们将逐年扩大种植规模,全身心加足马力生产。同时,我们公司与富源永旺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严格选择种植土地,严把产品质量关,建立从田间到餐桌质量可追溯体系,在充分调研市场销售的基础上,根据品质、颜色等要素,确定了公司和客户均能接受的每公斤60元至160元的差异价,在满足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订单需求的同时,努力满足省内外其它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怎样服务企业?如何让富源县的农特产品搭上电商网络快车走出国门?富源县工业信息化和商务科技局局长刘俊瑛如是说:“我们确定了‘线上网销助力山货进城卖得俏,线下直销保障销量稳定促增收’工作思路,在建设好电商平台、让富源的各商家畅通网络销售渠道,促成山货进城、工农业生产生活用品下乡,帮助市民都能轻松过上指尖生活的同时,积极帮助企业打通外贸进出口通道,争取富源县的农特产品进军国外市场。”

记者:曹振宇 明晓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