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斥责中国父母:你们啊,失职

日前,著名的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面对记者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在中国的教育里头,最值得吐槽和抱怨的是我们的父母,而不是社会与学校。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起码要对孩子的教育承担至少51%控股的责任。中国的父母在要求孩子不断进步的同时,更应该要求自己进步,更需要成长。

白岩松的教育观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和转发。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父母认为,孩子的成功需要社会、学校与老师给与培养和关注,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面对孩子的不进步、不成长、不成才、不成功,许多父母爱抱怨“社会与学校教育不给力”、“孩子天生是这么笨”等,却独独缺少反思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

比如,面对一个表现出色、比同龄人优秀的孩子,一个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父母大概会欣慰的把孩子的教育功劳归功于自己。

但是,如果面对一个碌碌无为或劣迹班班的孩子,一个不仅过不好自己的生活还要拖累父母的孩子,则很少有父母会把孩子的失败问题反思在自己身上了。

01为何说父母应该对孩子教育承担51%的控股权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他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举动,每一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家周冲在她的《人间味》里面,有这样一段描写:

母亲在井台滑倒,歪着嘴角喊疼,我站在一旁不动声色,看着她蜷缩,看着她捋起裤腿验证血液汹涌,看着她怒骂我木薯蠢猪贱婊子,看着她离去的荒凉井台被落日照出参差的斜影,心中没有一丝愧意。

作者的家庭,父母长期处于竭嘶底里的状态,过劳的贫穷日子和失重的生活重担压碎了父母的感情,也压垮了家里每个人的神经。

她早已在心中发下誓言:如果我变成母亲一样的人,就一定去死。

可是,后来作者悲哀地发现,她性子中的暴戾根深蒂固,它潜伏于她的体内,无声无息。但总会在某个时机露出端倪,暗示它的邪恶。如同一只城府很深的寄生虫。

从婴幼儿起,作者便长期在父母这样经年累月的硝烟弥漫和母亲常年累月的喜怒无常中长大,渐渐变得冷漠麻木无情,脾气也渐渐变得暴戾怪诞。

信誓旦旦的想摆脱心中的魔障,但它却如影子般的存在。

因为,原生家庭带来的枷锁,解开,便要穷尽一生力气!

知乎上有一个经典的问题是:一个完美的原生家庭是什么模样?

正面来说:

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多半敢作敢当、自信开朗、不畏强权、处事灵活,不容易对困难屈服。因为心中有把握被爱,更倾向于追随自己的内心而活,更懂得如何爱自己和爱别人。

与之相反:

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内心敏感多疑、自卑脆弱、做事缺乏信心和勇气、畏首畏尾,不能坦然面对失败,很容易被无助的情绪包裹又不懂得走出困境。他们看待问题更为悲观,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很难与别人建立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

父母的性格影响着孩子的性格,父母的格局影响着孩子的格局,父母的三观影响着孩子的三观,父母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美国教育家泰曼·约翰逊说: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一生教育,拥有绝对超过51%控股权,可悲的是,不少父母不仅不珍惜,还把自己的控股权转让出去。

02中国父母是如何把自己的教育控股权出让的?

前阵子,一则6岁男童清空爸爸购物车里价值近7万商品的消息再次上了热搜。

早在之前,就有新闻爆出4岁男童拿妈妈手机网购了4万多元的商品,其中包括室内游乐场。

当孩子请求父母陪他玩耍时,多数父母缺乏这份耐心,随手递过一部手机哄他们安静。

殊不知,越来越多的专家表示,想要毁掉一个孩子,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

类似的新闻数不胜数,14岁熊孩子沉迷网络,一个月打赏主播8万块,抵上父母半年工资;农村熊孩子玩游戏,短短5天打赏主播43000元;……

父母往往在经济受到损害之后,才有所察觉。可是,又有谁去思考,熊孩子精神上受到哪些伤害?他们为何会这样?

当一个孩子,只能沉迷在未知的虚拟世界里,去消耗自己无处安放的好奇和孤独,被各种乱七八糟的糟粕填满空白,而后又被父母从甜蜜的网络中剥离,回到现实的时候,他的心智早已陷入迷雾。

父母每一次拿手机打发孩子的瞬间,其实是把孩子的三观拱手让虚拟世界去塑造。

热播剧《小欢喜》中的季杨杨,他的父母长期忙于工作,把他托付给舅舅,直到高三这年才“空降”来到季杨杨身边,对他的生活与学习满满关切。

但对于这些,季杨杨明显感到无所适从,父亲想要关心儿子,却又不知道从哪下手,导致父子之间小心翼翼相处,也没有为他们的关系换来“和平”。

父亲缺失的陪伴孩子成长的那段空白,就像一条隐形河流,横亘在他们中间,彼此难以跨越。

影星黄圣依曾带着儿子安迪参加《妈妈是超人》的录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导演问安迪:“平日爸爸妈妈工作忙不能陪你,你会感到孤单吗?”

年仅6岁的孩子回答:“不孤单,因为习惯了。”

平静的话语,让老母亲听着都觉得心尖疼。

有太多的父母,由于工作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已把孩子交给亲人或保姆照顾,就像那句爆红的网络语言:我抱起砖头就没法抱你,放下砖头就没法养你!

然而,抱起砖头放下你的代价,有时太大!

湖南新化一4岁留守男童,跷着二郎腿抽烟的视频曾经传遍网络,小小男孩躺在一张大大竹椅上,旁若无人的吐着烟圈,动作十分老练。

父母每一次把孩子托付给别人照顾的时候,也等于是把孩子的三观拱手让别人去塑造。

一辈子不长,孩子成长就那么几年,多少父母在一瞬间惊觉:孩子已长大!

父母拱手出去的那一刻可能觉得很轻松,可是,你和孩子即将缺失的不止是成长的空白,你们失去的可能更多。

他是否和你之间始终隔着一条河流的距离?

他是否因为你曾经的忙碌,习惯了一个人坚强的孤独?

他又是否因为你曾经的疏忽,遗传了毁人的三观?

如果可以,我希望:每一位走进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在步入婚姻之时都能学一门课程,它的名字叫:为人父母。

03为人父母,请和孩子一起成长

①以身作则

天下父母千千万,我们很难说什么样的父母是好的。

但是,好的父母都有个共同点:好的父母,不是留给孩子多少财产、房子、车子,而是帮助孩子养成终生受益的好习惯和良好品质。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呢?

父母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一个天天在家打麻将的家长,是很难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孩子读书的。

央视主持人董卿在接受《面对面》采访时,谈及初为人母、继续成长时说过这样的话: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照妖镜。

②提升自己的育儿理念和思维

9012年了,父母还在用老旧的思维教育孩子吗?

不行。

时代在变,父母的育儿理念也要与时俱进。

比如,该和孩子好好商量的时候,又忍不住用权威去命令孩子;知道打孩子、骂孩子没有用,但到了气头上,哪管得了那么多,又忍不住就要动手。

那父母要怎么做?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正确的教育方法。

这个方法只能靠父母在实践中去摸索,在书本中去寻找答案。

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孩子的,但是一种合适的育儿方法,它是良性循环的。

③用心给与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如果可以,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几年,请一定要给足孩子陪伴。

高质量陪伴的形式有多种多样,但它始终围绕着核心点:亲子之间彼此感到愉悦,并且向孩子传达了正面积极的能量。

高质量陪伴,能向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一步步帮助孩子搭建正面的三观和思想。

正确的三观思想,是孩子以后走向阳光大道的通行证,也是孩子遇到困难时披荆斩棘的制胜武器。

这比很多东西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