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十二年你会不会选择放弃挣扎,苟延残喘?--《为奴十二年》


一个质朴、原始且坚贞不屈的形象,用十二年的愤怒、委屈、无奈和感动震撼着观看过这部影片者的心灵。 2014年第86界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男配、最佳女配、最佳服装设计、最佳电影剪辑、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改编剧本,全部被《为奴十二载》收入囊中。

1841年,作者所罗门.诺瑟普从自由的纽约州萨拉托加被拐骗到了蓄奴的路易斯安那州,在那里遭受了十二年非人的虐待。黑人等同于牲口,白人作为黑奴的主人拥有绝对权力,所以压迫无处不在。所以有了后来一位敢直面美国历史上黑暗一页的青年英国导演--史蒂夫.麦奎因将其搬上荧幕。

影片的主旋律是表现自由与平等,也让你看到了习惯于被奴役的可怕。


其一镜头

和所罗门一起被贩卖的克莱门斯在三人决定要武装船上的黑奴一起反抗时说“这里其他人都是黑奴,生来就是奴隶,黑奴可没胆量反抗,绝对不会。”可以说故事里他的庄园主人和他的关系算是不错的,也可以说他也习惯了被奴役,这点从因为他的主人来码头接他而兴奋和委屈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看的是比较透的,反抗和自由在已经根深蒂固的黑奴意识里是不存在的,这也对立面提升了所罗门的高度。



镜头二

当他被捆住脖子吊在树枝上,费力的用脚尖点地,熬过闷热毒辣的午头,又被冷雨浇灌,几欲死去,又苦苦求生,而远处的孩子似乎完全麻木,依旧欢快地奔跑跳跃。似乎被吊在这里的什么也不是,不是人,也不是物体。这是让我很心酸的一幕,整个镜头持续了四分钟,时间如静止一般,没有台词的画面让人错觉是播放出了毛病。


这两幕让我想起了导演英格玛·伯格曼。16岁的瑞典少年伯格曼曾曾是希特勒的崇拜者,他的家人成立了瑞典纳粹党。哪怕后来当人们确信纳粹屠杀了数百万犹太人,他还在为魔鬼辩护,认为这是反纳粹的恶毒宣传。许多年后,他突然想通了为什么他和家人会那样拥戴希特勒:“我们从来没听过自由这个词,从来没尝过自由的滋味。在一个权威体系里面,所有的门,都是关着的。”

伯格曼如此,那些被奴役习惯了的黑奴不也是如此。自由之门,从未对他们开放,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反抗,最绝望的反抗,便是死亡,就像Patsey那样,没有杀死自己的勇气,还得请所罗门帮忙。

所罗门则不然。他本是自由人,深知自由的可贵,用回忆录里的话讲,自由好似“白天里的云朵,黑夜里的火柱”,一个正常人,只要尝过了自由,便不会怀念奴役。所以沦为奴隶的他,一直在反抗、逃离、求助……可是仅凭他的一己之力,定难重返自由,如果没有白人木匠Bass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他的奴隶生涯恐怕不止十二载。



  当被奴役者觉得反抗未必能带来自由还可能带来死亡,而不反抗虽然没有自由,却可以忍辱偷生时,他们不会主动去做出所谓的“明智”的选择,而是继续做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