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扶贫路上,边走边唱—感恩有你!

“一堆堆篝火,一坛坛咂酒;一张张笑脸,一声声挽留;花开满羌山,景美情长久……”在望江村呆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城里来的小伙陈杨发现自己竟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滋生出了一种别样的感情,村口的枇杷树、潺潺湔江水、蜿蜒的山路上盛开的羊角花……这一切都在他人生的道路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于是他提起笔,开始谱写属于这里的曲调,在扶贫路上,一路走一路唱。

记者|宁蕖


转载:CTVF首届中国(北川)保险电视文化节




入乡随俗

递过来的烟得抽

2018年6月下旬,接到原单位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调令,陈杨来到了北川县禹里镇望江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扶贫工作。

刚到村里时,陈杨傻眼了,缺乏农村生活经验的他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付眼前的工作,修路种地建堡坎,这和自己此前在医院的工作内容也截然不同。农村是一个很讲“人情”的社会,要开展工作,就得从“人”入手。他首先拜访了村里的“三老”:“老书记、老党员、老干部”,“村里的第一书记梁健已经在望江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两年多了,还有我们扶贫小组的另外一个队员李隆兵老师,他在村里当了十几年的村小老师,对村里的情况可以说了如指掌。”

通过与干部交心交友,不仅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更了解了村情民意,“比起城里,农村更像是一个小江湖。”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原本很少抽烟的陈杨也不得不接过老乡递来的烟一边抽一边聊,“老乡都很热情,免不了递烟倒茶的,你要是不接,人家会觉得你看不起他。”

谈到沟通,陈杨回忆起了一件趣事:刚到村里不久,扶贫工作组和村干部就联合保险公司,为村民们争取了低价的重疾险,“主要还是希望老乡们在看病上更有保障一些。”让陈杨没想到的是,为了给乡亲们解释什么是保险,保险的范围有哪些,可让他费了一番口舌,“买了这个保险,我之前看病花的钱能报吗?”

面对这些“刁钻”的提问,陈杨一遍遍地解释:“保险是保你的未来,就是说你还没得病的时候,给你的未来一个保障……”“那他咋晓得我现在得没得病啊?”“买之前都会统一体检的,李大姐,你想想,你要是开保险公司的,只赔不赚的买卖你做吗?”面对追问,陈扬调侃道,“其实这就是一种信息不对称,他们不知道什么是保险,就像我不知道怎么种地,在这里,我也学到了很多。”

牵线搭桥

帮村民看病上学

望江村地理位置深居北川关内,交通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本地村民如果想到高水平的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看病十分不便。作为来自绵阳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党员干部,陈杨自觉有责任为村民做好健康保健的服务工作。在扶贫的这段时间里,他帮助村民前往绵阳市中心医院看病就医十余次,还联系医院知名专家教授亲自看病问诊,做相关治疗检查。

村民觉得,这个来自绵阳市中心医院的年轻人来了以后,“有什么大病小病的都不心焦了”。

除了看病,上学也是陈杨最操心的事,看到很多考上大学的孩子出身寒门,不得不为学费生活费发愁时,陈杨开始筹划着通过自己的社会资源为当地一些贫困学生筹措助学金。

说干就干,2018年8月,他联系到了成都一家房产公司的董事长朋友,表达了寻求资助本村贫困学生的想法,一番沟通之后,朋友个人掏钱,以公司的名义向今年本村刚考上大学且成绩优异、家庭条件较差的2名大学生一人各捐赠助学金1万元人民币。2019年,他计划将继续发掘身边的资源,寻求更多有意愿捐资助学的各界朋友,来为村里家境不好的学生助力,实现他们的求学梦想。

发挥特长

为文化舞台增光添彩

陈扬从小就对主持和音乐很感兴趣,自己也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很多歌曲,在绵阳市中心医院工作时,还长期参与绵阳市委市政府、卫生系统及医院的文艺活动演出,担任主持人和歌手。

2019年4月,他受邀录制了“感恩有你”这首歌,表达了灾区人民对党和国家各族人民的感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