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州市场监管系统 融合“四大主线”围绕监管履职促党建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的关键之年。青海省海西州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将党建与监管履职有机融合,坚持把党的建设同监管履职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让党建工作融入主责主业,用党建推动监管工作、统领监管工作,推进党建工作扎根监管一线,构筑食品安全、药械安全、质量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等四大安全监管主线,有效推动落实市场监管各项职能。

(一)久久为功,牢牢筑造食品安全防线。海西州市场监管系统各级党组织勇挑重担,切实履行职责,在党建宣传教育中,继续以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创建为抓手,坚持以落实“四个最严”为核心,严把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把群众“舌尖安全”摆在首位,以强化问题整治、行政执法、规范提升为手段,坚持日常监管常抓不懈,专项整治持续深入。同时,坚决落实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重大要求,紧盯农贸市场、餐饮服务单位、学校幼儿园食堂及校园周边,监管力度持续加“码”,为基层联防联控打赢疫情阻击战增添一抹市场监管的色彩。一季度,共出动执法人员2385余人次,监督检查农贸市场80余次,各类商超120余次,餐饮服务经营户1300余户次,排查安全隐患30余个,重点食品抗疫专项抽检170批次。

(二)标本兼治,牢牢划清药械安全界线。在非常时期针对药品和医疗器械严把“从生产到经营使用”的每一道防线,党员干部率先组成工作组对辖区药械经营使用单位的基础排摸上再细化指导,开展企业“零见面”咨询、积极联系省药监局为防疫用品生产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在全省率先对海西州蒙藏医院2个民族药制剂给予审批,并填补了海西医用口罩生产的空白,通过简化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受理即办,在一小时内完成企业申报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安排党员业务骨干通过线上专人指导、线下跟踪的一站式服务,对辖区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线全过程进行监督,压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保持12315热线24小时畅通,党员干部快接、快办、快结、快反馈药品及医疗器械消费投诉举报案件111起,办结111起;针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一律依法进行严肃查处。一季度,立案查处涉及药品安全案件8起,下发责令改正通知书16份,罚没款27014元,有效地震慑了非常时期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

(三)固本强基,牢牢坚守质量安全阵线。充分发挥质量强州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作用,严格依据“五个提升”工作目标,围绕柴达木枸杞、柴达木牛羊等优势特色产业和同仁堂、华牛等食品生产企业、“两碱”碱产品、华汇管材、海西化建水泥等工业产品生产企业,积极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为疫情防控相关在用计量器具提供协助检定服务874余台、检查红外体温枪212余台,全面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一季度围绕地膜、化肥等农资产品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35批次,做实质量提升和计量保障“两项工程”,协同推进质量强州战略实施,助力“海西品牌”向高质量发展。同时,运用“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方式,在海西政府门户网站公布2019年食品监督抽检结果通报和商品质量监督抽检通报,狠抓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将监管重心向源头风险防控延伸,严打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让违法企业受到震慑和惩处,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党建引领业务工作开展的成果和信心。

(四)靶向施力,牢牢严守特种设备红线。坚持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以锅炉、电梯等特种设备为检查重点,突出重点对象、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对辖区内加油站、酒店、学校、医院等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并推行电梯责任保险工作,探索“保险服务”新模式,确保了疫情防控和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双落实,持续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为疫情防控期间加速复工复产筑牢了“安全网”。一季度,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上门检验检测,累计办理特种设备注册登记129台套,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受理企业报检84家,检验各类特种设备366台套,确保了复工复产企业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共检查压力容器、锅炉、电梯和起重机械165台,电梯使用单位120余家,指导消毒260台次,张贴疫情防控安全乘坐电梯温馨提示290张。检查大型游乐设施1台,加油站99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