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宁:青龙派出所用活新时代“枫桥经验”

青龙派出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来到华宁县青龙镇落梅村委会,村口一块“党建引领建设枫桥新村”的牌子格外醒目。这是华宁县公安局青龙派出所打造的“枫桥经验”示范村,“青龙义警”“老杨调解室”“警民微信群”“公民警校”等一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措施,在这里得以生根发芽,并向全镇推广运用。

华宁县公安局青龙派出所是一个民警平均年龄在30岁的派出所,他们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为平安和谐青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组建“青龙义警”,绘制共治共享同心圆

为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愿意”的良好社会氛围,青龙派出所牵头组建了“青龙义警”基层群众自治组织。2019年12月,经青龙镇党委批准成立青龙义警队临时党支部。青龙义警队现有队员62名,其中党员16名,队员包括村委会治保会成员、学校教师、城建队员、环卫工人、送水工人等不同行业领域的社会公益积极分子。在青龙派出所的指导下,参与治安防范、巡逻守护、隐患排查、矛盾调解、法治宣传、社情民意收集等工作。

青龙派出所在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活动中,从“枫桥经验”中吸取“善治”养分,围绕如何将热闹的场所融入群防群治中开展广泛调研,集思广益。每天傍晚,以“广场舞大妈”为主的红袖标义警员和以“篮球小子”为主的蓝马甲义警员从各自家中出发,汇集到广场运动健身,结束后又返回各自家中,足迹涵盖了社区各个角落。出门与回家的两个时间段,义警员肩负巡逻使命,一方面充当民警的“千里眼”,发现异常第一时间向派出所报告;另一方面成为警察的代言人,对心怀叵测之人给予无形震慑。“我们依托篮球队、广场舞队伍设立了2个民情收集站,由两个队长担任站长,队员们在生活中发现收集的治安问题、治安隐患及意见建议都能通过站长直送派出所。”派出所民警介绍说。如此一来,派出所的信息员延伸到街头巷尾,民警有了“顺风耳”。

“青龙义警”作为新时代公安工作与“枫桥经验”相结合的有益探索,积极为群众“办小事、解小忧、帮小忙”,发挥“义警”作用,做到“义”呼百应、“警”益求精。自建立以来,义警员共开展巡逻防范20余次,走访排查300余户,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发现风险隐患30余处,调解纠纷20余起,参与帮助各类社会救助10余次,提供线索4条。

做强“老杨调解室”,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在青龙镇落梅村,有个“老杨调解室”。之所以叫“老杨调解室”,是因为落梅村有一位退居二线的杨姓调解主任,杨主任在村里德高望重,在职时一直热衷于帮忙调解纠纷,为了继承他的传统,就将此调解室命名为“老杨调解室”。调解室由村民小组长普从文与7名在村中有较高威信、热心公益、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村民代表组成。调解室按照调解工作的要求,实行排查制度,发现矛盾纠纷迅速组织调解。农村的矛盾错综复杂,常因地基高低、婆媳不和、顽童斗嘴等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吵架动手,调解队员走村串户了解情况,认真对待每一个反映问题的村民,公平、公正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努力化解矛盾纠纷,做到了早排查、早化解,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老杨调解室”成立6个月来,累计受理各类民间纠纷15起,调解结案13起,兑现各类协议(经济)赔偿款5600余元,调解成功率87%,结案率100%,群众满意率95%。如此之高的调解率,普从文说依靠的是群众的力量。

创建“警民微信群”,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青龙派出所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发挥微信群使用人数多、信息传播快、接受程度高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管理、服务对象和功能,创建“平安青龙志愿者群”“青龙镇矛盾纠纷推送群”“青龙治保会交流群”“落梅村枫桥经验交流群”等多个特色微信群,极大地扩充了当前派出所掌控的社会信息资源。

“警民微信群”体系的建立,让警民交流由传统的“面对面”转变为“键对键”“点对点”。为丰富微信群信息内容,加强互动性,保证群众的活跃性,使微信警务不断发挥作用,让人民群众从中受惠,青龙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针对不同群组对象,实时发布辖区警务资讯、安全防范预警、接受群众业务办理预约咨询,并积极开展警民交流,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规,实现了警务服务与群众需求的线上对接。同时,提供在线为民服务,使“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可防性案件大幅下降。

截至目前,青龙派出所通过各类微信群发布便民提示、通知通告、宣传政策法规等信息200余条,发布防范预警信息24条,累计解答群众咨询14次,回复其他咨询6次;收到群众提供的各类情报线索信息8条,救助信息25条;收到矛盾纠纷推送32件,有效调处31件;帮助服务群众10余起,找到走失人员5人。对各类求助、咨询事项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探索“公民警校”建设,织牢群防群治网

青龙派出所以乡镇平安建设的需求为导向,创新推动落梅村创立“公民警校”试点,由青龙派出所负责日常运作,实行“零门槛入学、零学费上课、零起点教学”,设置防火、防盗、防诈骗、应急救援等近10门学科,划分为传授、体验、活动、交流四类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安全防范教学。向学员传授法律知识、矛盾纠纷调处要领,增强学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通过常态化开展全方位、全覆盖的安全教育宣传,切实提高公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思想认识、法律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公民警校”组织运作过程中,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进一步锻炼和提高广大干警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

自落梅村“公民警校”试点成立至今,先后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成员单位参与,开展专题讲座3次,受教育群众200余人。提供各类情报线索20多条,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余份,形成了“人人皆警”的社会治理新格局。2020年,落梅村刑事治安总警情同比下降49.47%,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更是由上年同期的7起下降至2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更高水平。

原标题:青龙派出所用活新时代“枫桥经验”

审核: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