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西贝相继就涨价道歉,涨价潮不会来了?

海底捞,西贝涨价了多少?

近日,海底捞复工后因为涨价6%登上微博热搜。有消费者晒出账单,称“7块钱一碗的米饭,1块5一片的土豆片,50块一盘的小酥肉”,让人大跌眼镜。部分上海市民表示,人均消费由100涨到了200。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也承认,2月1日起,西贝莜面村上海及周边8个城市的18道外卖菜品,上涨1元-10元不等。4月6日起,上海12家门店的25道堂食菜品,也上涨1元-10元不等。

从涨价的情况看,同样的消费量,涨价后价格大概上涨了20%-50%,涨价幅度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引起大家激烈的讨论,话题热度不减的原因。

神反转,相继道歉并撤销涨价

4月10日,针对微博热议的涨价潮,海底捞最先出面道歉。海底捞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就近期菜品涨价事件向消费者致歉并表示并表示菜品价格将恢复到1月26日门店停业前标准。

4月11日,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发公开信:就近期菜品涨价事件向消费者致歉并表示并表示菜品价格将恢复到门店停业前标准。

从时间线上来看,西贝的道歉一定受到了海底捞的影响。所以有些人认为西贝跟着道歉,蹭海底捞的热度,“有点借机营销的意思”。

那商家现在是真的缺钱还是借机营销?我们看一下餐饮行业的现状。

餐饮行业为什么涨价?

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餐饮行业可以说是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疫情使餐饮业损失惨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1-2月,全国餐饮业收入4194亿元,同比下降43.1%。根据中国饭店协会3月2日发布的调研报告,大多数餐企认为全年营业额会腰斩,近六成餐企认为全年营业额将下降40%以上。

甚至在过年期间,西贝就已经发声,现金流最多撑3个月,可以看出餐饮行业确实非常困难。随着疫情逐渐解禁,餐饮行业终于重新开张迎客,但是客流却无法回到从前。人们的行动也没有完全解封,供应链到消费者端的产能和消费能力都还未恢复,就连餐馆的堂食也还未完全放开,就餐人数、就餐时间都还都有不少的限制。

而且,食材成本、房租、管理成本都没有下降,整体的经营压力巨大。所以本次涨价,可以看作是餐饮行业的一次自救,是迫不得已而为之,根本不是什么借机营销。

可以肯定的是,本次的涨价后道歉是被迫的,是消费者的强烈反响,也是管理层的压力。在人们收入普遍下滑的背景下,涨价会被消费者用脚投票,也会被视为风向标而坚决的打压。

但是真的不能涨价么?仅靠居民舆论和上层就能封住物价上涨的路么?

涨价潮真的不会来了么?错!什么也阻止不了涨价的脚步

涨价是商家综合考量作出的决策,是冒着消费者客单减少的风险不得已为之。

疫情的影响不但减少了消费端,同时也减少了供给端,原材料短缺造成的物价上涨难以避免,人工的短缺和房租等管理成本也是实在的支出,在收入和支出的双重挤压下涨价就变成了唯一的自救方法。即使短期靠舆论的压力暂时压下来,中长期也必然会上涨,不然就是入不敷出死路一条。

果然同样的人气明星喜茶也开始涨价,奈雪的茶也同样。所以餐饮方面的涨价潮才刚刚开始。商家的用脚投票也不可避免。

除了餐饮行业,生活的其他必需品早已经大幅度涨价。理发,北京通州一理发店的剪发价格已经从年初的35跳涨到49。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刺激政策的不断出台,市场上的资金量开始增多,在楼市被锁死的情况下,一部分热钱一定会进入市场中推升物价指数,所以今年的通货膨胀不可避免。

在商家困难,消费孱弱的关键节点,上层应该多出台一些扶持政策,比如像南京一样发消费券,降低消费税等,尽力缓解商家的压力,鼓励消费提升经济活力,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缓解物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