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当做到“九度”营销,达则立,不达则废

作者/李辉星 中景方略文旅智库 图/网络

一个好的旅游景区,不仅要好的创意规划,好的营销策略,也要强的落地执行。近年来,多少业内专家看好的旅游项目,运营不久就门庭冷落。多少刚刚投资建成的高A级景区,游客却不升反降。多少看似破旧但很火爆的旅游景区,经过重新规划、投巨资建设后却成了旅游者只拍照,不购物的“摄影棚”。多少游客数量惊人的景区,住宿入住率却很低,旅游商品购物店销售很惨淡。传统营销因为忽视或不重视“度”,也就是营销标准或目标方法,导致中国旅游景区生产制造了许多“建筑垃圾”。 景区营销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它能吸引大量的顾客,并让消费者主动乐意为景区的收费项目买单;而顾客之所以被吸引过来,原因在于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加上消费者向来就有强烈的“从众”心理,这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促成景区营销的成功。 不管是旅游景区还是其它商业产品,

营销必须满足“九个度”的条件,即:高度、角度、长度、宽度、速度、厚度、 浓度、 强度、舒适度。只有同时做到了这九个度,才能成为下单精品,否则就会沦为抛弃废品。

01高度—寻找或构建景区的高度

世界是千差万别的,国内旅游市场本身存在地域化差别,部分资源存在独特性,而对于投资者而言,过于追求商业化,在景区项目上缺乏创新,项目建设大量跟风,缺乏政府的统一规划,造成了市场上大量同质化景区,地区与地区旅游产品相似度较高,从而造成了“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价格乱战。 大众对自然的高山和大树才会产生仰慕,对社会的高阶层和高境界才会心生羡慕。随着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相结合,中国旅游景区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景区文化建设,注重标准化及品牌化,每一个成功的景区都将贴上自有独特的高度标签。景区营销首先找到或构建产品的高度。最奢华、最原始、最规范、最贴心…都是要求高度。

02角度—景区满足市场客群的目标定位

旅游景区有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探索寻根、文化体育、健康养生、短期教育(培训)、宗教集会及公务商务等不同侧重角度,旅游景区一年四季、活动节庆不同特色,不同视角,都能启迪游客不一样的期待。

旅游景区根据旅游规划、建设、运营和旅游商品等不同,分为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景区、景点、景观链,不同档次、不同风格的餐饮链,不同价位、不同服务水平的住宿链,不同特色商品、不同层级的购物链,不同价位、不同档次的交通工具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娱乐活动链,以及不同档次的服务等。

03长度—景区规划布局业态的寿命

一个好的规划,是景区发展的基石与航标,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生命周期。现在好多规划院在做规划时,效益是第一目的,所以很难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每一个项目的规划工作中去。

一个景区的规划,需要的是前瞻性、落地性、专业性,这需要不仅仅是行业专家,还要有其他专家。规划要成为景区未来若干年发展的依据,景区开发者要重视规划,一个好的规划(落地性规划),对于景区而言至关重要(目前市场上此类规划极少),景区寿命对消费者来讲是服务能够给予的保障。

04宽度—延伸服务价值链,业态更具丰富性

在休闲旅游时代,业态有时已经上升到最突出的层面,如袁家村等古村、古镇,基本在靠业态打天下,但所谓业态必须蕴含着文化,也就是说,吃的、住的、玩的都是文化。当然,要成为真正有影响力、吸引力的景区,还需要产品内容,因为旅游本质上就是一种异域化、异质化的生活。

产品的特色化和业态的丰富性,是旅游体验性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丰富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与工业、农业、生态、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产业融合渗透,加快旅游服务和产品创新,延伸提升旅游产业链、价值链。

05速度—景区工作的高效和专业性的体现

旅游景区工作的高效和专业性能提高旅游景区的美誉度,是旅游景区运营管理的基本所在。旅游工作的高效和专业能吸纳更多的游客关注,不仅表现在旅游工作人员服务的周到性、专业性,也表现在景区自主搭建信息平台及引入智慧旅游等方面

智慧旅游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不仅能促进旅游业的全方位发展,提高旅游产品的多样性,更是为将来更多的商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景区自主搭建平台将为景区未来多元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旅游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商品需要展示跟销售的平台,需求者需要平台的辅助,所以,旅游速度在未来景区发展中的占比将越来越重要,这也是景区营销的新思路。

06厚度—产品和服务的内涵或者说深度

单一的观光游对于挖掘游客的消费潜力是有限的,而深度旅游为吸引多元客源、中高端客源营造了空间,它拓宽了旅游消费领域,从基本的交通、食宿、观光等,拓展到购物、休闲娱乐等,其提升旅游效益的意义不言而喻。面对如此激烈的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当广泛,目前旅游界已达成共识,凡是能销售给旅游者,供旅游者消费、享用的产品,都可称为旅游产品,包括旅游线路,供享用的设施、服务,已开发为产品的供观赏、参与的旅游资源等。 发展深度旅游要有深度发展目标、突出自身特色、增强规划的针对性、实施品牌战略,进而利用好旅游资源,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地提出深度旅游开发战略,规划和开发出一批有深度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比如随着旅游热,乡村出行目前已经逐渐趋于成熟,最有旅游时间的人在县至镇一级的市场,所以说旅游的渠道深度开发已经刻不容缓。

07浓度—产品和服务的精华展示

当前旅游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与日趋多元的消费需求不相适应。加强景区特色文化资源的生产性保护,鼓励景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让游客参观之后在认知上、思想上,带走些什么。

景区更要思考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不同的服务,让游客即使只能停留一两个小时,也能产生流连忘返的体验。

08强度—传播重复性或者说信息覆盖密度

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景区在选择有效媒体投放的范围及投入成本逐年增加,而大量的景区的建设,景区广告的投放,不停的充斥媒体市场,怎么样让游客快速记住景区已经不能远远不能满足景区的需求。尤其在一线旅游城市随处可见的旅游广告,无不彰显景区市场竞争的惨烈。

而对于景区而言,高昂的广告成本与微弱的市场产出已经完全不成比例。景区如何进行传播,才能花更少的钱达到更大的推广效果,已经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难题。

09舒适度—遵循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

随着大众旅游市场的日益火爆,各地在增强地域旅游特色、增加景区内涵、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节假日及高峰期的旅游供给品质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改变“看不到风景只能看人头”的情况。

提升旅游供给品质,从游客的角度看,就是旅游舒适度的提高,让游客感觉产品不极端,服务有温度。新时代,游客在满足初期的“到此一游”式旅游后,需要的是有舒适度的旅游体验。

这九个度既独立又相辅相成,前八度,都要遵循第九度原则,比如高度,景区有了高度,但是在当前遍地开花、全民营销的阶段,旅游景区面临全国性竞争的时候,就连普通的卖点都难以保证景区的成功,更不要说是你的景区只有高度特点了。再比如,通过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管理水平(规划更为科学的路线、提供更贴心的旅游服务等)或是引入智慧旅游项目(通过科技手段,有效测算,更好地调节游客量分布,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好的服务),既是在提升游客舒适度,也是在增加景区速度。

终上所述,笔者认为度是标准,是做事的目标或方式,景区“九度”营销理论体系就是在研究景区营销的基础上,结合各自景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景区发展的模式,资源的不同而营销设计的不同,塑造人才需要因材施教,做好景区同样需要因地制宜。从商业模式、产品打造、渠道拓客、市场传播、管理服务等入手,抓团队、重产品、控政策、拓网络、精广推,在市场开发中,把每一“度”精确落地。在实践操作中,因体制等问题,能做到以上方面的景区少之又少,暂且作为一种理论探讨。

笔者经过这么多年景区营销的实践操作和理论研究,认为景区营销不仅是一种理论方法、更是一种管理态度,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管理;需要管理,说明我们的景区还存在很多问题。任何景区营销管理都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或许很多方法和心得,业界有识之士也深有体会,笔者只是站在业界前辈的实践和心得的基础上,加以总结而已。本文也只是对景区营销方法的一种探讨,不妥之处,请业内专家指正。此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景区同仁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