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连爱和恨都这么体面



01


上周的某一天,离婚、分手,中间还隔着生死的热搜,让新浪程序员又一次感到头秃,吃瓜群众第101次不相信爱情。

宋慧乔发的离婚申明很平静:性格不合。

范冰冰发的分手申明也很体面:人的一生可能会经历各种告别,在我们的相遇中收获的爱和温暖都化为了永恒的力量。

总之,互不指责,各自安好。也许成年人的世界就是这样,多少爱恨,在面对别人的时候,总是嫣然莞尔:我没事。

而这背后究竟是否真正释怀,也只有当事人冷暖自知。

坦然地面对离别,是一种成熟。相较于马蓉与王宝强、李雨桐与薛之谦那般令人寒心的厮咬,体面地分手,是对双方曾经爱过的尊重,也是一段感情结束时完美的句号。

最不愿看到的,就是分手之后,还要到处说前任坏话。无论谁对谁错,总觉得吃相难看,甚至连原先的那般恩爱,也一并亵渎了,实在愧对“成年人”这个称号。

而更可怕的是诸如江歌案中的陈世峰对前任那种报复,以及前些天那名女子因为拒绝陌生人加微信而遭到殴打。

在那些人眼中,他们也许觉得自己都是因为“爱”,才会在遭到拒绝后“由爱生恨”。但很可惜,那些都是肤浅而有害的“爱”。

02

《吠陀经》中“Abhiman”这个词,在梵语中的本意是“自尊”。它往往被英语翻译成“自尊受伤”或“以怨报怨”,暗指当事人气量狭小。

这与某些人因为遭到拒绝,求而不得后感到自尊受损,甚而产生报复心态,显示出的偏执倒是颇为吻合。

但是在印度,“由爱生恨”这一说法更易为人接受和理解。

在泰戈尔的短篇小说《判决》中,女主人公琼德拉和丈夫、丈夫的哥哥以及总是发牢骚的嫂子住在一起,一家人穷困潦倒。

一天,哥哥因回家没饭吃,意外杀死了大嫂。忽然有人来到他们家,发现了这桩凶案,琼德拉的丈夫惊慌失措,为了救兄长,他编造谎言,并请求妻子揽下罪名。

琼德拉宛如木雕一样,呆呆地坐在那里。她万分心寒,愤恨难平,在丈夫谋划着编造供词救回她的时候,她却一口咬定是自己杀了人,铁了心要被绞死。

我们爱一个人或期望对方善待自己,然而这个人却伤害了我们,由此产生的心痛与震惊,正如自尊受挫后的怨恨。

她选择毁灭自己,而不是毁灭对方,但这其中依然包含着报复的成分。因为她爱之深,所以责之切。

正如今年4月,17岁男孩跳桥身亡,背后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一个花季少年选择自杀,内心受到过伤害是毫无疑问的,而能伤害他的,想必也是他在意之人。

从这一点上来说,无论是爱情还是亲情,一旦感受到“背叛”,都会产生这样的情绪。这大概就是“最爱的人伤我最深”吧!

03

有人说,范冰冰分手也太理智了,让人怀疑她到底是太爱李晨,不愿说他一个不好,还是她根本就不曾真爱过?

这是不是说,我们结束一段感情,必须用“相爱相杀”来表达,才显得自己是真爱过?

自从曝出分手之后,各路小道消息齐上阵,有人说,是范冰冰怀了别人的孩子,也有人说,是李晨因为范冰冰摊上5亿坏账,不想再陪她玩下去了。

我们姑且假设这是两种不同的事实,前者,她怀了别人的孩子,李晨会“由爱生恨”;后者,李晨大难临头各自飞,患难无真情,范冰冰会“由爱生恨”。

每一段破裂的感情,多少都有些“由爱生恨”,但有句话说得对:过不下去就离婚,何必杀人呢?

“由爱生恨”是我们感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如呼吸一般正常,关键是我们如何处理它。

比如范冰冰和李晨,虽然原因不明,但选择和平分手,不纠缠,放过对方,也放过自己,这就是对“由爱生恨”最好的解决方法。

比如《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虽然血浓于水,但她毕竟受到伤害,所以十八岁就和家里断绝经济往来,这也是很好的解决方法。

爱被破坏,进而感到自尊受到践踏,但是,她们的例子都证明:自尊是需要自己给的,而不是对方。只要你一直相信自己、爱自己、尊重自己,哪怕失败,别人也依然尊重着你。

相反,一味纠缠、报复,不但白白耗费自己的精力,无法享受更好的生活,同时也让自己的爱显得廉价,气量显得狭小。

不要将自尊托付给别人,不要试图从别人身上找到自尊。自尊这东西,你只有随时带在身上,才能在适当的时候,对伤害了你的人说:“爱谁谁!”

选择正确的发泄“恨”的方式,给自己留一份体面,做一个虽败犹荣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