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与玫瑰奶奶》:生命的意义,就是用末日的心态活在当下

今年,疫情给人类带来了一次非常严肃地思考死亡的机会。世界上每秒有1.8人死亡,也就是每分钟有106人死亡,一小时就是6360人,一天就是152640人,一年就是55713600人。如果你还没有亲身体验疫情带来的直面死亡,甚至看到这些数据对于死亡还是没有深刻的感受,那么,《奥斯卡与玫瑰奶奶》这部短篇小说就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看待死亡。

《奥斯卡与玫瑰奶奶》出自被誉为法国国民作家的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他是巴黎高师哲学博士,曾经是哲学教授,如今则作为剧作家、小说家和导演活跃于文坛和戏剧界。这部小说在法国人心中,与《小王子》有着同等地位。豆瓣评分8.7分。

小说的故事是由十四封信组成的,前面十三封是由男主人公——一位10岁的白血病男孩奥斯卡在他病逝前的12天写给上帝的,最后一封是由照顾他的医院护工玫瑰奶奶执笔的。

为了安抚和陪伴病重的奥斯卡,玫瑰奶奶邀请奥斯卡一起来玩个游戏,在年底的最后十二天中,把每一天当作10年来过,并且给上帝写一封信,同时许一个愿望。奥斯卡真诚用心地对待120岁的人生经历,讲述他的青春期、爱情、婚姻、亲情、中年危机等等,仿佛这就是他真实的一生。并且事无巨细地告知上帝,是倾诉,是探讨,更是一种变相的自我救赎。

《奥斯卡与玫瑰奶奶》小说封面

在看这部小说之前,我像大多数人一样很少思考死亡这件事情。在读书过程中,我时常会被奥斯卡通过儿童视角看待人生和死亡的深刻和成熟所感动而热泪盈眶。我们活着,在生存、现实和理想中挣扎,随着年龄的增长,似乎经常忘记其实我们的生命在每一分每一秒中悄然逝去。大多数人都要等到直面死亡的时刻才会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才意识到自己曾经虚度光阴,错过了自己内心真实所想,多么的遗憾啊!

我将通过小说的剧情,为你解读奥斯卡是如何通过向死而生获得生命的圆满,向死而生给奥斯卡带来的三大改变和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在生命中践行向死而生的人生哲学活出我们的意义。


01

通过奥斯卡的儿童和游戏视角,完美诠释了如何践行向死而生完成精神和心灵上的自我救赎,最终获得生命的圆满

在奥斯卡写给上帝的第一封信中,他得知自己的骨髓移植失败了,可能即将死去,但是身边的医生、医护人员、甚至是他的父母都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谈论这个事实。玫瑰奶奶解释道,"我觉得大家对于生命也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忘了生命是脆弱的、易碎和短暂的,我们都假装永远不会死。"

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逃避对死亡的思考呢?

正如玫瑰奶奶的解释,大家也许只是忘了,在生活的琐碎、平庸和碌碌无为之中变得麻木了。

事实上,我们甚至不敢承认内心对死亡的深深恐惧,阻挡了我们对它的进一步思考。

恐惧管理理论认为,人类的求生本能令我们对自身必死的命运产生强烈的恐惧,人们会通过文化世界观的坚守与自尊的提升这两类防御反应来缓解死亡恐惧带来的焦虑。

我们总是在追逐世俗的标准,思考成功、幸福和快乐这些表面上看上去正面的事物,已经习惯逃避那些难以面对的死亡、未知和负面能量。殊不知,其实逃避对死的思考,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逃避对生的思考。

在奥斯卡写给上帝的第十二封信中,奥斯卡已经100岁了,在过去12天,他已经活过了完整而又幸福的一生,也与不敢面对死亡的父母完全和解了。他向父母解释道,生命是上帝馈赠的礼物,刚开始我们不懂得珍惜,以为死亡还很遥远一般浪费它。最后,又认为它腐烂、短暂而想放弃它。只有知道如何让自己配得上这个生命,才是它的意义。

从奥斯卡的第一封信和最后一封信中,我们看到了截然相反的人生价值观。当知道自己即将病逝的真相时,他是坚强的,只是对身边的人,尤其是父母不敢陪他面对死亡感到很失望,却也只能陪身边的人装作不知道。然而,随着向死而生这个游戏的推进,奥斯卡的人生智慧最终超越了自身的年龄和身边人的智慧,他明白了生命的真谛,与父母和解,也试图帮助父母解脱对他死亡的恐惧。

奥斯卡与玫瑰奶奶

著名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指出,人的肉身只要还没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着。这个存在者的一生贯穿着走向死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先于亡故的存在形式。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人能真实地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感,自己在这个向死的过程中"在场"。所以,死的过程与亡的结果相比较,这个向死的过程更本真,更真实。

人的一生并非表面上看到的,它存活于每个人的心灵和品格。肉体上的痛苦没有人能逃离,上帝之子也曾被钉在十字架上,然而生命它存在于心灵里和精神上,上帝的启示就是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生命不是永恒的,死亡总是如影随形。向死而生,需要我们时刻保持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能把对人生的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领悟到什么对我们才是最重要的。

奥斯卡写给上帝的信

02

向死而生给奥斯卡的生命带来的三大改变,使人深思为何向死而生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如此重大的意义

与玫瑰奶奶的游戏约定,使得奥斯卡在10岁的年纪就经历了充实的一生,还收获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和人生智慧,改善了他与世界的关系,获得了生命的圆满。这些意义主要体现在奥斯卡在向死而生的过程中发生的三大改变。

1. 奥斯卡勇敢面对"婚姻"的挫折顺利度过"中年危机",反映了向死而生的游戏给他带来的巨大成长

奥斯卡在医院里有个很喜欢的小姑娘叫佩吉,奥斯卡把她当作自己的妻子一般相处。由于医院里的另一个小女孩也喜欢奥斯卡而引起误会,佩吉不理他了,这让奥斯卡仿佛经历"中年危机"一般难过至极。最后,奥斯卡勇敢地向佩吉表达了真诚的爱,佩吉也感动地回应她对奥斯卡的爱,两人重归于好。

向死而生的游戏给了奥斯卡无穷的勇气去追求一段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爱恋,也有幸经历了这辈子再也无法真实体验的"婚姻生活"。

尽管这段"婚姻关系"经历了一些波折,但是他也在向死而生的过程中坦然面对"中年危机",收获了超越实际年龄的成人智慧,甚至比许多中年成人更有智慧和勇敢。

今年经过疫情之后,除了令人痛心的病患死亡消息,最残酷现实的莫过于离婚事件爆发导致离婚率比往常还要高出许多。疫情使我们有了更多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却也让很多人无法面对自己的丈夫或者妻子而选择离婚。虽然我们无从得知离婚当中有多少遗憾,但是如果我们真的从疫情的灾难中认真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像奥斯卡一样向死而生,也许人生会少一些艰难,多一些幸福。

奥斯卡与他的“妻子”佩吉

2. 奥斯卡通过转变父母对死亡的看法改善了彼此的关系,并且使彼此不再遗憾

当奥斯卡的父母从医生那里得知奥斯卡即将病逝的消息时,难过得无法面对奥斯卡。这让看在眼里的奥斯卡对父母很失望,认为是因为父母的懦弱才无法面对他的疾病和死亡。

圣诞节这一天,奥斯卡为了躲避懦弱的父母,想方设法跟随玫瑰奶奶回到她的家。玫瑰奶奶友善地跟他解释,父母是爱他的,只是无法面对死亡和遗憾。奥斯卡提出让父母来接他,并且对父母说:"对不起,我忘了你们有一天也会死的。"这句话使奥斯卡与父母完全和解了,并且在玫瑰奶奶家留下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圣诞节。

只有10岁的奥斯卡无法理解父母的爱和痛苦,误会他们是无法接受自己而选择逃离医院躲避父母。孩子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特殊的弱势地位来看待父母,这种心态只会让他们习惯一味地索取、要求,失去了本该有的同理心。在死亡面前丧失理智的孩子会变得任性而自我,却没有想到这样的做法会给身边爱他们的人带来多大的伤害。

通过给上帝写信这一场向死而生的游戏,奥斯卡看到了父母会因为他的过早离世而感受的巨大痛苦。奥斯卡不忍心看到父母余生都无法释怀,选择主动地与父母和解,在生命的最后为彼此创造了美好的回忆。当我们面对生活的挫折、自我怜悯、自我悲伤的时候,向死而生的智慧给了我们理智,让我们看到他人也在同我们一起承受悲苦,这时候我们就获得了慈悲心,把自己与世界融为一体。

最后三天,奥斯卡在病床旁边写着:“只有上帝有权叫醒我”。

3. 奥斯卡安慰医生放下焦虑和自责,影响了身边的人更加积极正面地看待死亡带来的精神财富

"我在服药方面一直很积极配合,您在治病方面一直无可挑剔,所以不要一副自责的样子了。如果您不得不向人家宣布坏消息,告诉他们疾病的拉丁名和无法治愈的结论,那不是您的错。轻松点,放松心情,您又不是上帝他老人家,不是由您来指挥造化,您只是个修理者。抛掉压力,卸下包袱,杜塞多夫医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否则您这份职业干不了多久,看看您那副尊容。"——奥斯卡写给上帝的第九封信

经历了9天的向死而生游戏,奥斯卡从最初配合医生逃避死亡,转变成安慰医生放下对于无法治愈他的内疚和自责。奥斯卡接受上帝给他的生命安排的释然态度,大大缓解了医生的焦虑和压力,并且也影响了医生与他一起更加勇敢和轻松地面对死亡的来临。

由于对死亡的恐惧是可以感染的,当我们感觉他人对死亡的恐惧时,我们为了躲避这种恐惧,也选择避而不谈死亡,以为这就是对将亡之人的尊重,却不自知逃避带来的是怜悯和同情,还有更多的恐惧。这时候,只有像玫瑰奶奶和奥斯卡一样,勇于正视死亡,接受和面对死亡带来的负能量,就能在所剩无几的生命之中收获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就像村上春树曾经说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奥斯卡离世了

03

生命的意义,就是向死而生,用末日的心态活在当下

"因为他,我欢笑,我品尝快乐。他帮助我更加信仰你,我的心里充满爱意,滚烫的爱意。他给了我无尽的爱,充盈我剩下的岁月。"——最后一封信,玫瑰奶奶写给上帝

在小男孩奥斯卡生命的最后十二天,信仰上帝的玫瑰奶奶,用她的方式让奥斯卡度过了"完整的一生",并最终获得了心灵的解脱。死亡于他而言,变成了另一种开始。而玫瑰奶奶,也因为奥斯卡而获得了相应的治愈和圆满,是双向的给予。不得不承认,用此种方式诠释生死真是漂亮又有智慧,留给人无尽的思索。

从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如何学习思考向死而生的原则活出自我和生命的意义呢?

1. 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活。

你们的时间有限,所以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条条框框束缚,否则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结果里。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自己内心的声音。最为重要的是,要有遵从自己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经知道你其实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苹果手机创始人,乔布斯

乔布斯自17岁起就每天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吗?"直到50岁时发现自己得了癌症,他仍然以这个问题开启每一天。

奥斯卡和乔布斯告诉我们,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由生命本身的长短来界定的。向死而生,就是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活出自己。只有这样要求自己思考死亡,我们才有可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发现对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不遗余力、不留遗憾地实现自我。

2. 用新鲜的眼光看待每一天,回归本心,不忘初衷。

过去的我,工作第一,事业第一;现在,家人第一,健康第一。我仍然热爱工作,但也学会放下偏执,不再计较是否最大化利用时间、最有效发挥影响力,也不再把世俗价值里的名利当作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愿挖掘自己的内心,去成为自己真正想成为的人。我想,这样的人生才会圆满,没有遗憾。——《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李开复

奥斯卡在他离世前三天,仍然觉得充满活力地观察这个世界和他周围的环境,是他赋予了这个世界充满爱和欢乐。美好的事物都是稍纵即逝的,人人都懂这个道理,却很少有人真正放在心上。所以每一天都要认真去过。活在当下,就是最好的人生。

奥斯卡在教堂与上帝对话


总结一下

《奥斯卡与玫瑰奶奶》这部短篇小说通过一个10岁男孩的儿童和游戏视角,为我们轻松、完美地诠释了生和死的意义。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只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生死。心里有爱,12天的生命足以。

向死而生,就是直面死亡,无所畏惧,才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我、生活和现实。我不再担心未来,只专注于把每一天过好:努力做到不为情绪所累,积极地追求自我成长,把时间用来做那些自己认为对的、有意义的事情,以及陪伴那些重要的人。我不知道自己何时会离开,也不知道那些重要的人和物何时会失去,我能够做到的就是,失去的时候,没有任何遗憾。

【想了解更多心理学资讯,改变你的认知,突破你的人生局限。
请关注 ,作者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从事心理咨询师,作家和金融投资。
分享个人成长干货和人性心理学,让你更加了解自己,也更加了解他人。
启发你的深度思考,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