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龙虾》:单身就要变动物,想好了要变成什么动物吗?

在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宠儿》获得最佳女主角,《宠儿》的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就是本片的导演。

“他的作品,以极端和奇异的方式阐述着他对于现代文明、人生境遇等多个方面的看法,试图运用电影语言、编剧等元素构建与世隔绝的"环境"”。

影片开始是一位在雨天行驶的妇女,停车朝路边的驴子连开三枪,驴应声倒地,是什么深仇大恨一只动物也不放过?

《龙虾》设定的社会,禁止单身,无论何种形式的单身者都会被集中送入一家酒店,在45天的时间内,他们要从中找到伴侣,否则,就会变成动物。

关于婚姻

主流社会的规定是单身有罪,一个人走在街上都会被盘查。酒店其实就是监狱,经营酒店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单身者改过自新(寻找伴侣)的机会,能重返人类社会,顽固不化的,就是转变成动物任人宰割的下场。

酒店经理煞费苦心,白天的活动是猎捕反叛者(独身者),晚上的活动是联谊会,情歌对唱,甜蜜满满,情景小品剧,告知与会者二人世界才安全可靠。

温情的教诲下是让你抓紧余下时间,配对的原则是:有共同点,可以是瘸腿,可以是吃黄油饼干,甚至可以是流鼻血。

为了不被变成动物,有的人绝望了,跳楼自杀,有的人屈服了,比如撞伤自己流出鼻血伪造共同点,终于配对成功。

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是对现实的讥讽,到了适婚年龄,你就得结婚,没人会在意你的感受,因为你成了世界的异类。

主流意识容不下你,工作生活都因为你的身份而给你贴上标签,步步难行,你自己也慌得不得了,想尽办法也要被世俗接纳。

什么是真实感受?没有人在意,家庭关系是最好的掩体,即使只有虚伪的空壳,也要挤进去。

关于独身

既无法去猎捕更多的单身者以延长自己的时间,也实在无法接受去和谈不来的人相处,还有一条路,就是逃跑。

男主终于逃出了酒店,来到了丛林,他碰到了独身者们,这又是另一个极端的群体。

这里的规定是:保持单身,任何有关亲密的行为都是绝对不允许的,违者将遭受残酷的惩罚。

在某种程度上,独身者领袖和酒店经理并无二致,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的目标就是揭露那些虚假的“爱情”,她用手枪威胁酒店经理夫妇,让他们自相残杀。男主则去流鼻血情侣所在的游艇,揭穿流鼻血男士的骗局。

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以此来昭告,共同点(爱情)不过是谎言。

既然是谎言,那单身就是真理,既是真理,就追随拥护,这就是领袖订立独身者法则的指导思想。

但是这样真能对伴侣制度产生动摇吗?显然不能,人们的婚姻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真相并不那么重要,可能早已心知肚明。

关于爱情

电影前部分嘲讽了婚姻的虚伪,后部分也没有去赞扬独身主义。导演说他在本片中首要表现的主题就是爱:真爱是否存在,人们又该如何找到真爱。他的矛头是指向了社会规则和单调人类的体制。

在一定要婚姻的时候,没有碰到爱情,在决意独身的情况下,却又遇到了爱情。通过男女主的故事,原来,爱情是无法强求,无法控制,也无法束缚的。

酒店和丛林任何一种体制下,都忽视了人的感受,通过种种表象去维持秩序,唯独忘记人性本身。但是,导演也并未实现他心中的理想国,男女主依然是体制下的产物。

男主为他的爱情找到了一个共同点:近视,他认为这是他们可以相爱的充足理由。当女主瞎了后,他也动摇了,他试图寻找另外的共同点,但没有找到,他只有去制造共同点,把自己戳瞎。

共同点,这和酒店有区别吗,身体已脱离了控制,思想还是遵循着那一套。爱情,仍是存在于规则下,这并非导演的初衷。

也可以把共同点的隐喻延伸为共同语言,共同目标,共同理想,一方和另一方脚步不合拍,爱情迟早就会消失。那么,为了爱情,男主真要去戳瞎自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