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才:央行再出组合拳,定向降准+降息

近日,央行针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两次实施,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共释放长期资金约4000亿元。与此同时,自4月7日起将金融机构在央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

在短短三周之内,央行为何连续两次降准并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徐洪才认为,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仍然面临“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挑战。

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加大金融支持,特别是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企业,出现营业收入下降、应收账款增加、资金链紧张的情况。

为了有针对性地支持小微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央行采取精准调控,打出了一个组合拳:定向降准+降息,以及其他金融政策,综合施策来支持实体经济。


央行为什么要打出组合拳?

徐洪才认为,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中小企业,而中小银行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

疫情期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酒店、物流、文化旅游等领域中小企业受到影响非常大。有针对性地给予这类企业优惠政策,可有效促进复工复产。不过他认为,这一记组合拳的政策力度仍然温的,总共释放基础货币4000亿元,且分两次实施,每次仅2000亿元,乘以货币乘数,实际增加流动性2万亿元左右。

相比美联储和境外一些央行,采取“大水漫灌”加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的做法,我们的政策还是比较稳健的,充分体现了政策灵活性和针对性。

现在银行活期利息是0.35%,把金融机构存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降到活期存款的水平,体现了市场公平性,原来的0.72%实际是享有央行优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多次下调,但有些金融机构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依然把钱存在央行。这次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就是倒逼金融机构把钱投到实体经济当中去,鼓励银行释放长期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政策落地将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近期,一方面央行使用数量型政策工具,直接增加对中小银行的一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鼓励中小金融机构申请。

同时还有3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的发行,实际是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结合,体现了政策多管齐下的特点。下调利率水平,包括这次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前期下调七天回购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等,目的都是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促进小微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近期还出台一些金融政策,比如延期还款,中小企业本金和利息可以延期支付;还有增加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额度。

这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有助于增加流动性,缓解中小企业资金压力,也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有效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尽快恢复正常。


央行为什么慎动存款基准利率?

徐洪才认为,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复杂性还体现在复工复产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同时通胀压力也在上升。

2月份的CPI是5.2%,一年期银行存款法定利率是1.5%,上浮20%,则存款名义利率还不到2.0%,因此居民实际存款利率是-3.2%。

这就意味着,我国居民存在银行里的86万亿元储蓄存款,一年损失将近2.8万亿元,这必然会影响消费。

谨慎下调存款利率,这也是在保护存款人财产性收入不受通胀侵蚀。

(徐洪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财经头条首席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