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债”离开农村,“高价”买学区房,家长幕后的故事,听着心酸

为了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有很多家庭“举债”离开农村,“高价”进城买下学区房。他们把全部的家当押注在教育上,这种情况不是个例,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家长眼中,他们期待孩子有个好的未来,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从而摆脱依靠土地、外出打工的艰若生活。

其实,这也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豪赌。

这种豪赌的背后,暴露的是更多家庭的心酸和无耐,俨然可以书写一部血泪史。

有多少家庭败在了这种豪赌上,究其原因,有些是父母教育方法欠妥,有些是孩子并不理解和接受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更乐于享受安逸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愿意吃学习上的苦,有多少家长在孩子的叛逆中哭诉:看到孩子如此这般,我的心在流血,但我真的拿他毫无办法。

案例一:攻击感强,你让我不舒服

家长描述:他的儿子是一个没有是非感的孩子,脾气暴躁,他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对的,哪怕给家里造成更大的破坏,因为你让我不舒服,我必须把我的脾气释放出来。

孩子发脾气时不管拿什么东西,都会往外扔,打砸屋内的物品,家里的凳子已经被他砸过,塑料凳子已经被他砸烂,即使这样,经过多轮攻击以后,他的脾气还是没有被释放出来,然后,气势汹汹还要离家出走,家长拦也拦不住。

显然,这个孩子问题很严重,他不高兴就以打砸东西来发泄,父母越阻挠,他的情绪越激动。孩子的忘乎所以,让父母苦不堪言,只能在背后默默承受。

专家支招:通过孩子的表现,这个孩子有些焦虑,产生焦虑的原因,往往是来自于家长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不能达到所设定的目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有限的,当他们的压力大于他们的承受力,孩子往往表现出来的就是脾气暴躁,易怒,叛逆感强,家长遇到这种情况,对孩子不要急于求成,要知道欲速则不达,而家长要从孩子点滴进步中学会欣赏和鼓励,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让孩子从点滴进步中获得成就感,以此树立信心。


案例二:孩子回家把自己关在屋里,还不让我们进

家长描述:来到城里读书后,孩子每天放学回来,除了吃饭和上厕所,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基本上不和我们进行交流,当我们进房间检查作业督促学习时,经常会看到他拿着手机戴着耳机坐在床上,没看到他写作业,他看我们进来了,直言让我们出去,我们如果想和他多说几句话,他就会起身往外推我们。因为这样,我们和孩子之间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如果我们不走,他就会说:那你们在这,我出去。

有些时候我们会妥协,有时我们也会情绪失控,收他手机,我们也打骂过他,但这样一来他的抵触情绪越来越严重,因为怕把孩子逼急了,出现什么意外,做出出格的事来,我们很多时候也只能忍气吞声。为了他,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种痛苦和煎熬中,这种滋味真的是太不好受了。

拥有这样的孩子,能够想到,家长的心情是何等的糟糕,父母对孩子的希望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点破灭,但他们真的是心有不甘,所有对孩子的付出和努力不想就这样付之东流,他们是那么的无助,他们多想唤醒孩子,重新焕发活力,但他们真的觉得力不从心。

专家支招:不要再打骂孩子,马上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他不会因为害怕而服从,他只会因为愤怒而厌恶,由于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进入新学校,这种家庭的搬迁,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变化和影响。有很多家庭的这种迁徙,让孩子没有一种归属感 。
在新的学校也可能产生自卑感,就像没有了根一样,所以,他的学习也就没有了动力,家长的监督和打骂会让他更没有动力学习,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家长尽可能让他的内心变得阳光和自由,空间的局限只能让孩子更加压抑和痛苦,只有唤醒他的内心,才能拥有未来的天空和远方。变换一种教育方式,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案例三:母女撕打在一起,没想到她会打我

家长描述:因为她经常犯错,所以我们的争吵也成了家常便饭,这种争吵还有升级之势,终于一天,我伸手打了她,让我万万没想到的,她竟然还手打我,还用眼睛斜视我,我看了就更加生气,情绪激动下继续打她,她也不示弱,我们就撕打在了一起,她还振振有词的说:我在学校就不顺心,就打你了。

我被她气哭了,一把把她推到了一边,而她也没有因我的举动而停止,反而拿起拖布来打我,我心想这么大我都管不了,想想就害怕,甚至都不敢去想。我实在是没有办法再和她争斗下去,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哭的也是泣不成声。也心生绝望,心想,怎么就生了这样的孩子,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生她呢。

听到家长的描述,任何人都会十分气愤,孩子这样的行为对不起生养自己的父母,这就是典型的不忠不孝,但这样的事情不管发生在谁的身上都感到无比的尴尬和纠结,她毕竟是个孩子,家长再极度绝望,不管怎么样,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放弃,我们还是要努力去拯救。

专家支招:这个孩子攻击妈妈,其实,内心也是颇为复杂的,内心也是极其矛盾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如果不处理好母女的这种关系,那么,她的未来是相当的危险。
这个家庭和这个孩子都是极需拯救的,做为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过激而心灰意冷,要找到问题的所在,缓和家庭的这种复杂关系,孩子的行为必须予以究正,她的心理也需要有人进行疏导,如果孩子对父亲不抵触的话,完全可以充当中间人这个角色。


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父亲不能再对孩子进行指责和批评,而应该和孩子沟通,冷静分析事件的经过,孩子也可以说说妈妈哪些地方做的不好,然后,父亲帮助孩子认识她哪里做的不对,如果可以话,带孩子看看心理医生,这样可以更好的打开心结。
总而言之,这件事情绝不可以再恶化,应该走向缓和化解的方向上来。

相信很多家庭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这样或那样的故事,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不容质疑的,孩子的教育也让很多家长心生困惑,他们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就是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来,孩子优秀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也是家庭的希望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