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与地面平行的视线不堪·真实

近3个月的时间一直在追各种日剧,长剧也好,短剧也罢,居然有些上瘾,究其原因,应该是干净利索的剧情让人过瘾。几经波折,终于拿到了《寄生虫》的资源,爽是真爽了,但手指麻木不堪!

电影里面,两个阶级,两种人群,没有正派反派,更没有明显的主观倾向,似乎最后的结局都是咎由自取。整部电影,前半段像是一个“白日梦”,后半段像是梦醒时分,这个构建出来的梦通过紧凑的故事逻辑居然有种让人信以为真的魔力。

故事通过一个地下室的视角进入金基泽一家,住,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吃,有上顿没下顿;网,万能钥匙蹭;工作,折披萨盒子(时有时无),这一家人展现出来的形象就是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在通过自己双手改变家庭生活现状方面,他们显得非常愚笨,但在投机取巧,不劳而获上却拥有超常人的智商,我觉得这是影片中的第二种对比,除了穷富对比之外,一家人自身的性格反差对比更能让人理解他们的幻想与结局。

我觉得整部电影最精彩的情节是一家人一个接一个成功进入富人家的片段,自然到就像经过数百遍的彩排,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情节点到为止,但又让人禁不住脑补故事流程,不赘述,不拖沓,前面的成功有多顺利,后面的结局就有多惨烈。

金基宇,儿子

导火索是基宇的朋友给了他一个帮富人家女孩补课的机会,目的是替他看着这个女孩,结果基宇被富家女孩看上,顺利上位。

金基婷,女儿

当得知富人家的小儿子需要美术老师,一秒钟出神后的基宇已经想好了让基婷获得这个机会的一系列剧情,美国留学,不容易约,个性鲜明,正中女主人下怀,成功上位。

金基泽,爸爸

坐在富人家车里的基婷看着叨叨不停的司机,迅速头脑风暴,脱下内裤,藏入男主人容易看到的地方,由主人家对现有司机不满再到基婷推荐豪华包装后的老爸,司机职位到手。

忠淑,妈妈

无意中知道保姆对水蜜桃过敏的信息,全家出动,对男女主人双管齐下,合演了一出保姆患肺结核的大戏,最后一位,妈妈成功入驻豪宅!

自然界的规律就是物极必反,随着一家人肆无忌惮享受富人的房子、食物,开始幻想自己进入了富人阶层,抛物线的下滑就开始了!被保姆撞见他们其实是一家人,处心积虑的导演了一出上位大戏,原本掌握主动权的一家人,却被保姆反制;更糟糕的是因为大雨朴社长一家返程回家,一切的混乱都在咫尺之间,随着音乐节奏的加快,呼之欲出的真相戛然而止。伺机逃走的爸爸、基宇、基婷被堵在了客厅沙发底下,免费听了一节“成人教育课”,心惊胆战逃出来之后发现家被淹了,这一晚上接二连三的霉运就像在惩罚他们之前所有的“好运”。

爸爸的意识似乎在这一晚的骤变中产生了变化,似乎认识到这种不可逾越的阶级差别,内心对于富人的仇恨达到了一个即将质变的临界点,这或许是整个影片爸爸最清醒的一刻。但随即在听到一切相安无事的消息时,又准备好了继续演戏。

接下来的派对前奏通过女主人的电话一气呵成,暴风雨来临前的繁荣在这一刻达到极致,故事的高潮随着蛋糕而出,蛋糕出现的一路就像被簇拥着登基的皇帝,前保姆丈夫的突然出现就像朝拜的人群里突然冒出来的“叛军”。随着基婷胸部结实的中刀,人群四散而去,死去的基婷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只有爸爸的目光看到了血流不止的女儿,奋起杀了凶手。故事如果到这里结束,那么一家人可能还会成为救人的英雄,只不过他们的“戏”要到此结束,爸爸之所以杀了朴社长,当然导火索是朴社长拿车钥匙时对前保姆丈夫的嫌弃,他仿佛看到了一家人暴露后会收到同样的“款待”,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是死路一条,内心最后的那点仇恨压抑不住了,喷薄而出,故事结束。

整部影片的每一个对比都是对结局的铺垫,人性的自私和懒惰,导致了两败俱伤的结局。影片中有两处想象的画面,一个是开头基宇对于伪造大学证书的说词,“这不是欺骗,我明年就可以考上的”,一家人欣然接受了这种蒙蔽,特别像孔乙己说的那句“窃书不能算偷”。

另一处是在影片结局,当得知父亲藏在了地窖时,基宇幻想自己“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买下了那栋房子,让父亲可以正大光明的见到太阳。伴随着折纸盒的出现,这一幕就像地窖永远不会出现太阳一般,只能是幻想。父亲的临终住所只能是地窖,重见天日意味着被逮捕,被冠上杀人的罪名,对于有吃有喝有住又不用劳动的爸爸来说,他太感恩于这种情况,就像前保姆的丈夫拜朴社长的画像一样,整部影片没有比这种感激更真实的感情了。当基宇知道父亲还活着并活得很好以后,这段只存在于日记里的想象就此结束,继续安于现状地生活。

影片中诱发最终结局的每一处细节都小巧且精致:

1、朴太太抽走了几张基宇的课时费,嘴上却说着涨工资,如同施舍;

2、朴社长说着不是试驾,手上却端着一杯水,嘴上聊天,眼睛看着水杯;

3、朴太太带着手套捏起内裤的表情,那条内裤就像是十恶不赦的病菌一般,将自己伪装成受害者,嫌弃的同时更夹带着嘲笑;

4、一家人时不时用“味道”映射穷人,这种味道是一种虚幻的存在,通过鼻子的区分来说明自己高人一等;

5、朴社长警告金司机这是工作的语气,你就是一个司机,请注意自己的本分,我只是表面对你客气;

6、朴社长捏着鼻子取钥匙的神情,在生命危急关头也不忘记彰显自己的优越。

这一些系列的量变压垮了金司机,他清楚地认识到了朴社长所代表的一类人对于他们的偏见,不论自己的伪装多豪华,在他们眼里,自己还是下层的服务者,日常看似平等的交谈在这一刻狠狠地打在了金司机的脸上,可能朴社长在闭眼的那一刻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挨这一刀。

全篇的开头是那扇只能看到地平面的窗户,最后又回到了那扇窗户的地下室,可笑造化弄人,可悲人性卑劣。那扇窗户外面发生过太多的事情,他们看到了流浪汉对着墙角撒尿不敢吱声,感觉自己高人一级时对流浪汉拳打脚踢;在杀虫剂透过窗纱飘进来的那一刻,一家人的表现像极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嘈杂不堪,在臭气熏天中他们抱怨着不让关窗户的那个人,却忘了他们因为贪图杀虫剂达成的妥协。

当生活归于那扇窗户后,一切都回归了平静,所有的事情都回到了起点,妈妈面无表情地擦桌子,基宇一张一张地贴广告,斑斓不惊,日复一日地在地下室生存着。或许在不见光的地窖里,金司机也会怀念一家人在地下室折纸盒的日子,但他绝不会后悔经历过最接近梦想的那段时光。人总是这个样子,后悔的往往是自己不够贪婪,却忘了这些东西从不属于自己,妄想着能够一步登天,却忘了天堂的台阶太高太高。

当然,因为有过一段“美好”的经历,他们看向窗户的眼神多了“回忆”的味道。而影片的结局就像故意为之,两边各牺牲了一个人,却又巧妙地各剩下三个人,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社会也,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