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寻人》:祛除心魔,方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所谓的病源,其实是我们自己。”

——《深海寻人》

读大学那会儿看过徐克的一部电影《深海寻人》,被徐克电影里固有的浪漫和影片中那首《一万年的序幕》感动的不得了。

后来,又重新看了几遍,浪漫依旧,感动依旧。

但,比较遗憾的是从未有机会看过完整版。

前些天,路过一家店子,里面播放的歌曲便是《一万年的序幕》,便又重温了遍《深海寻人》。

因为是删减版的,所以故事情节上有些跳跃,令人无法完整的感受故事。

之前,也从其他渠道了解过徐克拍这部影片的灵感和背景。

那些没能呈现在影片中的内容,除了有导演自己的理解之外,或许也是趋于当下语境和政策之下的权宜,是当时影片要播出的最佳状态。

在此,也不做过多的纠结。

更何况,关于这部电影,能够讨论的除了故事情节还有很多方面。

比如,导演尝试不擅长的电影类型。

比如,影片中所提及的海洋环境保护和心理健康的社会普遍问题。

再比如,影片中所呈现出的浪漫感情和渲染情绪的音乐,或者是徐克对于“恐怖元素”的表达。

深藏于海的恐怖及浪漫

电影讲述了一位医生因为男友溺水而患上心理疾病,产生幻觉并长期沉溺于幻觉,最后终于回到现实的故事。

虽然,《深海寻人》贴着「惊悚 / 恐怖 / 奇幻」的标签,但影片里浪漫爱情线推进着整个故事的走向,恐怖、惊悚、奇幻,这些元素最后统统成了浪漫的助力器。

这浪漫,很徐克。

他们的故事与海,有着不解的缘分。

在大海深处,国栋的摄像机捕捉到了高静潜水时的风姿。后来在国栋的影展中,高静与国栋在小凯的介绍下正式认识彼此,并发展成为恋人关系。

高静生日时,国栋决定向高静求婚。于是,国栋、高静、小凯,三人去了琉球潜水求婚。

眼看着一段感情修成正果,却不想潜入海底求婚时发生意外,国栋溺亡,并没有头。

也因此,高静和小凯都开始了寻找,而另一个眠于海底的上海女子苏珍菁的故事也渐渐浮现出来。

“海“是高静与国栋故事的开始,也是他们故事的结束。

在电影里印象最深的有两处,影片的片头和结尾。

开头长达三分钟的海,采用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摄像机在海面和岩石上不同的移动速度,令人产生莫名的压迫感。随着镜头进入海底,高静与国栋的故事被开启。

此时的海,是引子,也是伏笔。

而在末尾,高静在海边小屋的沙滩上无意间发现了那枚求婚戒指,她拿着戒指奔向大海,最后消失在大海层层叠起的浪花中。

这时的海,是浪漫,也是结局。

导演通过不同的拍摄角度和境头运动速度,既让海有了开头的紧张,又让海蕴藏了结尾的柔情与浪漫。

而那片海,也不仅仅只是我们肉眼所见的海,它更是每个人的心海。所有的恐怖也好,浪漫也罢,多是源自于内心的释放程度。

如同奔赴大海的高静,她从幻觉之中回到现实,从失去爱人的伤痛中感悟到爱情的永恒,从自我惩罚的封闭中找到了回归现实的门。

寻人,寻的是爱人,亦是自己

看电影之前,很好奇《深海寻人》在寻谁。

看完电影发现,电影中每个在寻人的人,他们寻的或是所爱,或是至亲,或是自己。

高静寻的是爱人”国栋“,西蒙寻的是”珠珠“,小凯寻的是哥哥“国栋”,苏珍菁寻找的是上海的家人。

与此同时,高静寻找的还有自己”丢失的记忆“,西蒙寻找的是自己内心的安静,小凯寻找的是自己的宽容,苏珍菁寻找的是爱。

这种近乎神经质的寻找,最大的压力来源于自身施压。

自身压力,对应了片头所提到的“100个人里有10个人需要心理治疗”。而恰好,这10个需要心理治疗的人里,就有一个是高静这般的精神科医生。

医者难自医,从高静沉迷于幻觉中便可看出。

幸而有小凯、有院长、有国栋,高静的状态一点点转好。

失去爱的打击,令她心魔作祟。因为爱的温暖,她的心魔得以消失。

这场寻人,不仅仅是寻人,也是寻“我”。

或许,当我们能够面对的时候,便是心魔降服的时候,也是我们能够感受自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