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部 才叫认识卓别林



作品到底是给谁看的?是艺术家还是观众?相信看完卓别林后的杠精们都会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商业和文艺二者不矛盾,就像理想主义不耽误官迷,观众喜欢的和业内人士喜欢的东西是可以重叠的,。。。

想真正认识卓别林,看这一部就够了——《舞台生涯》(又名《舞台春秋》)。


电影讲了一个过气的老丑角演员这天喝得醉醺醺回家,闻到煤气味,于是他救出开煤气自杀的女芭蕾舞演员,让她在自己家静养,开导她。老演员有非常成熟的思想,比如他会告诉女孩“活着是最重要的,其他都是假象。”女孩问他“幸福在哪?”他答“小时候常常抱怨父亲不给自己买玩具,他说,没有比想象力更好的玩具,它是所有快乐的源泉。”

逗女孩开心对他来说简直是信手拈来,他幽默又有风度,非常讨女孩喜欢。但他也有自己的烦恼,他会晚上梦到自己演出没有人看,并在噩梦中惊醒。


这一天,女孩躁郁症爆发,精神障碍让她以为自己得了瘫痪,老演员也被老板当面称为“票房毒药”。舞蹈演员瘫痪,喜剧演员没有喜剧感觉,怎么表演观众都不乐,他们同病相怜,因为他们太注重、太认真、心里压力太大,如果钢琴演员手不听使唤,全废,不如业余演员,把表演作为爱好或第二职业,没有这么注重它至少比专业的全废要好得多,怕失败的压力有时和失败成正比。

又一日,女孩聊起之前暗恋的一个男孩:她在便利店打工时,一个帅气的作曲家常来买东西,但作曲家很贫穷,她因为照顾作曲家,多找了他钱,被老板发现后女孩被解雇。老演员这时给她希望,说作曲家会回来找她的,并说“活着是一种希望,而不是为了意义,希望是生活的主旋律。”


老演员也带着最后一点希望获得了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演出效果很差,他演喜剧太冷静了,不好笑,他被淘汰了。女孩情绪渐渐好起来,他的情绪却落至谷底,女孩鼓励他,两人交换了心境,鼓励他时女孩越说越激动,竟奇迹般的站了起来,女孩为自己重获新生喜极而泣。

老演员陪女孩去面试皇家芭蕾舞团首席,恰巧碰到了那个作曲家为她伴奏,她故作冷淡,女孩被录取了,她高兴的向老演员表白。女孩去餐厅吃饭,恰巧碰到作曲家,作曲家告诉她,自己记得她就是便利店打工的女孩,也知道她每次都会多找给自己钱,他知道女孩喜欢他,女孩告诉他自己马上要结婚。

女孩主演的大戏正在上演,女孩台上跳舞时,老演员会在后台躲在角落里,祈祷女孩演出成功。女孩演出大获成功,众星捧月,女孩却逃出众人包围,抱住老演员。


在晚会庆功宴上,女孩又遇到了作曲家,老演员却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先回到了家中休息。作曲家告诉女孩,他要参军了,他送女孩回家,在她家门口作曲家告诉她,自己天一亮就要走了,他想和女孩接吻,他和她说我们是彼此相爱的,你和老演员在一起只是为了报答他,女孩表示她爱老演员,永远不能和他分开,这一切都被门里的老演员听到了。 老演员恭喜女孩出名,女孩却一门心思的扑到他怀中,表示要和他马上结婚,他表示自己要去实现自我,她和作曲家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老演员在送女孩去排练时,意外得知女孩为他争取的角色被替换了。老演员离开了家,离开了女孩,他去酒馆演奏谋生,在酒馆意外遇到了那位作曲家和前老板,前老板邀他去办公室坐坐,他说这会儿很忙,打给我的经纪人吧。女孩得知他在酒馆,便跑到酒馆和他见面,女孩让她回去,他表示不能回头。女孩说前老板想为他做演出,他欣然接受。

女孩为他筹划了一切,保证了他这次绝对成功。老演员为防止自己太冷静,他在化好妆后,还是喝了事先藏在化妆间的酒,他对女孩说他不是太在乎成功,但是不想再失败。“很讨厌这样,大家都太善良,让我感觉被孤立。”他一上场观众就爆发最热烈的笑声,一直持续到他下台,女孩看到这一幕,躲在后台偷偷大哭。他完成了最后一个喜剧动作——掉进鼓中,观众爆发雷鸣般的笑声,他却突然心脏病发作,坐在鼓里起不来,他被人抬着向观众谢了幕。他感觉到自己活不过今晚,叫人把他抬到侧幕,他要看女孩跳舞,众人把他抬到侧幕时才发现他已合上了眼,此时他正对着台上的女孩,女孩绚丽多姿,光芒无限。


这部电影是卓别林在他没落时期闭关创作的,那时的他相当于2010年的郭德纲或者2015年的赵本山,电影浓缩了他的一生——喜剧和戏果。

电影中的老丑角演员会告诉绝望的女孩“最重要的是生活,生活,生活。”还会手把手训练女孩跳舞,更会为拯救女孩而调戏房东,就像冯小刚陪酒是为拍《一九四二》,可谓曲线救国,而自己却常常用酒使自己麻木,不清醒,既可以让自己不想那么多,还可以喝酒调动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对舞台重新兴奋,这就是为什么黄磊那么聪明的人都会选择喝酒,解压。但没有压力的人喝酒叫酗酒,耽误事。

其实,喜剧演员就是我们每一个面对世俗社会的人,小丑型性格,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入境随俗。过时的喜剧演员做演出没有人笑的梦被吓醒,为了有好的表演状态不惜牺牲健康饮酒,正如我们每天都在恐惧不再被别人所需要了。自尊的人格与演小丑的矛盾正如电影中的台词“对尊严感到可悲,这对喜剧演员来说是致命的。影响到我的工作。我和观众失去了联系,无法再温暖他们。”


形容观众——“就个体而言,他们每个人都是好人。可作为群体,他们就像没有头脑的野兽。分不清东南西北。结果迷失了方向。”正对应中国曲艺演员常用的那句艺谚“观众是条狗,怎么拉怎么走。”

“滑稽真是一件可悲的事。”“可别人不笑的时候更痛苦。”“不管发生什么,至少我们在乡下还有小房子。”“这里(剧场)才是我的家。”“我以为你很讨厌剧场。”“可我更讨厌流淌在我血管里的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