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不离手的民国文人,得知好友不喝酒:搞文学不会喝酒,太可惜

中国的文人大多爱酒,无论是通达潦倒,还是喜怒哀乐,他们都能从饮酒中品出不一样的人生趣味。

民国时期的文人王瑶,不仅爱喝酒,还喜欢抽烟。

他平时烟不离手,总是嘴含一个烟斗吞云吐雾,一嘴的牙齿全部熏黑了。当时他得知自己的好友陈平原不会喝酒,感慨说:搞文学的人不会喝酒很可惜。

一、烟不离手

作为著名文学史家、教育家,王瑶在学术上成就斐然,贡献卓越,而私下的王瑶,却是个十分有趣的人。

他出身于山西平遥的一个普通家庭,幼时学习刻苦,加上天资聪颖,后来考入南开中学学习,却因负担不起学费转学。

即便如此,王瑶还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在校期间,因为学识渊博,思想前卫,他被称为“小周扬”、“小胡风”,后来留在了清华任教。

平日的王瑶,最爱抽烟,可以说是烟斗不离手。

他每次接待去拜访请教的学生,都是一边抽烟一边指点学生,以至于学生都说,他们都是被烟斗熏出来的。

因为抽烟抽得太多,王瑶的一口牙齿是黄黑的,他还自我调侃说“齿转黄黑”。

王瑶最经典形象,便是他手衔烟斗的照片。

作为一名学者,王瑶独立、自尊、执着,面对世事,有鲁迅式清醒和坦然。

即使在某段特殊时期,他遭遇了许多不公的对待,甚至被安排去扫地。其它人觉得十分难堪,他却泰然自若,不慌不忙地做事,毫无窘迫之感。

在王瑶弟子的眼里,先生性格潇洒,通透,颇具“魏晋风度”。在他去世后,弟子们献挽联:

“魏晋风度,为人但有真性情;五四精神,传世岂无好文章。”

二、幽默风趣爱喝酒

平时的王瑶,说话幽默风趣又发人深省,被他的学生称为“王瑶式”表达法。

有一次,王瑶跟钱理群聊天,曾语重心长对他说:“知识分子,首先要有知识;其次,他是分子。物理学告诉咱们,所谓分子,就是又独立醒,能够自由云栋。如果分子不独立,没有自由,知识也会变质。”

因为王瑶读书勤奋,年纪轻轻头发变白了。对此,他自我调侃道:“不该白的却白了,不该黑的却全黑了。”

有人不解,问:“啥地方不该黑却全黑了?”

于是王瑶故作苦闷的指着自己的牙齿,说:“你看,这里不该黑却全黑了,我这个人真是‘黑白颠倒’啊!”

原来,因为王瑶太爱抽烟,牙齿都熏黑了。

文人爱酒,王瑶也不例外。

早年他得知好友陈平原不会喝白酒,还十分惋惜的感慨:“搞文学而不会喝酒,可惜,可惜!”

因为好喝酒,王瑶还专门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文章《文人与酒》,文章专门研究了中国文人物流密不可分的关系。

他在文章中,借杜甫的诗歌“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来表达对诗酒的看法,并且认为“酒中趣味正是任真地酣畅所得的‘真’境界,所得的欢乐”。

三、每天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王瑶的幽默,总是能在给别人带来欢乐的同时,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有一次,有朋友问王瑶最近过得如何,王瑶回答说,自己“每天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朋友一听,以为他最近过得不好,面露担忧。

不料王瑶却不慌不忙的说:“我平时非常喜欢饮水,每天要饮水十几杯水,此谓之‘水’,同时我又喜欢抽烟,用的是大烟斗,含在嘴里,呼呼有声,火光一闪一闪的,此谓之‘火’。如此一来岂不是‘水深火热’了”。

朋友一听,不仅放下了心里的担心,还被逗得开怀大笑。

当时,74岁的王瑶,依然坚持研究工作,学生们很不放心。钱理群就去劝老师要注意身体,多休息。

不料王瑶却十分坚定的说:“我现在老了,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垂死挣扎’;什么事也不做,又是‘坐以待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垂死挣扎’!”

钱理群被说得哑口无言,无奈只得让老师继续工作。

表面上看,王瑶的“水深火热”,只是一种幽默的自我调侃,殊不知,这其中又饱含了多少个人的、乃至于知识分子的心酸。

他用这样幽默的语言,以玩笑的方式表达出来,正是因为他拥有看透一切之后再说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