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侮辱与被损毁的《俄国青年》

《俄国青年》

电影简介

导演:亚历山大·佐洛图欣

上映时间:releasing time:2019年2月10日/10 February 2019

制片国家:Country: 俄罗斯/Russia

对白语言:Language: 俄语/Russian

类型:Genres: 剧情,战争/Drama,War

片长:Running Time: 72分钟/72 mins

获奖情况:

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世界首映)

第五届巴黎俄罗斯电影节“当俄罗斯人燃烧时”单元

《俄国青年》讲述了一个淳朴的小镇青年阿列克谢从对战争抱有建功立业理想到被战争侮辱损毁的故事。

俄国战争题材的创作在俄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俄国青年》对于战争主题的呈现类似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电影新浪潮中涌现的一系列战争片。如《伊万的童年》、《雁南飞》、《士兵之歌》等。它们从战争是人类浩劫的角度来透视战争,表现战争对人的命运、精神、人格的的影响,

注重表现战争悲剧性、残酷性的一面,更具反思性和人道主义关怀

悲剧的一战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包括革命、内战、饥荒、政治压迫和二战。在当时,俄帝国的军队主要是由农民和工人组成的,青年士兵阿列克谢也不例外。他怀抱英雄梦走入战场,但失去视力的他在经历被同级士兵戏弄、被上级军官体罚羞辱后又被轰炸夺去了听力。在巷战中被战友抛弃,沦为俘虏的他肉身与心灵都被战争摧毁,回不去的不只是家乡,更是作为一个青年人的普通生活。

除了主题上对于战争与人性的反思与批判,该片在视听上也颇具特色。战争场面的硝烟酷烈、俄罗斯夏季风光所呈现斑斓的光线、油画般的色彩与画面质感、美丽的空镜头、精心的构图都相当耐人寻味。

其中纪录片的插入与声音设计更是将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形式感发挥到极致。影片对声画分立的应用就相当精彩。纪录片中交响乐团排练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以及交响舞曲的过程被穿插在了主线故事之中。两组毫无关联的视听文本在此对撞,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与表现意味。情节的展示、人物情绪的烘托、故事基调的呈现都与音乐纪录片关联地相当有趣。如排练的对话在轰炸场面里出现,激昂奏乐搭配着俄国士兵沦为俘虏为德军奴役的画面。

《俄国青年》虽有瑕疵和粗糙之处,但在视听上的探索表现出导演亚历山大·佐洛图欣的创造力,让我们一起注目他的下一部作品吧。

文字:姚梦瑄

排版:吴尚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