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资本和剩余价值(十四)

(四)剩余价值

7.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在于单个产品从而产品总量包含尽可能多的无酬劳动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并不在于单个产品从而产品总量包含尽可能多的劳动,而是在于它们包含尽可能多的无酬劳动。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1861年8月-1863年7月),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88页)

8.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之和,构成他的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工作日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之和,工人生产他的劳动力的补偿价值的时间和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之和,构成他的劳动时间的绝对量——工作日。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66页)

9.资本自行增殖的秘密归结为资本对别人的一定数量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

资本不仅像亚·斯密所说的那样,是对劳动的支配权。按其本质来说,它是对无酬劳动的支配权。一切剩余价值,不论它后来在利润、利息、地租等等哪种特殊形式上结晶起来,实质上都是无酬劳动时间的化身。资本自行增殖的秘密归结为资本对别人的一定数量的无酬劳动的支配权。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611页)

10.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可变资本价值增殖的比率,显然由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来决定

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即可变资本价值增殖的比率,显然由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来决定,或者用

来表示。……我把可变资本的这种相对的价值增殖或剩余价值的相对量,称为剩余价值率。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49页)

11.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等于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比

因为可变资本的价值等于它所购买的劳动力的价值,因为这个劳动力的价值决定工作日的必要部分,而剩余价值又由工作日的剩余部分决定,所以从这里可以得出结论: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之比等于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之比,或者说,剩余价值率

。这两个比率把同一种关系表示在不同的形式上:一种是对象化劳动的形式,另一种是流动劳动的形式。

因此,剩余价值率是劳动力受资本剥削的程度或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的准确表现。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251-252页)

12.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资本100所推动的劳动量,从而它所占有的剩余劳动量,取决于它的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

在劳动剥削程度相等时,资本100所推动的劳动量,从而它所占有的剩余劳动量,取决于它的可变组成部分的大小。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167页)

本文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政治经济学》一书的第一编“直接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