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民间故事:古月门市

清乾隆年间,河北有个在苏杭任主考的刘大人。这刘大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书法驰名,加之性情温和,颇受尊敬。一日,趁考期刚过,他带着十五岁的儿子返乡省亲。

时值仲秋,刘大人和儿子自杭州乘船,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因儿子是个文弱书生,经不起秋风水路的周折,出行不远便染上风寒,食水难进,呻吟不止。刘大人心如火燎。经码头医人望闻问切,说是此乃常见小疾。谁知服药三剂并无疗效。刘大人水路上几进码头,几经求医,儿子的病仍无好转,这使他愁眉不展,手足无措。乘客们见他一筹莫展,有位老先生劝他说:“先生莫愁,前面的码头就是东昌府了。那里街市繁华,商贸兴荣,行医人也多,或许能求个名医,把公子的病医好呢。”


刘大人何尝不是如此心愿。能找上名医,药到病除。再说已离家不远了,父子也好迎见亲人。谁知,偏偏碰上了一个胡医生。这胡医生本来医道浅薄,全凭他那张嘴能说会道,海阔天空,别人送号“胡吹先生”。他听说主考刘大人返乡求医,这是攀龙附凤的良机,马上跑到河岸,当面把自己吹为专治疑难病症的名医。刘大人信以为实,忙请他进船诊脉,他见病人蒙头昏睡,便略诊其脉,然后莞尔一笑说:“此乃常见之病,何足挂齿,保你药到病除。”遂写了药单,并嘱咐其到镇中药店抓药。

想不到,这大药店的掌柜是当地颇有名气的老中医。人称胡半仙,又是胡吹先生的叔父。他接过药方一看是侄儿笔迹,所列药物又都是妇科所用,心生疑惑。便向来人问及患者的性别病症等。让他啼笑皆非,难以言表。唯恐酿成大祸,便悄悄换了药方,让来人把药带回去了。

刘公子服下第一剂药后,就消除了全身疼痛。服下第二剂后,就觉食欲大增。服下第三剂,病体完全康复。刘大人非常感激,连声赞叹:“真乃高医,名不虚传!”为表感谢,随取笔墨纸砚,挥毫写下“妙手回春”四个苍秀遒劲的大字,打算制作匾额答谢留念。临行前,又特意在饭店设宴款待胡医生。二人交杯递盏,谈笑风生。这时胡先生受宠若惊,得意忘形,对行医之道更是夸夸其谈,自吹自擂起来。刘大人问道:“孩子途中突然患病,不知病因何在?”胡吹先生又莞尔一笑说:“我略诊脉便知,小女是月经不调所致。”刘大人愕然,脸变其色,但久而未语。

刘大人临行之时,依然赠送了胡吹先生一块匾额,墨迹依然苍秀遒劲,不过原来的“妙手回春”已换成“古月门市”四个大字了。胡吹先生如获珍宝,颇感荣耀,便悬挂在中堂之上,特邀亲朋好友赏识。

大家正欣赏着刘大人的亲笔匾额,猜测着四个大字的涵义,忽然,药店的胡先生走进来抬头看过红漆大匾,便指着胡吹先生说:“这匾写得好,好在你胡闹!”胡吹先生不解:“叔,你这是何意?”胡老先生指着“古月门市”四字解释道:“古月为胡,门市为闹。你诊病男女不分,不是胡闹是什么!”众人大笑,羞得胡吹先生满脸通红,赶快把匾摘了下来。

………………………………

根据民间传说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