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囤3个月的粮食?别疯抢!别添乱!新华社:“大国粮仓”靠得住


近日,网上传言疫情
可能引发全球粮食危机有声音号召网友“空下来去超市买点米囤三个月的粮”

原因是,网友仅凭几段消息就断章取义、制造谣言:“现在从综合各路消息,多国禁止粮食出口的消息已成真,原因主要是因为自然灾害(病虫害)以及疫情影响严重,不少国家为保证国内粮食价格稳定,供应充足,采取了过激的措施。”
于是,国内网络上出现了“囤粮三个月”的说法。现在郑重辟谣!
别抢了!
我国的粮食够够的!


“大国粮仓”靠得住

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2日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天下粮仓”能让人放心吗
问:国际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国内外都对粮食问题高度关注。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如何?
答:面对新情况新形势,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有条件、有能力应对风险挑战,解决好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主要装中国粮。


粮食产能稳定,产量保持在历史较高水平。通过贯彻“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粮食产量连续5年达到1.3万亿斤以上。
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强粮食市场和物流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公开透明、规范有序、高效运行、活力迸发的市场格局。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加快推动粮食生产大国向粮食产业强国转变。
精心组织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和中央储备粮管理情况“两项考核”。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连续两年纳入中央一号文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一类项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条例》加快制定和修订,依法管粮依法治粮迈出坚实步伐。
问:总库存防线牢靠吗?
答: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协同运作、政府储备和企业库存互为补充的粮食库存体系,粮食总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特别是小麦、稻谷库存均能满足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成为应对突发事件、市场保供稳价的安全防线。

2019年,扎实开展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摸清了“家底”。粮食储备发挥了重要“压舱石”作用,国内粮食市场保持了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
居安思危,安不忘危。从中长期来讲,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保持紧平衡态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要不断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布局,切实创新强化粮食执法监管,确保国家储备粮数量实、质量好、调得动、用得上,坚决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战“疫”米面顶得住吗
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省份在粮油保供稳价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地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统筹安排,切实履职尽责,以迎接大战大考的高度自觉,扎实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切实维护区域粮食安全,确保了全国粮油市场稳定有序。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和协同联动。建立湖北与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等周边五省粮油供应联动保障机制,加强对毗邻省份和在地央企的统筹调度,保障湖北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粮油供应。湖北省、武汉市等重点地区和城市大米、面粉、食用油等库存量可满足30天以上消费需求。

二是加大粮油市场监测频率,建立粮油市场日监测日报告制度,动态掌握粮食加工、运输、配送、供应、价格状况,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完善预警机制,紧盯供需异常波动,不断优化调度方式。
三是适时调整地方储备原粮轮换节奏,加大轮出力度;用好用活大米、面粉等小包装成品粮储备,及时增加市场供应。北京、天津、四川、贵州等省市多措并举提高成品粮源保障能力。安徽、福建、新疆等省区督促指导各地市增加成品粮油库存。
四是扎实有序推动粮油企业复工复产。各地加快推动粮油企业复工复产。截至4月1日,37家粮油保供协作机制重点加工企业已全部开工,5388家全国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已复工4649家,小麦日加工能力达到46.5万吨,稻谷日加工能力达到48.7万吨。  囤米抢面有必要吗  问:近期个别国家采取限制粮食出口措施,是否会对国内粮食供应产生影响?  答:综合分析研判国内粮食生产、流通、消费情况,我们认为,个别国家限制出口,对国内面粉、大米等口粮供应基本没有影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国内粮食供应。过度恐慌、抢购粮油,大可不必。  从供给情况看,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特别是稻谷、小麦两个口粮品种连续多年产大于需,有少量进口主要是为了品种调剂。以2019年为例,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应该说,即使不进口也不影响国内口粮供应。  从库存情况看,我国在部分主产区实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由于产大于需,近几年政策连续启动,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库存,稻谷、小麦都能满足1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因此,保障国内口粮供应是有实力和能力的。  从市场体系情况看,目前我国粮油市场较为活跃,市场主体多元,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每天可加工稻谷30亿斤、小麦16亿斤。总体看,物流配送、供应投放网络健全,粮油产品供给是有可靠保障的。  
问:今年夏粮形势如何?  答:我国夏粮品种主要是冬小麦。今年以来,各地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要求,采取措施抓实抓细夏粮田间管理,稳定夏粮生产,力争再获丰收。  从目前情况看,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连年启动,政策性库存创历史新高,主产区普遍高装满储。从今年情况看,夏粮收购面临一定仓容压力。要通过加快库存消化、加大腾仓并库力度、增加储粮设施等措施,确保有仓收粮,确保收购顺利进行。


“大国粮仓”库存充足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部分粮食出口国传出限制出口的信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28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表示,我国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5年

稳定在6.5亿吨以上,近年来粮食储备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充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资料图
在中央储备规模保持稳定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国家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区保持6个月,产销平衡区保持4个半月”的市场供应量要求,重新核定并增加了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各地已全部落实到位,而且大中城市还建立了满足市场供应10天至15天的成品粮油储备

。同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储备品种结构中,小麦和稻谷等口粮品种比例超过70%
除上述政府储备外,2004年以来,我国对稻谷、小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根据市场情况每年收购了一定数量的最低收购价粮食,这部分粮食主要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向市场投放,有效地满足了市场供应,稳定了市场价格。多元市场主体也建立了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的商业库存。我国粮食库存充裕,完全能够满足市场供应和应急保供需要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监测,3月23日全国加工企业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进厂价格比春节前增长0.1%、下降0.2%、增长0.4%、增长1.3%。面粉、早籼米、中晚籼米、粳米出厂价格比春节前下降0.4%、增长0.6%、增长0.5%、增长1.3%


百姓米面“两无忧”


我国稻谷供给充裕,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2019年我国稻谷产量2.096亿吨,同比减少252万吨,食用消费1.58亿吨,同比减少50万吨,尽管稻谷饲用和工业用粮有所增加,预计年度结余1430万吨

,已连续多年结余,阶段性过剩特征明显。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主产区早稻面积将会增加。疫情防控期间,有关部门合理安排政策性稻谷竞价销售,2月10日开始每周向湖北地区增加投放中晚稻80万吨,成交率仅0.28%,有效地满足了市场供应。
小麦供求平衡有余,连续多年产大于需。2019年我国小麦产量1.34亿吨,为历史第二高水平,已连续5年保持在1.3亿吨以上。由于消费结构升级,面粉消费下降,国内食用消费总体平稳,但饲用和工业消费有所下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估算小麦消费1.235亿吨,同比减少532万吨,年度结余1400万吨,同比增加870万吨,已连续7年产大于需

△资料图
今年全国冬小麦播种面积3.31亿亩,目前苗情长势良好,全国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分别为23%、77%,北方冬小麦苗情明显好于上年同期,今年夏粮再获丰收有较好基础。国家稳定投放最低收购价小麦,2020年以来成交率不足4%,加之政府储备小麦陆续轮换出库,小麦价格走势总体偏弱。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出口国采取限制出口措施,可能会加剧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波动,但对目前我国粮食市场的影响不大,有利于消化不合理粮食库存,减轻国内部分粮食品种库存压力。


我们的口粮绝对安全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近日越南宣布暂停大米出口。越南常年大米出口700万吨左右,大体占世界贸易量的15%,限制出口可能会造成国际市场大米价格波动。部分粮食出口国为保障国内供给也可能采取限制出口的措施。当然,通常应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2019年我国进口越南大米仅48万吨,为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今年1~2月从越南进口大米仅3万吨。事实是,2016年我国实行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以来,大米进口数量逐年下降,2019年大米进口255万吨,同比下降53万吨,进口大米占我国大米消费约1%,主要用于品种余缺调剂,如泰国香米,

即使大米不进口也不会影响国内市场供给
尽管近年来国际市场曾几次出现“过山车”式的粮价大幅波动,但由于我国粮食连续丰收,供给充裕,库存充足,保障有力,粮食市场总体保持稳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国家采取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举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连年获得丰收,实现了口粮完全自给,谷物自给率保持在95%以上。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目前我国谷物库存保持较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较为坚实。2019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同比增加594万吨,增长0.9%。总体看,我国粮食供求总体宽松,完全能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需求,也能够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考验

疫情或引爆“粮食危机”?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视频
3月31日,三大国际组织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各国在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同时,应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防止这场公共卫生危机引发粮食危机,导致粮食供应中断或粮价过高。

发表联合声明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

联合声明表示,截至目前,疫情并未对粮食安全构成冲击,但是在缺粮的地方有可能会出现供应断档的风险,而这一风险可能会促使决策者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从而导致世界粮食市场出现严重混乱,进而引发价格飙升和波动加剧。
声明说,必须确保粮食市场正常运转,人们需要携手努力将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破坏降至最低。
当前,疫防控与复工复产是两大主旋律,需要及时有效遏制有关“囤粮”的传言,不给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添乱。


我们每个人要回归理性,把权威声音作为生活参考,而不是把不靠谱的传言作为指南。


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


- END -


节目收听方式

长沙地区调频锁定FM106.1

手机打开蜻蜓FM app

下载

智慧长沙app

△一图GET最新节目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