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周星驰式情结和美学结合的巅峰之作

时间上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自周星驰步入香港影坛以来,圈内的许冠文的喜剧、新艺城的喜剧,包括洪金宝的动作喜剧,都让位于这种无厘头表演。90年代后期,周星驰在新兴的传媒网络上成为观众的谈论焦点。尤其是《大话西游》,内地高校的大学生对其不厌其烦地解读、剖析、戏仿,并逐渐上升至“后现代解构主义等学术角度探讨的高度。至此,周星驰不再仅仅是港片中被追捧的一个明星,而业已成为一个唯美的文化符号。这种改变也使观众对其作品的美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

纵观周星驰的电影美学理念形成的心路历程,这其中处处闪烁着他的个人情怀。从194年的《国产零零漆》开始,他—直在尝试在影片中沉淀思考,越发远离了早年疯狂搞笑,而进入含蓄的深思状态,并且逐渐减少了演戏的成分,转而从事导演、编剧、监制等幕后工作。随后的《少林足球》(2001)功夫(2004)、《长江七号》(2008)三部作品证明他的风格进一步改变和淡出幕前的状态。对此变化,许多老观众更愿意沉淀过往,而年轻观众又觉得传说中搞笑的周星驰名不副实。如果说《少林足球》仍然属于转型过渡的作品,那么《功夫》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风格的集大成之作。尽管如此,这部影片还是沿袭了周星驰以往很多成功的美学经验习以为常的搞笑方式、强烈专注草根阶层、同情小人物命运、周星驰的童年记忆、李小龙情结、对武侠小说电影和动漫画的热爰等。在《功夫》一片中,周星驰的功夫情结始终贯穿于他的电影美学理念的表达之中。

周星驰的人生经历决定了他对小人物的情有独钟。他曾经明确表示过《功夫》中的猪笼城寨还原了他童年的居所。20世纪50年代香港人口暴增,谋生比较艰难,拥挤廉价的城寨成了穷人最好的栖身地。那里有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也有相濡以沫的关爰情思。影片中有两次展示猪笼城寨的全景,早一晚,可以看出周星驰对这种贫寒而又生机盎然的生活的深深眷恋。城寨初次亮相,镜头越过猪笼城寨四个大字,破的楼前一幅繁忙鲜活的市井景象:排队拥挤的人群、插队的大妈、开店的裁缝、洗澡的小理发匠、骂街的"肥婆四、喝得迷糊的_叔公等,与人搭讪玩笑的、与小孩子熺笑追逐的晒衣服的、开店门的、弹棉花的、刷牙的、洗头的等形形色色,包括吃西瓜的猪、放养的鸡鸭、嗷嗷叫的牛.….凡有尽有,无所不有。这只是城寨中的瞥,几家辛酸,几家欢笑。这段人物繁多的群戏被处理得非常生活化,生动地再现了那里的日常状态。第二次是采用了一个长镜头来完成全景展示的时间是在裁缝、油炸鬼暴露高手身份后的黄昏时刻,二叔公和肥婆四正伴随着浓郁的旧日上海气息的柔美音乐起舞,但因二叔公脸上的口红唇印而被对方报以拳头。镜头向右平移到另一户人家,走廊上似乎是父亲正在教女儿烧菜。镜头向下移动,楼下一户人家大人手里拿鸡毛掸子追赶逃出家门的孩子。

镜头再向左平移,小理发匠在走廊里大便,一侧两人正在对弈。镜头接着向左平移,一人在家中拍蚊子,墙上是美女月份牌,因用力过猛而震下了墙上的物件。镜头最后定格在身负行囊的咕喱强叹口气的特写上,仿佛是难以割舍这安静无奈的小城生活。

作为导演的周星驰,透过他娳熟的场面调度功力,体现了他那一贯平视和热爱小人物的人文情怀这种平视和热爱表现在电影中是不断出现的让人惊诧不已和难以忘怀的配角和龙套。“神雕侠侣本是一对藐视礼教、怀有绝世武功的爱侣,而片中的杨过”二叔公,贪吃好色、爱占便宜,小龙女肥婆四则是吝啬刻薄的“河东狮”。另外几个武林髙手,除了咕喱强貌似正常外,裁缝女里女气,油炸鬼溜须拍马且爱说洋文,火云邪神邋遏。龙套中的美女"龅牙珍、帅哥"小理发匠傻里傻气的正义感。这些人物,联想到《大内密探零零发》(1996)中长得歪瓜裂枣的陆小凤、花满楼、叶孤城西吹雪,他们都在宣称高手不一定长得俊,只不过是市民中一厢情愿的理想罢了。上述种种充满着对传统习惯和惯常思维的嘲弄与离经叛道的言行,在迎合年轻观众审美取向的同时,也由此拉近了与小人物之间的距离。

周星驰自小就有功夫情结,在《功夫》一片中他将这种情结发挥得淋漓尽致。《功夫》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滩拉开帷幕———警察局,楼上突然掉下来的_个警察把罪恶克星四个字撞得粉碎。原来是鳄鱼帮帮主正为他老婆随地吐痰被抓发泄不满。夜幕中—片漆黑,在帮主骂骂咧咧中一群黑影慢慢逼近——死对头斧头帮。鳄鱼帮帮主急忙躲进警察局。不曾想,警察局得了斧头帮贿赂,顿时让鳄鱼帮帮主和老婆横尸街头。扫除了对手,斧头帮在灯红酒绿下振兴壮大起来,成为城中最大的黑帮。类似的情节显然具有典型的功夫打斗的背景特色。


贫民窟———座典型的南方城市建筑。鸡鸭鹅猪吃喝拉撒、形形色色的小市民、低声下气的油炸鬼师傅、裤子半截的小理发匠、长着龅牙的美女”……生活对于他们,充其量只是苟且活着而已剧中阿星假冒斧头帮的人敲诈山寨,被揭穿了色厉内荏的伎俩。阿星发号施令召唤同伙,却被斧头帮帮主发现。二帮主恃强凌弱,又被武林高手打成重伤。闻讯赶来的救援者最后被深藏不露的城中的裁缝、油炸鬼等战败。山雨欲来风满楼,山寨从此卷入了江湖恩怨的旋涡…….!星驰通过置换和戏仿,将传统武侠片的叙事套路展现其中。

沿着斧头帮继续派人寻仇的线路发展,天残地缺”二人以音乐杀人于无形,裁缝、油炸鬼因此不敌丧命。后来被江湖闻名的神雕侠侣”二叔公和肥婆四的太极拳和狮吼功击败。片中同时展开的另一线索是阿星再去打劫时遇见了童年好友芳儿,还珍藏着他送她的棒棒糖。于是他良心发现,选择了放弃。当剧情发展到武林高手火云邪神和神雕侠侣"三人对垒时已近高潮了。从火云邪神吖暗器偷袭和狂怒出手,到阿星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俨然成为一代宗师;从施展蛤蟆功恶斗,到悟出如来神掌的绝妙;从阿星拔去莲花毒针,到化在空中形成的小花,《功夫》中的各路功夫综合体现了周星驰的功夫情结。


综观整个香港电影,周星驰的《功夫》和前作《少林足球》不仅撞击了香港电影低迷多年的窘境,也改变了影评界多年来对他电影美学理念的忽视。从《功夫》叙事结构上讲,采用破茧成蝶的隐喻——让男主角从街头小混混华丽转型为一代武林高手,这是功夫情结的完美体现;从《功夫》理念载体上说,如来神掌的真正威力并不是暴力的征服,而是宽容、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对功夫真谛的深度解读不但有别于周星驰无厘头犒笑符号的浅层次表达,而且也贯穿了他的电影美芓理念。

《功夫》美学理念中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注,乃至悲悯。这些在诸如年少时臆想的行侠仗乂、草根阶层的卑微生存、理想的渺茫和现实的抗争、男女之间懵懂纯洁的爰情、仁慈宽厚对暴力狡诈的化解等相关情节中都有不经意的流露。从这个意义上看,周星驰从博得观众一笑的电影明星,到出色的演员、导演和有理念的电影人的转变,其电影的美学理念在其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