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我回来了——大学回忆录之政院打靶

母校,我回来了

岁月不断在交替前行,如年轮。



日前,幸闻母校开通公众号,把我拉扯到了昨日,再不动笔,我怕我的残存记忆会被时光抹杀。

在母校的经历,每次回忆起来都会泪流满面。我很庆幸能够在这所学校在她的庇护下见证我的成长和进步。直到现在,她的一点一滴都会浮现脑海。其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政治学院的一次打靶训练。

清晨,我们把准备好的装备——挎包、水壶、小马扎、95-1、靶纸随队带上,有序地坐在邻近机关大楼100米处的停车场等候。司机娴熟地从车场出来,我们在辅导员和连长的带领下上了车。虽然在队里我们观看过打靶教练的视频,也反复进行过校验枪支的训练,但因为是第一次进行打靶,难免有些害怕和激动,这也是我的第二次触摸真枪。

车上,不时传来我们唱着欢快的歌曲的声音。大巴稳步前行,载着城市街景,我们踏着欢歌笑语,蜿蜒曲折,来到了位于政治学院的靶场。

在进入场地期间,不远处传来武警战友整齐有序地训练口号声,我们并排地端坐在场地对面。教员细致讲解完实操动作要领后,我们有了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此时,同学们大部分去了卫生间。在原地待了一会,我把目光转向了篮球场。其实,在进入靶场前的间隙,我的目光就被他们索引了,注意力一直停留在他们身上。在灰蒙蒙的天空映照下,周围的环境显得有些干涸,战友们后背沾湿了,湿漉漉地我以为是下雨了。伸手触摸天空,丝毫感觉不到零星雨点。抬头看天,是发展比较弱地对流云,把脸颊扑向前,微风。再把手指伸向空中,观测到的是伴随着地小部分层积云。

不夸张地说,“三大步伐”在他们身上练就地无疑是专业的。

当时,如果不是快要进行训练,真想走进亲身体验一番武警战友的雏鹰展翅。

人有三急,回过神来,趁着训练没开始,我往西边走过去,还没进侧门,门外便弥漫着樟脑丸的扑鼻味道,有些刺耳。简短地小解过后,按下按钮,顺流缓冲。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要是能有这些设施该多好:自动缓冲的小便器、根据人体构造设计的马桶、装置灯光和窗玻璃的洗漱池、洁净的洗手液、装扮绿植的盆栽、圆桶厕纸、带有香味的湿巾、烘干机、蹭鞋的地毯。

袅袅炊烟之后,我们各规各味。一粒一粒的子弹装进弹夹,“呲呲、咔”,迅速上膛。一组八个,列队上阵。每次一轮下来,大伙都会相互谈论感受。到我们这排时,防护的同学一对一地站在我们身后,跑步冲向前挂上靶纸,跑步回来跃起,左手撑着地面,再蹲在沙袋上,握住调好保险丝的枪支,听到准备的口令时,我们再一次进入状态。

我把枪支贴紧左胸膛,慢慢地开始瞄准靶位,扣动扳机。

“砰”......

飞奔走向靶位,看着靶纸上面的洞,带着紧张且激动的心情仔细数着木板上的圆洞:五环、十环、八环、七环、六环,打了个及格分。

又飞奔回来,当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前座的“小海军”关心地问了一下:“小明,你打了几环?”。我把靶纸递给她看,我说,没怎么打好,很紧张。她数了数,正好也算出一共是36环。

回到座位,副连长随口问了问,小明应该打的不错吧,然后接过我的靶纸看了看。仔细端祥,后来略微笑了笑......

副连长是个炮兵,算得上是和辅导员一样久经沙场,但他在连队历来就比较严肃。

一隅,辅导员和干部班的队长在一旁细致教导成绩不如意的同学。真的是把“认真”二字做到了极致。

乘车归队之后,我们有的人唱起了“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直到现在,靶纸仍然留在我的挎包里。

打靶

枪声响起

如震天雷

天空

草地

训练场

95-1

挎包

水壶

小马扎


“砰”

扣动扳机

正中靶心

十环

——记我的一次政院打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