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延期,写进历史的事件就发生在身边

一条重要消息刷屏,官方终于给大家共同关注的高考时间问题给了一个明确的答复:延期一个月。

于时间的调整,不同人有着不同感受。有的学生觉得能多复习一个月考个更好成绩,有的学生则觉得还要他娘的复习一个月啊。

不过,时间总算是确定了,多数人还是舒了一口气,因为悬而未决总是比板上钉钉让人难受。就好像去追妹子,直接拒绝了或者是答应了绝对比似是而非要好。

建国以来,高考时间的调整不止一次,今天的文章主要梳理一下,因为,历史正在发生在眼前。

科举取士最早出现于隋末唐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项发明,成为太平盛世里阶级流动的重要途径。

自那时起,朝代更迭如流水,科举铁打稳如山。

1905年,大清朝内忧外患,科举也沉疴已久,正式废除了科举制度。

民国时期,许多有识之士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全国各大学各自有了招生考试,但全国性的高考还未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也是沿袭了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方法。

直到1952年,全国性的高考制度施行,全国统一命题。不过每年时间不固定,大致在7、8月份之间。

1966年,北京四中的学生给毛主席写信,表达了立即废除高考制度的强烈要求,某日报发表社论还宣称要将高考“扔进垃圾堆里去”(真是不想挖旧账损它)。

同年七月,高考被废除。

表面上看,废除高考是响应群众呼声,但事实是写信的学生代表,例如孔丹,家庭背景皆深厚。这不禁让笔者想起这些年呼吁素质教育、各种比赛加分的那帮人,一切只不过是利用自己的阶级优势去碾压底层罢了。

之后,便是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被裹挟进时代的漩涡,人生轨迹被改变,多少悲剧、传奇都发生在了那代被高考抛弃的人身上。

1977年,高考恢复,千千万万被遗忘的人心情格外激动,像是迎接新时代的降临。

只是比较有意思的是,当年写信要废除高考的孔丹,动乱结束后却考上了中国社科院的研究生,后来还成为了中信集团董事长。

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别人有资格闹,有家里兜着,我们普通人有吗?永远不要成为别人兴风作浪的牺牲品。

1977年的高考虽然恢复,但是各省负责,且时间不统一。

1978年,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高考,全国统一命题、分省录取,这种录取制度基本沿用至今。时间也从冬天改为夏天,考试时间为7.20-7.23。

1979-2002年间的高考时间,除了1983年定在7.15-7.17,其余年份均为7.7-7.9,有人说是为了纪念77年恢复高考而选在这一天。

2003年,非典肆虐,且气温逐年升高,经过调研论证,为了保证考生状态,高考时间不仅没有推迟,反而提前到了6.7-6.9,并一直延续至今。

2003年与今年有个共同特点,便是病毒肆虐。

回顾那一年的高考,是许多人无法抹平的伤痛。

那一年四川南充发生了试卷被盗案,之后警方通过比较模拟考试成绩与高考成绩等手段,抓住了考生杨博。

那一年的高考难度没有降低,难度反而很大,当年的数学能过100分就可以“封神”,因此各大高校的录取分数大幅下降。

那一年的高考试卷出题人葛军一战成名,成为广大网友膜拜的“数学帝”。

那一年的许多考生用文字记录下了考试惨状,如下图。


2003年的非典,中国是重灾区,我们国家也是第一次面对如此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2020年的新冠,中国已经逐渐走出泥淖,国内生产、社会秩序都在快速恢复,昨天我出门买菜,再次嗅到了小县城的烟火味,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街上的人明显情绪都挺高涨。而此时国外却还没有到疫情的最黑暗时刻,大家由衷感受到了生在中国的幸福感。

因此,虽然2003年的高考情况会让很多人对今年高考有所顾虑,但努力学习,做好当下的事情永远不会错。春天已经到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不要心存任何一种侥幸,也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只要学习还在进行,考上心仪的大学就不是梦想。

珍惜当今时代,为数不多的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为数不多的阶级流动方式。

祝福今年的考生们一切顺利,祝福考生的家长们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