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到这片的禁忌恋?那你就亏大了

​终于来了。


被誉为"李安接班人",陈哲艺导演的第二部作品。


2013年,他凭借长片处女作《爸妈不在家》,拿下了当年的金马奖最佳剧情片。


要知道,当年与之同台竞技的可是《一代宗师》《毒战》《郊游》《天注定》。


全是大师们的硬货。


《爸妈不在家》


然而,就在大家满心期待着这位天才导演再创辉煌的时候,他却沉寂了。


蛰伏六年之后,他才终于带来了自己的第二部长片。


果然不出所料,又爆了——


《热带雨》

2019.11.8新加坡



阿玲,马来西亚籍华人。


多年前随夫嫁到新加坡后,在一所高中内当中文课老师。


杨雁雁 饰 阿玲


听起来好像是很体面的职业。


但实际上,在新加坡的教育体制里,中文并不被重视。


甚至可以说,已经沦落到了被鄙夷的地步。


临近会考,校长劝阿玲休息休息,用的理由是"反正也不过是中文而已";



同事能当着阿玲的面说出"现在很少有人愿意花钱请中文家教"这样的话,而不觉得失礼;



至于学生们。


自然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在中文课上都不愿意说中文,就不用指望他们主动去学了。



在学校不被重视也就罢了。


可是在家里,阿玲的境况也没好到哪儿去。


和丈夫结婚八年,一直没能怀上孩子。


刚开始的时候,丈夫还能陪自己去检查,去搞人工授精,去试试各种办法。


但渐渐地也就腻了,疲了,开始冷处理了。


早出晚归是常态,性致全无是习惯,出轨偷香是必然。



而对于阿玲——


虽然没当成母亲,但贤妻良母的职责一件也没让她落下。


饭得做,衣服得洗,屋子得收拾,家里瘫痪的公公也还是得由她来照顾。



基本上,阿玲的生活路线是固定的:


上班,下班,照顾公公,等晚归的丈夫,偶尔去医院搞搞检查,期待着奇迹发生。


日复一日,像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地下通道。



然而,就在阿玲继续在黑暗中走着,快要喘不过气的时候,一条岔路出现了。


那是她班上的一名男学生,伟伦。


许家乐 饰 伟伦


临近会考,阿玲想让几个成绩差的学生放学后留下来补补课。


可前面也说了,学生们基本上都是逮着机会就会跑掉。


唯一自愿留下来的便是伟伦。


于是,阿玲单调的日子里多了一项任务。


给伟伦补中文课,又因为伟伦的父母常年在外经商,没人来接。


所以阿玲常常会在补完课后顺路送他回去。


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之间也渐渐暗生情愫......



我相信对于大部分国内观众来说,看本片时最先注意到的,一定会是语言问题。


里面的人,长着和我们相似的脸,说的却是不一样的话——


以英文为主导,偶尔会夹杂着两个中文词。


比如"coming 啦""你eat 不 eat apple""我要hug你"之类的。



刚开始看着还蛮搞笑的。


但这里面其实包含了导演对于华语在新加坡处境的担忧。


因为这就是目前新加坡人们使用华语的真实情况——


新加坡大部分人都是华人,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英语居多。


所以很多人几乎已经不讲,也不会去学华语。


反倒是一些老人,为了和自己的孙子孙女交流而跑去学英语。



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


倘若语言丢了,那么有朝一日中华文化会不会也在那片土地上消失?


所以片中便有了这么一场戏——


说的是伟伦跟着阿玲回她家继续补习。


写作业的时候,伟伦有个"帮"字不会写,于是用拼音代替。


阿玲的公公却颤颤巍巍地凑过来,在伟伦手臂上教他写了这个"帮"字。


结合华语在新加坡的处境再来看这一个小动作,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它代表的,是导演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希冀。



再来谈谈阿玲。


她的第一次出镜很有意思。


车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她蜷在座位上很熟练地给自己打催卵针。


然后镜头给到了车内后视镜里的她。


没有全貌,只有眼睛。


身为主角和故事叙述者的她,在画面中却是缺失的。


逼仄局促的空间,清冷幽蓝的色调。


电影开场的这1分多钟,每一帧都仿佛在诉说着这个女人的处境。


被困在雨里,被困在车里,被困在后视镜里。



而在后续的剧情中,阿玲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


是她虽然有,但又形同虚设、摇摇欲坠的一样东西——


家庭。


但矛盾的是,她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想逃离这个家。


反而是在想尽一切办法保全这个家。


而保全这个家的基本,就是生下一个孩子。


所以她才会自己独守空房,自己打催卵针,自己去做人工授精手术。


发现丈夫出轨,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她也没办法。


一方面,阿玲知道自己在法律上的理不亏。


可是,身在传统的华人家庭里,她没法辩。


生儿育女,延续香火,是身为妻子的基本责任。


虽然现在21世纪了,很多人嘴上不这么说了,但心里仍然是这么想。


仿佛生孩子是女人一个人的任务似的。


亲戚们的嘲讽


另一方面,片中其实隐藏了一个阶层的概念。


阿玲嫁到新加坡来,某种程度上属于高攀。


所以母亲一直打电话劝她换成新加坡国籍。


但母亲哪里知道阿玲的苦。


想要留在新加坡,只有生孩子这一条路走。


可如今碰上了这个不育的问题,却全凭阿玲一个人担着。



丈夫是个喜欢逃避的人。


正是他把阿玲丢在了这个有名无实的"家"里,冷眼看着她慢慢陷入泥潭。


最勇敢的一次,是他让阿玲独自一人去做人工授精手术后,来到老爹的房间里。


父子对望,他无奈地喊了一声"爸"。


那是全片他唯一一次用中文喊他爸,恐怕是他也愧疚于自己的懦弱和卑鄙。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他不仅没法鼓起勇气对阿玲道歉。


甚至是在那一声"爸"的后面,他都不敢接上一句"对不起"。



反倒是伟伦,让阿玲的体会到了家的感觉。


还是伟伦跟着阿玲回家补课那场戏。


伟伦留下来吃晚饭。


这个此前死气沉沉的家,这时才终于现出一点生机来。

即使是在同样的镜头下。


上:伟伦来之前,下:伟伦来之后


而接下来的镜头,也成了全片为数不多的温馨场面之一。


三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在此地,此刻组成了一个"家"。



公公的角色是孩子,因为阿玲本就一直在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他。


导演甚至还专门拍了一场阿玲为公公换纸尿裤的戏。


很明显了。



伟伦的角色不必说,自然是代表了丈夫。


但要注意的是,这并不代表着伟伦和阿玲的关系是恋人。


他们之间的感情很复杂。


有情欲的成分在吗?有的。


两人的初次拉近距离,是在教室里补习时。


阿玲弟弟给她送来榴莲,微风轻轻扫过教室。


拍出来的是装榴莲的红色塑料袋簌簌作响。


而观众看到的是,榴莲的香味飘在教室里,让伟伦心神不宁。


阿玲便邀了他一起吃。



值此期间,你抬眼,我回避,你垂目,我偷看。


满屏都是禁忌与勾引。



再到后来故意加强两人吃榴莲的声音,吮吸、喘息......


情欲的气息几乎快要溢出屏幕。


说实在的,就差没有跟《小姐》里的河正宇一样,把桃子咬个汁水四溅了。



还有后来满心疲惫之时,阿玲在补习时盯着伟伦出神的那一个小小瞬间。


很细微,但无疑是女主的表演高光时刻。


而正是这稍纵即逝的内心犹豫,才让下一场的伟伦有了可乘之机。



但话又说回来。


体现两人之间情欲的时刻有,然而并不算多。


这也是这部片好看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不把女性的觉醒和情欲捆绑在一起。


这样的做法,咱们在各种电影和爱情动作长片中已经见得太多了。


而对于伟伦和阿玲之间的关系,如果非要下个定义的话。


我觉得更像是两个孤独者之间的相互慰藉和陪伴。


所以在影片中,更多的时候两人不是在眉目传情,不是在干柴烈火。


仅仅就只是陪着彼此而已。


所谓的师生恋,只不过是角色的职业和性格设置下,导致的必然结果罢了。


根本就不重要。



最后,来说说片中的"雨"吧。


这是贯穿全片的一个重要意象。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电影里一直在下雨,但其实拍摄的时候新加坡并不是雨季。


所以观众在影片中见到的所有雨,其实都是靠人工喷洒。



还有一点是,本片是没有配乐的。


雨就是电影的配乐,它代表的是阿玲的情绪。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我猜是因为导演做不到那么冷静。


阿玲是个比烟花还寂寞的女人。


脑洞一下,如果给蔡明亮来拍,那完了,多半是静默压抑到想让人自残的节奏。


就像《爱情万岁》结尾处女主的6分钟长镜头哭泣。


如果加了配乐,就等同于提醒了观众——


这是假的,你的生活很安全,并不会像片中这么绝望。


还有影视剧中常见的暴力场景,也是同理。


《爱情万岁》


所以,《热带雨》中雨的出现虽然让片子显得有些阴冷凄惨。


可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让静如死水的压抑泛起了一丝丝涟漪。


就算是悲伤,那也算是有人情味的悲伤。



但,由此也引出了一个问题。


对于"雨"的这个设置,影片好像有点过于重视了。


而本片并不是那种特别抓马的类型片,它应该算是生活流影片。


就,很容易产生比较矛盾的观感。


特别是伟伦和阿玲的事情败露后,两人分手的那场戏。


这是全片的高潮时刻。


两人在雨中抱在一起互相告别也很浪漫,很感人。


可是这雨说来就来,总归显得有些刻意。


只能说,瑕不掩瑜吧。



另外,既然有雨,那就一定会有雨后。


可能是阴天,但更可能是晴天,说不定还会有彩虹。


算是给了观众一个无形的期待。


而片中给的结局也正是如此——


阿玲离了婚,辞了职,回到了马来西亚老家,看见母亲在院子里洗衣服。


阿玲一边和母亲唠嗑,一边帮她晒衣服。



这个结尾和侯孝贤导演的《恋恋风尘》特别像。


在外多年的男主回到故乡,看见阿公在番薯地里忙活。


于是两人一边恰烟一边话家常。


情节很像,但其中的涵义完全不一样。


在《恋恋风尘》里,主角并不是人物,而是时光。


所以最后一幕是镜头拉远,定格在山中村庄,云卷云舒。


一种悲天悯人的视角。


《恋恋风尘》


而在《热带雨》里,主角是阿玲。


所以最后一幕是阿玲望向天空,阳光洒在她的笑脸上。


就如同用雨来消解阿玲的孤独一样,影片在结尾处也给她送上了最美好的的祝福。


希望她未来的日子阳光普照。



其实对于阿玲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也同样可能是一个新的泥潭。


但不管怎么说,当阿玲终于选择不再依附于任何人去定位自己的时候。


这场困住她的热带雨,确实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