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云祭扫” 祭祀更文明

春暖花开、清明将至。3月29日晚,居住在凉州区北关中路某住宅楼的小李,在“云”上寄语:“风吹过,沙草没;凭书传话,可怜思念无处说……”以表达清明时节对父亲的感怀。

4月4日是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每逢清明节前后,扫墓祭祖,是民间传统风俗之一。“今年清明节前后,市民可以通过‘云祭扫’表达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凉州区殡葬管理所工作人员任平告诉记者,“云祭扫”是新一代虚拟实景祈福祭祀平台,可为逝去的亲朋好友创建纪念馆,永久保留逝者生前的珍贵照片、音频、视频等,通过发送祈福馆到朋友圈,让散居各地的亲友能够随时随地为逝者点烛、祈福、留言。

将亲人的思念化为永恒,让生命的故事流芳百世。为积极营造绿色、文明、简约的祭扫氛围,近日,凉州区有关部门发出倡议: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疫情防控期间人员管理规定和相关殡葬政策法规,自觉带头和带动劝导身边人,采取文明环保安全方式进行祭扫,做文明祭扫的先行者、带头人。在外学习工作尤其是境外凉州籍人士,在疫情解除前暂缓回乡祭祀,可通过扫描凉州区网络祭扫平台二维码的祭祀方式祭奠亲人。

记者从凉州区民政局了解到,从3月27日至4月10日,该区的七架沙滩陵园、永丰公墓、武南公墓、静安生态公墓、下寨滩生态公墓实行电话预约祭扫。

提及清明节祭扫风俗,市民谢先生坦言:“丰祭不如厚养,孝道重在当下。清明祭祀活动重于心不拘于形。过去,每年3月底到4月初,街头巷尾焚烧纸钱的现象屡禁不止,给城市环境和市容市貌造成了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步伐不断加快,倡导文明新风,杜绝不文明行为,祭扫方式灵活多样,清明节更显文明气象。”

文明祭祀重缅怀。“我们倡导通过家庭分散追思、网上祭祀、家庭悼念等形式,以绿色祭奠推动社会文明进步。进一步转变观念,共同推进殡葬移风易俗,丧葬从简,绿色祭祀,弘扬文明新风尚。增强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森林防火有关规定。不带火种上山,不在山林草地、交通路口、广场小区、巷口楼道等场所焚烧冥币、冥物。”凉州区创城办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