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章中的马字旁浅探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特殊感情。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赞美马的诗句,如:“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阔昂首永往前,赤胆心献忠魂”;“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等等。

在《周易》中就有黄帝、尧舜时期“服牛乘马”的记载。马在中国最初是用来拉车的,并不供人骑行。甲骨文中有“马”字,但六经中无“骑”字。直到战国时期,武灵王“胡服骑射”,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下,骑兵作为新兵种逐渐推广,骑战成了作战的主要方式,而马则成为了战争中最重要的角色。

我国古代对养马非常重视,马被列为六畜之首,特别是在封建盛世的汉唐两代,养马的规模更大。汉代史游编写的识字读物《急就章》中,就有不少以“马”为偏旁部首的字。在本期文章中,我们就来为大家浅析这些字。

关于马的别称,如:骓、骝、骐、駹、骊、騩、骍等。

骓,其实是指“苍黑杂毛”的马,而在这个字的创造上,古人也可谓煞费苦心,所谓的骓,是一匹马与一个“隹”合在一起,而“隹”在古语中含有(鸟头)尖锐的意思,也可以引申为“金字塔尖”或者顶级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但凡是能够被称为“骓”的,大多含有“顶级宝马”的意思。比如西楚霸王项羽的乌骓马。

项羽驯服野马“乌骓”的故事流传至今。据说“乌骓”当初被捉到时,野性难驯,许多人都被他摔下来,驯服不了它。好胜心强的项羽听说便想试一试。他一骑上“乌骓”,便扬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过一山。这马不但没有把他摔下来,反倒累的自己身疲力竭、汗流如注。项羽优哉游哉地骑在马上,忽然用手紧抱住一树干,原来,是想一下把马压制得动弹不得,谁知“乌骓”也不甘示弱,拼死挣扎,结果那树连根拔起,就这样,“乌骓”总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驱使了一生。

据说这乌骓马在项羽时期号称天下第一骏马。乌骓是一匹黑马,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唯有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乌骓背长腰短而平直,四肢关节筋腱发育壮实,这样的马有个讲头,名唤“踏云乌骓”。可惜在项羽死后,忠于主人的乌骓自跳乌江而死,真是相亲相爱的一人一马。

乌骓马工艺品

乌骓马应该是属于中国名马的河曲马系列,河曲马作为我国最优良的军用马种,颜色以黑色、青色为主,当然也有别的颜色。河曲马是一个古老马种,历史上曾称之为吐谷浑马。据中国养马专家考察,河曲马原产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原产中国甘肃、青海、四川3省交界处)祖为青藏高原寒山地草原马。河曲马体大协调,体躯舒展,骨量充实,筋腱强健,肌肉较丰满,关节尚明显。性情温驯,公马神骏而富有悍威。

说到军用马种,不得不提一下汉武帝念念不忘的汗血宝马。据史料记载汉武帝一生酷爱汗血宝马,为了得到它,他不惜动用巨大财力和军队,向当时地处西域的大宛国,发动了两场大规模的战争。

汗血宝马

汗血宝马即大宛马,指的就是一种原产于土库曼斯坦的马种,其学名叫“阿哈尔捷金马”。毛色分为淡金、枣红、银白及黑色等,其胸部窄、背部长、肋骨架浅,强健有力,臀部略长,肌肉发达。因为汗血宝马的皮肤较薄,肩部和颈部汗腺发达,它在高速疾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像鲜血一样的汗水,由于马出汗时往往先潮后湿,对于枣红色或栗色毛的马,出汗后局部颜色会显得更加鲜艳,给人以流血的错觉,因此一般俗称为“汗血宝马”。

据资料记载,被称为“汗血宝马”的阿哈尔捷金马,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种之一,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驯养历史,是人工饲养历史最长的一个马种,其祖先是生长在偏僻的沙漠戈壁地带的野马。

骝,其本意是指黑鬣、黑尾巴的红马,在古人看来,这种全身红色,只有脖子跟尾巴上的毛是黑色的马,也算是难得一见的好马,难怪李白曾经写下“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的诗句。

骐,其本意是指青黑色有如棋盘格子纹的马。

駹,其本意是指面、额为白色的黑马。

骊,其本意是指深黑色的马,《穆天子传》称周穆王有千里马名盗骊。《尔雅·释畜》云:“小领盗骊。”领,即颈项。今世传阿哈尔捷金马即古之汗血种,颈项细高皆可目验。据黄侃说,盗与桃通假,亦小之义。

骊,深黑色的马

騩字,其本意是指毛浅黑色的马。

騩,浅黑色马

骍字,其本意是指赤色的马,《三国演义》中吕布的坐骑“赤兔”,通身大红色。吕布死后,赤兔马被曹操赠与关羽。“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赤兔马一直是好马的代表,可日行千里,还能夜走八百。《三国志》中有关赤兔马的记载,但是何以称为赤兔马却没说。这里我们暂且将其归在“骍”名下吧。

关于马年龄的,如:驹。

驹,本意指的是两岁的以下的马,现在多指少壮的马。

与马相关的动词,如驰、驯、骑、驾、验等。

驰,“马”与“也”联合起来表示“马背先躬起来,然后马首和马尾同时向前、后延展”。本意指的是马的奔腾(马的发力)。

驯,“马”指野马、脾性倔强的马。“川”本指“归向大泽大海的水流”,引申指“归降”、“归顺”。“马”与“川”联合起来表示“使野马归降人类”。本意指的是降服野马。

骑,本意指的是乘坐的动物,一般指马。也是一人一马的合称。

驾,把车套在牲口身上,使拉(车或农具)。史书记载,汉高祖继位后,天子所乘的车辇连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都找不到,宰相只好乘牛车。

验,从马,从佥,佥亦声。“佥”意为“两边”、“两面”。“马”与“佥”联合起来表示“马的两面”。本意指的是从马的两面观察马的状态。

关于马的职业,如:驺。

驺,本意指的是古代养马的人(兼管驾车)。西汉著名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原来平阳公主的骑奴,也就是给公主照顾坐骑的奴隶,次汉武帝起义扫墓,在平阳府看到了卫子夫,心中很喜欢,就把卫子夫召入了宫中,后来,卫青也跟着得到了很多赏赐,被授予了太中大夫,跟随汉武帝听政十多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关于马的亲戚,如:驴。

驴,形象似马,多为灰褐色,不威武雄壮,它的头大耳长,胸部稍窄,四肢瘦弱,躯干较短,因而体高和身长大体相等,呈正方型。颈项皮薄,蹄小坚实,体质健壮,抵抗能力很强。驴很结实,耐粗放,不易生病,并有性情温驯,刻苦耐劳、听从使役等优点。

上述介绍的许多字现在已经不常用,但亦有一些一直活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例如:“骑自行车”的“骑”、“驾摩托车”、“驾驶机动车”的“驾”等。汉语中也有不少与马有关的成语,例如,“马不停蹄”、“马到功成”、“汗马功劳”、“老马识途”等。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一面向前,一面也要不断传承老祖宗留给的我们这些精神文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下期预告:

下一期文章将为您带来

“ 中华书脉·北宋文坛的推动者:张方平”

本文已在本心书法APP中发布,

各大应用市场搜索“本心书法”即可下载。

微信搜索“本心视界”关注订阅号,获更多书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