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面气象观测实现全面自动化

吉林日报

记者近日从省气象局获悉,4月1日起,我省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将从试运行切换调整为正式业务运行。这意味着全省地面气象观测将实现全面自动化,气温、气压、降水、能见度等39项气象要素的观测采集、数据传输业务将告别传统的人工操作,气象现代化建设迎来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按照《吉林省气象局关于全省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改革正式业务运行的通知》要求,除长春观测站按照国家要求长期保留人工观测任务、天池观测站为特殊气候台站部分观测要素无法实现自动观测外,全省5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全部取消人工定时观测和日常守班等观测任务,保留人工应急观测能力,在应急或特别工作状态下按要求开展应急观测。此次业务调整取消了人工定时观测、人工连续观测天气现象、日常守班、重要天气报编发、地面观测记录簿记录、值班日记填写、人工数据质量控制等7项任务,观测业务工作量平均减少约30%,从业人员工作重心将向数据应用、设备维护、天气预报和精细化气象服务转变,可有效提升基层气象服务保障能力。

相比人工观测,自动化气象的观测能力明显增强。观测频次较人工观测提高4至8倍,有效弥补了原有人工观测数据的不足。同时,观测数据传输用时由分钟级提高至秒级,传输频次从5分钟提升至1分钟,数据传输频次与效率大幅增加。(刘明奇 记者曾庆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