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快报:持续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三年攻坚”改善市区办学条件

本报讯3月25日,桥西区刘秉忠小学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施工。“受疫情影响,工程暂停了一段时间,复工后我们加班加点、保质保量进行,争取按期完工。”工地上,一位施工人员信心满满。

“建成后的校园不仅环境美、设施好,而且按照计划,学校建成后,将大大优化南高村、北召马村等周围村落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问题。”桥西区学建办一位负责人介绍。

“三年攻坚”改善市区办学条件

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区入学需求增大,本市主城区原有的学校存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学生入学基本需求。2017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连续多次实地考察主城区教育设施,提出了实施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的设想。

这就是2017年印发实施的《邢台市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行动计划(2017-2019年)》。即用三年时间,投资50亿元新建、改扩建108所幼儿园、中小学校。

如今,在各方努力下,大部分建设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部分项目正在紧张施工,刘秉忠小学建设亦列其中。

采访时,有村民表示,一直关注着学校的建设情况。“周围村子的适龄儿童多在李马村小学就读,路程远,难以满足入学需求,所以希望这所学校早日建成。”2017年,刘秉忠小学建设项目被列入本市主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计划2020年9月份完工。

主城区基础教育提速升质

“除了把新校园建设成为高标准的标志性建筑外,还要把学校建成优质学校。”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李建强表示。

桥东区母家场小学位于片区改造中心地段,2019年9月第一次招生就得到家长的认可。有家长认为,马路街小学的贾建存校长在这里主持工作,数位名师被抽调来到这所小学,学校教学质量有保障。

在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实施的同时,市、区教育部门进一步强化实施名师名校长带动制,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同时,专门设立教育发展奖励基金,每年由财政列支200万元,对教育发展有突出贡献及成绩优异的学校、校长和教师进行奖励。

目前,很多新改扩建项目如期完成,主城区基础教育事业更加坚实,市区办学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来源:牛城晚报 )

原文地址:http://www.xtrb.cn/xt/2020-03/26/content_7378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