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看看渭南这个古稀老人,他想干啥?

《古瓦新韵》百枚瓦当,是我的恩师祖全龙——一个古稀老人的杰作,它是篆刻艺术的传承,是中国历史的再現,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祖全龙,1947年生,陕西渭南人。笔名墨野,中学退休教师。陕西省美术教育先进工作者,渭南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岳印社会员。在校任职期间,所授美术课曾接受过国家教委、省教委、市教委、区教育局四级联合检查,并受到好评。祖老酷爱书画,精于装裱,尤喜篆刻。执刀50余载,苦研于两汉、明清之间,作品广为社会各界人士收藏。书法、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市级书画展,并获奖。有《祖全龙篆刻作品选》面世。


瓦当,又称“瓦头”,是古建筑用的一种陶制品,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瓦,即具有圆弧的陶片,用于覆盖屋顶。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瓦当,对椽头既能起到保护作用,又有装饰价值,还深深含有文化底蕴。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


瓦当文化,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对大家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十几年前,祖老在制印当中接触到了它,并且,对瓦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瓦当,具有很强的民族艺术特色。历朝历代,从古至今,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与各个时期的习俗风尚,对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的瓦当匠师祖老从创作手法到观念,都有着深刻的印象。祖老深深地明白:只有借予瓦当这种传统文化的裁体,把上下五千年华夏文化有秩序地贯穿起来,将这些古典雅致、威严庄重的瓦当艺术制作出来,才能让世人有机会一窥古人的生活轨迹、社会历史。只有深入了解瓦当的历史根源,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的文化。


祖老主要从瓦当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特色来钻研。意在体现,瓦当文化在今日的辉煌,又当是传统文脉的信息码,可继承传统神韵。为了使这种悠久的历史文脉古为今用、更闪光彩,祖老不顾年事已高,花费十多年心血,潜心专注、持之以恒,终于完成了百枚瓦当的篆刻和文字编辑工作。这其中包含了老师的多少心血,深入浅出地展现瓦当的艺术魅力,弘扬华夏五千年文化,将篆刻文化得以展现传承,使得瓦当艺术在现代文明中更显辉煌!


为了一种梦想追求,为了梦想追求成真,老师付出了多少汗水心血!呈现在眼前的绝妙瓦当文字,使人看了美不胜收!没有一番彻骨寒,焉得梅花扑鼻香!向付出艰辛劳动的老师致敬!为老师的作品大声喝彩,可喜可贺!可贺可喜!


老师告诉我:他“自制瓦块百余,拟想用瓦当这种艺术形式,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划一道粗线条。上起神话时代,下至共产主义,涉及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朝代。内容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杰出的历史人物、有成就的帝王将相,等等。其制作前提是薄古厚今。从有这种想法开始,时至今日,已有10个年头了。”从取材、截割、上车床,到构思、设计、以至雕刻完成,其中经历了常人想象不到的艰辛。劳神费心自不在话下,还有周边人不解的嘲讽:“这老头莫非有毛病了,放着退休清闲的日子不过,偏偏整天在篆刻刀具中流连忘返,喜欢与古砖瓦为伍。”对此,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只是淡淡一笑,既而又埋头于瓦当篆刻之中。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追求金钱享受几近充斥着整个生活。试问有几个人能做到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手握小刻刀,无论春夏秋冬伏案耕耘,不管日月轮回,不计时间报酬,双鬓染霜,甘受寂寞?


那些劳作不但艰辛而且枯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甚至不屑一顾。但在老师眼中,这些普通的古瓦块就是华夏艺术,它们都是具有灵魂的,它们就是自己的生命!他要利用余生,紧紧握住手中的小刻刀,为这些千辛万苦搜寻来的瓦块刻上文字,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让华夏五千年的文化得以弘扬,让濒临失传的瓦当艺术得以传承和展现。


老师的文字瓦当题材十分丰富: 人文与自然并存,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共在。这百枚瓦当篆书文字,线条流畅优美,柔韧遒劲,点画之间,各就其位而又顾盼有情,虚实相生,有着音乐般的节奏感。形神皆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老师杰出的篆刻艺术技巧,同时,也折射出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和美学内涵,并颇有汉代质朴醇厚的气韵风格。其艺术观赏性可与精致的印章相媲美。可以说,老师的百枚瓦当篆刻,是华夏文明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老师的百枚瓦当,古瓦新韵,是在呈现、研究中华民族古今社会的历史。它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每枚瓦当的图案、文字有助于了解历史渊源,上下五千年重大的历史事件,以及古今名人、诗句精华、名言警句、政策导向、习俗好尚,等等。


百枚瓦当的篆刻成功,也体现了老师的睿智非凡,在有意无意间营造出与泥坯相似的厚重和拙朴。这种不加修饰的简朴并非简陋,却给人带来一种贴近天然的心灵颤动。


得知老师百枚瓦当雕刻成功,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慕名前来观览。凭信教师群王柏桐老师、赵虎城老师和马庆泰老师三人专程赶赴渭南,一睹百枚瓦当风采。在欣赏完老师全部瓦当作品后,马、赵二人当即各赋诗一首:


赵虎城老师韵曰:

裁锯打磨,瓦当雏形。

细琢深研,笔绘刀耕。

盈寸之间,鬼斧神工。

美哉大师,我辈之英。

壮哉大师,古稀之雄。


马庆泰老师诗云:

刀之所至,金石为开;

笔之所至,瓦当古韵。

心之所指,文化传承;

意之所向,华夏精魂。

老骥伏枥,大师美哉!


随后,王柏桐老师专为老师的百枚瓦当,制了一套精美相册。并发布在了微信朋友圈中,得到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高度赞誉和肯定。网友们纷纷自觉转发分享。

有人说,祖老是秦岭脚下的“愚公”,渭水河畔的“夫子”。九天之外的恒星,最璀璨的明月。


我要说,祖老是一颗被尘埃埋没的奇珍异宝,一旦发掘,那将会大放异彩,令世人感慨不已!在他默默无闻的背后,还蕴藏着不可估摸的潜在旷世奇艺!

曾记得,他给我们上美术课时那才叫精彩!他一手一粉笔,两手左右开弓,同时画出两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金鱼来。在学生一片惊叹欢呼声中,老师那双眼睛又重返笑眯眯的模样,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著名作家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是啊,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着艰辛的付出,朋友,当我们徜徉欣赏这百枚构思巧妙,精美绝伦的金石篆刻艺术长廊时,一定不要忘记那些默默付出的幕后艺术家们,让我们为他们致敬!

行文至此,赋诗一首,为老师的百枚瓦当喝彩添兴:


鬼斧神工幽蓝焰,

雕龙刻凤一刀寒。

鬼手落处惊天变,

雕成波涛百回旋。

神工千斧今何在,

刀起残月映冷泉。

鬼迷月晕冰涧碎,

雕成碧梧凤凰回。

神乐一曲清音转,

刀鸣云动惊鸟飞。


篆刻瓦当欣赏

盘古开天辟地

娲皇之治 补天救世

北京猿人

仓颉造字

轩辕黄帝


上善若水

厚德载物

九州一统·秦

投笔从戎

书圣兰亭


木兰从军

文宗苏轼

但悲不见九州同

红楼梦

星火燎原


延安精神


人民救星毛泽东


盛世华诞 中华腾飞·习


一带一路


掃黑除恶


后记:老师的百枚瓦当名曰《古瓦新韵》,其内容由盘古开天辟地开始,一直刻到了共产至义。其中,设及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朝代,前提是薄古厚今。老师的百枚瓦当皆为实物,拍照之后,不但有图片,而且每枚瓦当还配有一、二百字的文字说明。足足可以成书!老师的瓦当,是在述说中华民族的历史。其目的是在表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在弘扬中华民族正气凛然的气节,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道德精神。

赵利,笔名霞光,网名星儿。陕西渭南人。渭南文坛特邀作者,五谷文学社特邀作家、作家故事编委。一个喜欢用文字诉衷肠、言情怀,在文字里恣意纵横的女子。在各大微刊已发诗歌、散文、小说三十多篇。其中小说《谁说后妈不是妈》、《微小说四题》、散文《说说作家故事》、《哭一声娘亲》已上作家故事纸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