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更多的「牛鬼蛇神」,不该是选秀节目的本质

《青春有你2》,注定会成为现象级的选秀节目。

《中国有嘻哈》带火了rapper,《这就是街舞》普及了dancer,《青春有你2》则创造了一个新工种,reader,即朗读者。

而朗读者们的代表作则是“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这本来是句有节奏、有力量的歌词,愣是硬生生的被练习生李熙凝念成了无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旁的导师Jony-j一脸懵逼,深感自己不配为人师,竟然连一群小女生都教不会,可是,他哪能想到,这届学生资质这么差,这么难带。

令Jony-j头疼的不止一人,还有吴亦凡的绯闻前女友秦牛正威。

她阅读式的说唱,摇头晃脑式的动作,让混迹说唱圈许久的Jony-j尴尬在当场,不知如何是好。

想当年,自己是嘻哈诗人,而如今只想找个地缝,担心节目录完后,自己的饶舌水平直线下降。

而这,仅仅是《青春有你2》低质的一部分。

开播第一期,说话娇柔做作,举止搔首弄姿的虞书欣便登上热搜,接下来成了常客。

而那些实力派选手,只能在边角落得一个一个而过的镜头,空有本事却无展示之地,成为不该成为红花的她们的“陪衬品”。


除此之外,还有离过婚,职业假笑,还卖惨的蔡卓宜与微博红人林小宅。

一个唱着旋律简单,歌词平淡的口水歌,一个跳舞像广播体操,作品抄袭别人,她们的共同点,很相似,即实力皆烂出天际。

当然,最无下线的当属“冰清玉洁”四姐妹。

她们口吐芬芳为常态,节目上,抱团排挤;节目外,黑料不断,好似魑魅魍魉,来人间作孽。

就连同节目的选手都难以忍受她们明目张胆的行为,可她们不以为然,反而大找借口,寻求诡辩。

节目内容在这些瓜面前,显得无足轻重。

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虽然之前也有,但至少还能看到一两个选手成才,可像《青春有你2》乱的这么彻底,确实少见。

乱象丛生的背后,是选秀规则的被更改,是割韭菜模式的一次性,以及选秀节目催生和加剧的审丑文化和无聊经济。

从心理层面看,当事者的扮丑行为大多数是想出名、搏出位,通过不一样来吸睛,达到广而告之的目的。

从围观者的角度看,他们是为了寻求精神刺激和心理满足,由于工作或生活的压力,以猎奇心来娱乐和消遣。

最后在舆论开始大肆蔓延时,借助负面营销或透过节目反转洗白,如上吐槽类的节目自揭黑点。

至于无聊经济,更易理解,即打发时间。

只不过,无聊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渐渐走入了歧途,不再是最初填充碎片时间的样子,而是现在浪费时间的丑陋。

其实,本质上我们都是丑陋的人,只是不愿意承认罢了。

这是积怨已久的畸形选择,需要有人来打破,可这个破局者迟迟未见出现,因为他们的成名,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以此类推,法不责众,这才导致市场的容量逐渐变大,想收手时,已非一己之力可扭转。

乱,便演化成了默认的无书面说明的规则。

以前的选秀节目虽然也是乱哄哄,噱头满天飞,但好歹还能出来像张杰、陈楚生、张靓颖之类的实力派歌手。

可现在的这些选秀节目出来的偶像尽是些“牛鬼蛇神”,只知道上头条、上热门,基本的业务能力成了被夸上天的本领。

大部分偶像甚至连这项技能都没有,如周震南的2g上网,孟美岐的两个月不睡觉,杨超越的几乎没有才艺,乐华七子的众多幼稚行为等。

他们全靠人设撑着,这不该是选秀节目的本质。

而人设又是什么?

人设是粉丝的要求、资本的裹挟、自身的不作为、市场的导向,在这些规则里,偶像们有了面具,戴着脚镣跳舞。

于偶像而言,他们被封闭了起来,就像坐井观天一样,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眼界只有井口那么大,不会有更大的世界观,更不会有破圈的想法。

于粉丝而言,在充斥低劣作品和饭圈文化的圈子里,言行举止皆被影响,三观变得模糊,极易做出过激的举动。

于市场而言,恶性循环形成,即资本运作、平台配合、创造粉圈、推出偶像、偶像失声、大众嫌弃、粉丝攻击、偶像崩塌、再度循环。


人设之下是备受推崇的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达到如今的繁荣程度得益于十五年前的超级女声冠军李宇春和十一年前的与韩国SM公司解约回国的韩庚。

2005年李宇春的横空出世开启了全民造星的时代,自此之后,明星不再是高门槛,只要有大批人喜欢就能够推动产业升级换代。

2009年从SJ退团的中国籍成员韩庚回国发展,超高的人气令他在没有任何演技的情况下得到了众多男主类的资源。

他们是粉丝经济的创造者,也是第一波红利的受益者,营销包装从此被提上日程,排在艺人能力前头。

可是这种闭环类的经济链是不理性的,会让追星的年轻人变得拜金、浅薄,凡是明星露脸的地方成了各家粉丝讲排场与豪掷千金的战场。

同时,也助推了整个演艺生态滑向病态的深渊,最终导致演艺圈疏于创造,只愿遵从“明星=流量”的懒惰逻辑,一次次产出次品。

更甚者,还会引出屡禁不止的网络骂战,让某些平台少了说真话的属性,变得乌烟瘴气。

黑红也是红,所以大多数资本为了尽快盈利大都选择嘲、酸、黑,无底线的释放绯闻或制造假象。

不明真相的路人,尤其是缺乏独立思考的未成年,他们看事物只能瞧见表面,难以深入到本质,从而被利用,成为偶像们产业链上捞钱的一环。

由此可见,选择与引导的重要性,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在精神文化的领域,应当有追求的高下之别。

古人说“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