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广线郴州塌方救援目击:火车头撞击塌方后冲出300多米|图片报道

本报记者 程维 湖南郴州报道

3月30日,京广线T179次列车在湖南省郴州市 县镇铁路部门公布的塌方地点为马田墟至栖凤渡站下行区间,其实通俗地讲,就是京广线南下方向的列车在郴州 脱轨。广铁广段的救援方案是,其他损毁车厢都废弃不要,但车头还是要拧走的。车头吊起后,一些人在该车头下抓紧铺设枕木及铁轨。

铁路专用的150吨吊车吊旗车头后,可见车头有并不太严重的撞痕,以及一些不规则的凹陷。吊装车头下的轨道“平板车”上,前后均用枕木搭建了9层,目的是让该火车头能放在板车上拉走。

T179脱轨后,车头向南方向冲出300多米,车头最终的“停靠点”所在的北上铁轨损毁——我国火车是靠左行驶,该火车头冲出后,右侧的铁轨也遭到损毁。

列车头撞上塌方体后,巨大的冲击力导致机后第一节发电车起火,第二至六节车厢脱线倾覆。为抢修线路,这些损毁车厢除车头外,其余车厢损毁车厢一律就地移出轨道位置,放置在南北向轨道的西侧。图为救援之后,留下的最完整的一节车厢,其中部分车厢就地拆解成了钢铁垃圾,放在铁道边等待运走。

原轨道下的枕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这些枕木在本次事故中被大面积损毁,其中大部分损毁钢混枕木内的几十根4毫米直径的钢丝被冲击力全部扯断,或呈藕断丝连状。临时新铺的枕木,均为便于4人抬或2人扛走的木质枕木。

被人力移开的火车车厢,采用了翻滚移动方式,导致车厢底朝天。本次脱轨导致事故造成1人死亡、4人重伤、123人轻伤。此前中国经营报记者获得的一个视频显示,其中一人的右膝盖一下肢体缺失,断腿处呈撕裂状,救援者用皮带捆扎短腿末端15厘米处,防止伤者过多失血。

抢修现场修复铁道旁的其他损毁车厢。事故发生后的照片显示,事发当时大部分列车车厢的损毁并没有图中显示这么严重,救援人员为快速抢修线路,采用了弃用并用重型机械快速移除的方式移走车厢,导致部分车厢在外形上接近于拆解状态。

卫星地图显示,事故地段系对一个小山丘“剖开”后修建的铁路,“剖开”断面长达400米左右,原铁路修建时南下方向的两侧,挡土墙或堡坎的角度达到了75度至80度,逼近垂直,埋下了事故隐患。图中左侧堡坎的高度为4米左右。

事故路段的这种几乎在80度左右的,接近垂直的堡坎,在塌方点处的堡坎高度超过了20米,且土质为不稳定的红色砂砾土,连日阴雨,成了本次塌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此为塌方点80%全貌,整个塌方点宽约35米,高约25米。图中相对低矮的未塌部分残存堡坎的垂直角度,与下大上小的铁路电线杆的垂直度相当。堡坎断面显示,该堡坎的结构为大石块+石灰结构,厚度为40厘米左右,未采用目前高速公路挡土墙常用的场钢钎插入并外浇筑混凝土挡墙的方式。

广铁集团方面没有披露本次塌方坍塌的土石方量。至3月31日凌晨5时,挖掘机仍然在清理铁路上的土石方。3月30日,曾有照片显示,有4台挖掘机在塌方点同时作业。3月31日9时01分,经铁路部门连夜紧张抢修,京广铁路湖南郴州段塌方区段上下行线路恢复通车。

大致300米长的抢修作业面上,至少有400人同时作业,抢修过程甚为壮观。不过,记者发现一种一段正在铺设的枕木下,并非是常见的碎石,而是掏走塌方后的土石方后,直接在锗红色沙砾土上铺设的枕木,这一段轨道未来是否会构成新的隐患,暂未可知。

这场铁路抢修及救援的难处在于,抢修期间,不断下起小雨或暴雨,大部分救援人员没有雨衣或雨具,只能临时用烂木板或纸板顶在头上遮雨,雨很大时,图左人头顶那块木板,下面常会挤6人。但这不是最大的问题,图左角度偏陡的堡坎是否会在雨中再次坍塌,才是最大的威胁。3月31日上午,已经修复并双向运行的京广线该路段,几块直径近1米的砾石块,再次冲到了铁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