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南通港闸900多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一线服务

南通日报

一路春光,满城生机。虽然疫情防控仍处在关键时期,但港闸人心中的阴霾已逐渐散去,更加坚定从容地应对各项挑战。从全城戒备到逐步解封,再到有序复工,“港闸红”始终是抗疫钢铁防线的一抹亮色,筑起战疫的“信心堤坝”。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900多名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加入一线抗疫,最长服务时长超300小时,他们用实际行动让雷锋精神在“疫”线闪光。

引导发动 激发志愿活力

新年伊始,疫情来势汹汹,基层社区面对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幸福家苑社区,只有6名社区工作人员,却要面对8136户3万多人。人手不足加上物资紧缺,压力让社区书记曹丽筋疲力尽,“我们每天神经都绷得紧紧的,寸步不敢离开辖区。撑到现在,最想感谢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志愿者。”她回忆起除夕当天,辖区公益组织飞牛小将志愿服务队多方筹措,送来一批应急口罩、额温枪,解了社区的燃眉之急。

面对疫情,港闸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立即行动起来,发出“英雄帖”招募志愿者。消息一经发出,广大志愿者迅速响应,900余名符合条件的志愿者火速奔赴抗疫一线。与此同时,中心组建“港闸防疫志愿者群”作为线上指挥部,每天发布通知。他们中有退休人员、在职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在校大学生和自由职业者。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期,志愿者们夜以继日,协助交警、街道、社区值守交通卡口、防疫分流点、小区出入口,进行体温测量、通行登记、防疫宣传、居家隔离服务等,有力支援了抗疫工作。

模范带头 彰显好人精神

“我以前就是医务人员,各种基础防护措施我心里有数,你们这么忙,我怎么能闲在家里!”看着社区干部忙碌的身影,七十岁的顾金珍主动请缨。“疫情期间大家尽量少出去,外出一定要把口罩戴戴好。”每天,张龙森和妻子施雪芳准时到北兴园小区疫情防控点,对出入人员、车辆进行登记、排查,积极向居民宣传防控知识。

邵学仁、张龙森、汪学芹,顾金珍……当这些大家熟知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不仅仅因为他们身上“中国好人、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的荣誉光环,而是作为港闸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的模范代表,用“好人精神”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疫情防线,充分诠释好人的温情底色。

近年来,港闸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人典型和道德模范,成为当代“雷锋精神”的代言人。他们的好人故事和感人事迹深深感动着无数人,引领着更多身边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好人精神”在文明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饱满,让“雷锋精神”在抗疫一线熠熠生辉。

宣传激励 传递温暖力量

在防疫关键时期,为进一步鼓舞士气,汇聚向上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3月27日,港闸区文明办率先发声,表彰了首批30位防疫志愿者。健身教练徐蓓蓓是秦灶街道苏阳社区的一名志愿者。在抗疫一线,她不仅参与了卡口值守、发放临时通行证、走街串巷宣传防疫知识等,还对接联系居家隔离人员,帮忙采购物资,并协同社区人员验收复工企业防疫工作……拿到荣誉证书的她说:“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做了平凡的事情,像我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

咸小明在港闸经营一家企业,平时住在崇川区,报名加入防疫志愿者后,一直在五星村通扬运河段卡口值守。从家到卡口,开车就要半小时,他却从未迟到,并且风雨无阻。表彰活动现场,志愿者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咸小明听后深有感触:“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更多人的付出,也更加激励我继续做力所能及的事,发光发热”。

疫情发生以来,港闸区上下同心,共克时艰,始终保持着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零”纪录,工业、零售业、餐饮业、旅游业陆续复工复产,城市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志愿者的先进事迹也鼓舞着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这种万众一心的凝聚力,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磅礴而出,汇成共克时艰的伟大能量。(邓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