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们的自救:卖零食、囤票、直播卖爆米花



新疆5家影院开始复工,一场电影售票个位数,疫情未得到控制前,线下观影仍然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截至发稿前,全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81151例,死亡3231例,累计治愈69725例,全国31省新增确诊病例21例,13地现有确诊病例归零,在过去超50天的抗疫下,新冠疫情在国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国外却不幸迎来高发期。继日韩之后,全球都陷入了新冠疫情的桎梏,其中意大利、伊朗、西班牙三个国家的疫情最为严重,累计确诊病例过万,目前仍处于上升趋势。



曾经在国内熟悉的一幕幕也在国外上演着,《猎鹰与冬兵》、《蝙蝠侠》、《洛基》、《旺达幻视》《黑客帝国4》等剧组已经停工,《花木兰》、《静寂之地2》、《彼得兔》、《速度与激情》等三四月新片大量撤档,环球、迪士尼、派拉蒙、漫威等公司均是影片撤档的损失者,除此之外,意大利、韩国、美国等主流影院已经关停。

把视线拨回国内,经过超50天的暂停营业,国内院线在至暗时刻之后,终于看到了曙光,一方面,北京、上海已经相继出台引导影院复工的政策,另一方面,新疆中影金棕榈影城已经重新“开张”。

负重、求生、曙光,对于国内院线而言,“活下来”成为2020的重大任务。


负重:2019年新增影院1453家

疫情之下,院线公司迎来至暗时刻

事实上,从万达电影、金逸影视、横店影视陆续披露的年报业绩来看,院线公司在2019年就不好过,而疫情的到来,更是雪上加霜,让院线公司直接进入至暗时刻。

据横店影视业绩摘要显示,2019 年中国电影总票房 642.66 亿元,同比增长 5.4%,观影人次 17.27 亿;全国共有影院 12,408 家,因中国票房整体呈上升趋势, 2019 年新增 影院1,453 家,同比增长 13.26%,全年新增银幕 9,708 块, 截至报告期内,全国银幕总数已达 69,787 块,同比增长 16.16%。

银幕数量与影院的增长是部分院线公司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一大主因。

2019年金逸影视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9,501,203.34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71%,利润降幅超过30%主要是因为,2019年新增银幕的增长率为13.97%,银幕数的增长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再加上新建影城需要一定的培育期,因此对公司造成较长时间的利润影响。

而万达影视则损失更为惨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超47亿,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78.65%、278.52%、324.50%,与去年相比,今年业绩下滑幅度更大。其中主要原因,除了子公司万达影视主投影片不及预期外,还因为“受宏观经济下行、全国银幕数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行业发展整体放缓”而计提商誉减值约59亿元。



从万达、金逸、横店三家院线公司情况来看,过去一年,“增加银幕数量与新开影院”仍然是院线公司的主要任务,而疫情的到来无疑是“当头一棒”,一片空白的线下娱乐,让这些新增的银幕与影院还没有回本,便全部转变为沉重的负担。

如今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钟南山预言疫情有望在6月份得到控制,按照这个时间点,院线公司可能在2020上半年都要血本无归,2019年损失超47亿的万达电影,在2020年又会创造怎样的新低?


自救:卖零食,囤票,直播卖爆米花

影院能做的都做了

影院及院线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分别为电影放映收入、卖品收入以及广告收入,疫情的到来,导致影院每日要承担几十甚至上百万的损失,再加上复工没有定数,目前已经有影院宣布倒闭。

3月13日,CGV影城长春万豪世纪店宣布停止经营,这家开业一年半的电影院,在3月3号还进行了优惠囤票活动,仅过10天便撑不住了。据悉,这也是疫情期间第一家倒闭的IMAX影院,与此同时#电影院倒闭潮#的微博话题也刷了起来,截至目前阅读量7.5万,但其中并无其它电影院倒闭讨论贴。


而活下来的影院也在花样自救,2月中旬,地方影院开始进行清库存活动,与此同时,阿里影业与饿了么平台合作,为影院卖品提供销售平台,预计服务1000家。比起全国上万家影院,这样的服务范围不算大,而从平台售卖效果来看,许多影城零食售卖月售几乎为0,影院零食外卖效果也不好。


除此之外,受到直播风口影响,有私人影院开始通过直播的方式来销售卖品,彭先生便是其中的一员,疫情期间,他的库存一部分退还商家,剩余的一部分则通过直播的方式来卖,不过彭先生告诉小官,虽然直播效果一般,但最起码能卖一点是一点。

事实上,线上直播对于这种方式对于影院来说传播力度有限,因为卖品受众最终还是周边人,如果打包快递,反而加重成本。不过通过直播的下沉流量,影院至少可以拓展知名度,目前,万达多家影院已经开始了线上直播的探索。


销售库存对于影院疫情期间的生存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从近期开始,各大影城,如万达、金逸、大地影院、CGV等开始进行优惠券囤票活动,鼓励影迷超前支出。

据不完全统计,金逸影城、CGV影城、UME影城、耀莱成龙影城、苏宁影城已经开始不同价位的囤票活动,平均下来,一张电影票最低20元,活动有效期至年底。



除了院线自救之外,行业也开始寻求抱团,3月17日,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电影以及上海精文投资公司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全国首支10亿元影院抗疫纾困基金,为长三角地区约2500家影院服务,目前首批基金2亿元已经到位。比起个体的单打独斗,行业的互帮互助凝聚的力量更多更大。

自疫情以来,整个电影行业都“情绪低迷”,作为线下实体业的影院今年格外难,但随着疫情得到进一步控制,北京、上海相继出台影院复工指导,新疆影院宣布开张,各地影院或许看到了一丝曙光。


曙光:新疆5家影城开始营业

影院复工可期?

3月16日,新疆中影金棕榈影城率先宣布营业,截至3月17日,新疆已经有5家影院开始在淘票票上售票,场次最多的便是全国首家营业的新疆中影金棕榈影城,每天播映10个场次。


影片方面,《动物特功局》、《解放终局营救》、《误杀》、《我和我的祖国》4部影片成为五家影院开张首选,其中每家电影院都选择了《误杀》来放映;从一天售票情况来看,尽管影院目前已经处于复工状态,但因为影片不新,全国疫情尚未得到控制,影院售票情况并不理想,以美亚巨幕影城晚间八点场为例,距离开场前1个小时,整场售票仅为个位数。

在新疆影院复工消息传播开来之后,便有博主做了一个“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影院恢复营业你会去看吗”的调查,其中2080人选择不会,仅有684人选择会去看,而950人选择观望的态度。由此可见,尽管影院按流程复工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但疫情如果得不到完全控制,影院即便复工,线下观影仍然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


事实上,这也是影院提前复工的尴尬之处,一方面影片不能上新,重复已经放映的影片,对影迷并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全国疫情尚未过去,新疆虽有影院复工,复工程序繁琐,再加上疫情的威慑力,看电影的人多不起来。影院在营业时,员工需要先自测体温,并及时上报公司,工作期间洗手频率不低于2小时/次;顾客进入影城需要佩戴一次性口罩,在进行体温测试以及信息登记之后,才能进入影城,当一场电影放映结束后,又要重新消毒,无论对工作人员还是观众来说,都比较繁琐,因此有网友表示:“还是呆在家里比较好。”

此前北京、上海也相继出台影院复工政策,除了影片放映不同,新疆影院复工流程与前两者的复工指导如出一辙,由此看来,如果其他省市影院复工,也需要按照这样的流程来,而戴口罩、测体温、实名登记、间隔坐观影等都会成为2020年的特有记忆。


复工指导到位,新疆影院践行到位,影院复工可以说是万事皆备,只差疫情得到控制。受到疫情影响的《大江大河2》、《危机先生》、《有翡》等剧组已经复工,那么距离影院复工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