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了,我们去看看茂名的风铃花和“好心湖”,谈谈茂名的好心

今年的春天,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春天。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打乱了亿万人的正常生活,为了抗击疫情,打好这一场战役,很多人响应号召,宅在家里,一宅就是数月。

我同样如此,在家宅了将近一个多月,期间除了日常购买生活的用品外,就没有出过门,更不用说去欣赏那美好的春天,看见的只有四角的天空。

终于,在众人的努力下,事情开始好转了,很多工作逐渐恢复了,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出去走走了。听说茂名的风铃花开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风铃花

“露天矿”一日游

阳春三月,这个属于花儿的季节,很多花儿在争相恐后的绽放,似乎在害怕世人错过了自己的美容。在茂名,漫山遍野的风铃花也开了,远远望去,朦胧之中,这座山似乎蒙上了一块淡黄色的面纱;风一吹,花海随风飘荡,似乎还有风铃在响。

风铃花的花语,坚强、百折不挠,它们的绽放似乎是欢迎白衣天使的归来。

风铃花开了,我们也可以出去走走了,驱车去看看茂名的“露天矿”,一睹属于茂名的春天风采,了解一下这块土地上的风土人情。

我口中所说的“露天矿”,就是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位于茂名市区西北角,距离市区红旗北路直线距离约800米,规划面积约10.07平方公里,北排森林公园规划面积约6.93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约11.52亿元。

我们驱车三十多公里,终于来到了露天矿。

一下车,温和的风迎面吹来,让人心旷神怡,这是属于春天的味道,还伴着淡淡的风铃花香和鸟鸣声。不知道为何,可能是错过了花期,今年的风铃花开得并不是很繁盛,很多都结了果实,但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这久违的春天。

“好心湖”

先不说这花了,往远处望去,将是一番震撼,这湖得多大啊,一眼望去看不到边!资料上说,宽约1公里,长约6.8公里,确实很巨大。长长的公路环绕在四周,到处是刚刚种下不久的大树和草皮,有点光秃秃的感觉,但是来年树长大了,这一定会很好看。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湖中的水真得清澈见底。听人说,湖水是建水渠,然后从高州水库引进来的,难怪这么清澈。湖中的水,一阵风吹过,荡起另外一阵阵涟漪,有那么一瞬间似乎这是海,不是湖。水近一点是青色,往远一点就是深青色,到后边就直接是蓝色、深蓝色,可见这湖也是很深。

这次的游览,总算是大饱眼福了,难得再次见到这么清澈的湖水。可是,当时我一直有个疑问,这湖就叫“露天矿”吗?其实不然,这湖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好心湖”。

应该很多人和我一样,当得知“好心湖”这个名字时,并不觉得这名字有何深意,只是简单普通的一个名字罢了。可是,当你去了解这段历史,这段过去之时,才会恍然大悟,此“好心”并非仅仅是“好心”。

“好心湖”中的担当

什么是露天矿呢?露天矿是把覆盖在矿体上部及其周围的浮土和围岩剥去,把废石运到排土场,从敞露的矿体上直接采掘矿石,犹如“剖腹产”。而这个湖正是因为这样而留下的,一个大坑,到处都是乱石,灰尘漫天飞,底下到处是黑色的水流,黑色的矿坑湖,这就是“好心湖”的前身,很难与现在的景象联系在一起。

1956年4月,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现在我们在广东的茂名(那地方有油页岩)搞人造石油,那也是重工业。”4月28日,周总理在相关报告上批示:“经中央同意,在茂名建设规模为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油页岩炼油厂。”

很快地,1958年8月,我国南方最大的露天矿山破土动工。

风云际会,上万名技术人员和工人会聚茂名,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开始了“取石榨油”、“挖岩取火”之旅。那时,技术不够成熟,但是前辈们勇于担当,不畏艰苦,用锄头、畚箕加扁担,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愚公移山”:在茂名露天矿雷打岭上建起一座小型的试验炉,进行油母页岩提炼原油试验,接着兴建大型干馏炉和炼油厂,炼出一桶桶油,为缓解国家石油困难作出了特殊贡献。

但是,在辉煌背后,也给茂名留下了一道道伤疤,影响着周围的环境和人民,露天矿形成的矿坑湖更为严重,对周边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矿坑湖示意图

2012年2月,茂名高新区启动了露天矿生态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按照修复与优化有机结合原则,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就地取材,重点建设“引水、修路、种树、建馆”四大工程,尽可能的恢复露天矿周边的环境,建设成为一个“赏花、观景、戏水、观展”的景区,创造出集工业特色糅合山水园林矿和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生态公园,为市民日常休闲活动提供了一个兼具文化、旅游、休闲与度假多功能于一体的好去处。

就这样,经过数年的努力,露天矿一改前日的“脏乱”,摇身一变成为一个美景良辰。所以说,茂名的“好心湖”,不是因为其中有着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美好故事,而是这个湖上有着前辈们敢于担当,不畏艰苦的精神,还有露天矿对于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与反省,为此在融合了茂名的“好心”文化下,才叫做“好心湖”。

在茂名这片土地上,似乎很多地方都与“好心”有着重要的联系,政府更是以“好心”为出发点打造一个“好心茂名”,而这个“好心”出自于冼太夫人。

唯用一好心

在岭南地区,有着这么一位被称为“岭南圣母”的巾帼英雄,周总理更是称她为“巾帼英雄第一人”,她就是冼太夫人。

在历史上,提到巾帼英雄时,很多人想到的是花木兰、穆桂英,其实这两位都是演义中所塑造的人物,很多事迹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而冼夫人是历史上真真实实存在的,其精神还在影响着整个粤西地区的人们。

冼夫人,即冼珍,广东高凉人氏,后嫁于当时的高凉太守冯宝,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

由于冼夫人性情豪爽,而且善于结识英雄豪杰,一度成为岭南地区的领导者,南越的首领,统治着岭南的大片地区。在冼夫人的统治下,岭南地区和平发展,几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大的战乱,这对于朝廷的稳定是很重要的,《隋书》更是为她立传。

冼夫人

在中国历史上,会出现很多忠贞之士,为朝廷而死,很多人会说他们是愚忠。而冼夫人不同于此,思想更为超前,对朝廷的忠并非愚忠。

晋王广遣陈叔宝遗夫人书,谕以国亡,使之归隋。夫人集首领数千人,尽日恸哭,遣其孙冯魂帅众迎洸。洸击斩徐璒,入,至广州,说谕岭南诸州皆定;表冯魂为仪同三司,册洗氏为宋康郡夫人。

冼夫人一生经历过梁、陈、隋三朝,但它并没有为任何一个朝廷而死,她一生审时度势,顺应潮流,爱国爱民,一直紧跟中央政权的脚步,让百姓免于战乱的伤害。正如冼夫人所说的,“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这个“好心”是爱国爱民,是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让岭南各族的人民可以安居乐业,而这也是“好心湖”中的“好心”的来历。

除了冼夫人的爱国爱民之心外,茂名的“好心”还有医者仁心。

医者仁心

在前段时间,疫情逐渐稳定时,支援武汉的医疗队有序撤离武汉,可是茂名的有些医护人员却主动留下来,主动请缨再战,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医者仁心。而在西晋时期,粤西地区也有这么一位道家先驱,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在当地发生重要疾病之时,他挺身而出,救助百姓,可谓大爱。

这个人就是潘茂名,而茂名市的茂名也是来自于他的名字。“隋始置茂名县”,隋朝开皇十八年(598年),先用潘茂名其名命名茂名县,唐太宗贞观十八年(644年)又把南宕州以潘茂名的姓命名潘州。中国以道士之姓设州,以名设县,是历史上少有的。

潘茂名

写在最后的话

纵而观之,“好心湖”的“好心”不仅仅是富有同情心的“好心”,其中还蕴涵了茂名石化前辈们的勇于担当、不畏艰苦的精神,更有冼夫人那爱国爱民之情,还有潘茂名的医者仁心,这“好心”不是简单的“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