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被美国教授开除:中国式“虚情假意”,正在摧毁你


作者© / 兔尾 配图© / 网络


01


朋友最近辞职了,给我发来一行字:“我,终于解脱了。”

我不明白。他在知名教育机构上班,负责对接高校招生业务,工作体面,酬薪颇高,怎么说干就不干了呢。

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的疲惫。他说:“觉得心累。上班几年,光学会溜须拍马,搞虚伪一套了,什么真才实学都没收获到。”

我打趣问到,有多虚伪?

他说:“你不知道啊,我曾经晚上十点,冒着雨出门打车,就为了去给某个领导送钱。而就在当天下午的招标会上,那个领导说所有的业务,都要公平竞争,公开透明。”

而至于业务,想要可以啊。首先把准备工作做熟了,接待应酬必不可少,红包打点也不可怠慢。碰到位高权重的人,还得提着“心意”,亲自登门拜访。

工作几年,他觉得生活早就没有一句真话可言。光学会怎么勾兑,怎么暗箱操作,怎么活成一个虚伪的人。


这一点,让他无比痛苦。

其实,听他的倾诉,我是深有感触的。

记得之前我们接手了一个新项目,验收方各种刁难。一会说你数据不准确,一会说你盖章没印仔细。领导说“得公关一下吧”,让我假借工作事宜,去给那人送卡。

我非常抵触,可是后来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当下,整个气氛就像是做贼一样心虚,左看右看,我把卡夹在资料的中间,那个人一摸就懂了。快速的收下,脸上的表情写着大大的“ok”。

后来事情虽然办成了,我却陷入一种虚假而自我怀疑的境地,像吃了一只苍蝇,恶心的说不出话。

被公关的人、顺利实施项目的团队成员、甚至是我这个毛手毛脚的“送卡小弟”,好像都十分默契的,共同完成了这一套常规的“虚假”操作流程。

结果是皆大欢喜的,可我的心情却无比失落。

就在我们逐渐混成社会老油条时,才不得不接受一种现实,是我们早已失去真实的能力。

满口谎言,表里不一,是此刻我们最丑陋,又最无能为力的样子。而这普遍浸染于社会里的“虚情假意”之风,也正是摧毁人的罪魁祸首。


02


前段时间,美国克瑞顿大学一教授,开除中国留学生的消息引发争议。

很多人觉得“别人幸幸苦苦考上的研究生,钱也花了,什么都付出了,凭什么被开除啊?”

但是,看了那位教授写给被开除学生的信,似乎一切又豁然开朗。教授在信里这样写道:

你来美国见识一圈,和教授搞好关系,使一些点子,觉得轻松可以得到一个学位,再靠这个学位,标榜自己是学者了。然后便可以在中国或美国找个挣钱多又体面的工作。

你刚来的时候,和我谈话,动不动就扯一些社会名人,说你跟他们都认识。我觉得你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商人,而不是学者。因为学者要求真,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

……

读完这封长长的信,我眼前出现了一个清晰的“虚伪面相”,这幅面孔,有社会运作的那套投机取巧,却没有一点学者应有的谦卑。

我并不觉得这个被开除的学生是可怜的,因为在他身上,有典型的“虚情假意”的影子。


学问可以不做,但关系不能不打通。在他的认知里,走遍世界靠的不是本事,而是关系,是吹嘘。

如弥尔顿所说:“通往真实之路,既严酷又艰险。”

做一个真实的人,对很多人来说,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从前,我几乎不会看内地的综艺节目,因为不好笑,料也不足,嘉宾们常常走走过场就算完成工作了。这一点和港台的综艺节目相比,实在有所诟病。

印象里,我看过一次内地的综艺节目,嘉宾是大s和汪小菲。主持人问汪小菲:“你妈妈和你老婆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

汪小菲面露难色,迟迟不肯做答。在一旁的大s急了,让主持人先问她。然后主持人将同样的问题,复述给大s,她毫不犹豫的说出:“救我老公”。

她给出的原因是“老公是会陪她走一辈子,白头偕老的人。”当然,这道题的本质,我认为不在于救谁,而就在于从一个小小的问题,其实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真实程度的。

汪小菲迟迟不回答,在于他不敢说真话。因为真话伤人,这道题于他,其实心里也早有答案,可他就是不愿真实地说出口。

他在思考,怎么才能避之不谈,怎么找一个折中的办法,所以最后陷入尴尬。


我不愿以恶意来揣测别人,但是一个细节,足以映照出一个人的内心。

那究竟何为真实,何为虚假。

我想,能勇敢而不畏惧地表达内心想法的人,或许不一定真实,却一定不会是虚假和伪善的。

03


有一句话,听着怪瘆人的:“那些明星、大腕、有影响力的人物等等,你所能看到的他们的样子,其实只是他们想让你看的样子。”

不得不承认,中国式虚假,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一种表象,而更可能是心里的想法。

当那些名人不断被爆出丑闻时,你震惊说:“啊,他(她)怎么会是这样?”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或许他们本来就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虚假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些小孩子怕挨打,悄悄改了试卷上的分数。有些老师,课上不教,课外收钱才给辅导。有些领导上司,部门同事面前表现的不苟言笑,却在老板跟前,点头哈腰。

这个社会,从小到大,从上到下,从各个方面,都泡在这一坛子“虚情假意”的恶劣风气里。

于是再也难看见热泪盈眶,掏心掏肺,有的只是皮笑肉不笑,甚至是笑里藏刀。我们亲自走出真实的圈子,亲手把“虚怀若谷”变成“虚情假意”。

想想,也觉得甚是可悲。

我突然想到那些敢说真话的人,他们似乎并不是那么讨喜。

章子怡此前参加一档节目,频频被人吐槽讽刺,觉得她太严苛,太挑剔,根本不是根葱。

为什么,因为当所有人叫喊着“真棒、你演的真好”时,她敢指着别人鼻子说“我不喜欢”。

人们讨厌说真话的人,因为那不好听,刺耳朵。可往往只有真话,才能使你进步,让你不至于掉入虚假的人情圈套里。

同样的,我也想起崔永元。他敢说真话,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利益链上的同船蚂蚱。他说“就这样,他的危险从四面八方而来。”

我觉得很无奈。因为这个虚假的世界,早已模糊掉人们对真实的认知,谁要敢站出来捅破这层窗户纸,谁就是敌人。

人们渐渐越活越迷糊,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该杜绝,什么该宣扬。或许早就不太清楚了。

04


电影《无问西东》里,最让我动容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批极具风骨的文人豪杰,却丝毫不被险阻所难,在求真的道路上,他们从未停下脚步,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要成为怎么样的人,他们知道一个世界,应该有怎样的温度。

可现在呢?这种气节与温热,早已被人们虚假又造作的内心所驱逐。就像人们不会因为喜欢假货,而去买假货。

相反,

大部分人是为了得到与真货同样享受与对待,所以才会侥幸地想要去买假货。


这是一种心理,是一种由虚假本质,折射出的虚荣表象。

中国式虚情假意,其实不是特质,而是一种风气,是很多人脑子里的一颗老鼠屎。

本职工作不愿做,非要捞点什么好处才肯高抬贵手;不想着怎么得到100分,而是想着怎么改成100分;要解决的问题,私下勾兑,走后门打点,似乎成了唯一办法…..

潜意识里那些虚假的做法与为人,正极大地阻碍着你通往真善的道路。

当我在心里默念着“无问西东”这四个字,发现它像是有感召力的咒语。求真之路太难走,虚假的奢靡之风又常使人迷醉,可心里有如此之信念,就永远不会失掉初心。

如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世界是虚妄的、蠢动的、充满欲望的,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忘了出发时的信念。可正是因为我们身处于这看上去有点“糜烂”的环境里,才更应生出一种能力,叫“真实”。

因为那思想沟壑里潜藏的虚假,那认知世界里伪善的偏差,那受环境所致练就的一身戾气等等,正慢慢地,摧毁你求真的意志,只留给你一副油腻的皮囊。


可是,这匆忙的一生,若只是把时光草草地交给言行里的“假大空”,交给无数个内耗自己,却毫无意义的饭桌,到头来,又能寻得什么留恋与念想呢?


既然生而为人,何不坦然一点,真实一些。


毕竟,拿掉面具,那才是真真切切,你要努力去过的人生啊。


*作者:一只兔尾。自由撰稿人,目前旅居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