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过的那些世界著名城市之意大利米兰Milano Italy

第一次跟朋友说我要去米兰的时候,朋友们几乎都是不解的,没去过意大利,为什么第一站是米兰?想感受真正的意大利风情去南部啊,想了解文艺复兴就去罗马啊或者佛罗伦萨也好啊~为什么是米兰那么无聊的城市?……

而没办法,我有无法拒绝的理由,我是去米兰博科尼大学 (Bocconi University)看朋友的。而且反正以后还会来意大利的,从哪里开始有什么关系。

这就开始了我的米兰城市探索之路……

欧洲很多小飞机都是这样登机的,这种欧洲境内廉航经常有10欧元以内含税的机票

因为坐的是欧洲境内很便宜的廉航,所以降落的机场其实根本不在米兰市区,是在一个小时火车之外的另一个城市。虽说早有心理准备,已经上网查了攻略怎么坐车去米兰,但是还是低估了那个距离买错了票,在那个小城市市区兜了一圈才坐上去米兰的火车……跟朋友说的时候,朋友差点笑到肚子痛,没想到我这种老江湖也会犯这样的错。防不胜防啊……

米兰中央火车站

一到米兰的中央火车站就有点被震慑到了,太壮观了!就一个火车站而已,感觉值得买票参观的那种规模。

第一站到达的当然是米兰中央火车站,简直太壮观了,感觉是值得买票参观的那种程度!不过一到意大利就被朋友无数次提醒,一定要小心个人财物,我听过无数朋友在意大利被偷窃的经历。

米兰中央火车站(意大利语:Stazione di Milano Centrale)是意大利米兰市最主要的火车站,意大利第二大火车站,也是欧洲最主要火车站之一。米兰中央火车站位于米兰市奥斯塔公爵广场(Piazza Duca d'Aosta),始建于1864年,由乌里塞·斯塔齐尼(Ulisse Stacchini)设计,1931年竣工并投入使用。米兰中央火车站还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代表建筑之一,是折中主义建筑的典范,其钢结构的巨大拱顶是世界上最大的钢制结构拱顶。全欧洲所有的火车站只有他被简称为中央车站,在欧洲所有的火车站公认米兰中央车站的领导地位和建筑影响。

米兰大教堂

在火车站跟朋友会和之后,免不了先被她嘲笑一番我坐错车的糗事,然后她说,带你先去大教堂(Duomo)打卡吧,那是所有来米兰的人必去的地方。

米兰大教堂是米兰市区中心的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1386年开始兴建,500年后建成。从建筑规模上也是世界上的第二大教堂,同时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教堂之一,因为米兰教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教区,而米兰大教堂是该总教区的主教堂。因此米兰大教堂不仅仅是一个教堂,一栋建筑,更是米兰的精神象征和标志,也是世界建筑史和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

大教堂广场(Piazza del Duomo)西面矗立着意大利王国第一位国王维多利奥·埃玛努埃尔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的骑马铜像,是由埃尔科莱·罗萨于1896年雕刻而成。广场东面就是Duomo大教堂,这个大教堂从中世纪起一直到现在都是米兰的社会活动和地理中心。每年在大教堂广场上举行的演唱会、音乐会也是多不胜数。

公元十世纪以后,基督教信仰不断追求向上攀升的精神升华,教堂形式从罗马式向上发展的尖顶,逐渐形成越来越高耸的穹顶,塔楼。而12世纪以后哥特式建筑出现,竞相以向上发展的结构,形成欧洲广大地区大教堂的特色。而哥特式教堂的内部,因为各种拱结构取代了墙壁承重的功能,教堂在拱与拱之间的墙壁不需要承重,便以华丽透光的彩绘玻璃花窗代替了。

我总觉得这种拱与柱的庄严大气和花窗的炫彩艳丽就像是一种亦庄亦谐的搭配,别有一种趣味。

阴天下的大教堂拍起来没有之前网上看的那么漂亮,而且当时很多地方被围蔽在整修,人也很多,我们当天到得已经较晚就没有排队进去登顶,只是在里面转了一圈。又在外面看人喂鸽子,听街头艺人唱歌。我时常觉得像在这样的古老建筑面前,看现代的城市节奏和人来人往,会有一种反差感,几百年前的人们也跟我们一样曾这样伫立在它面前,穿越时空,我们面对过同一面墙。好神奇。

埃马努埃尔二世拱廊

面对大教堂左手边就是米兰著名的奢侈品商业街——埃玛努埃尔二世拱廊。这是1861年由GiuseppeMengoni设计的带顶棚的拱廊街,两条玻璃拱顶的走廊交汇到中部的八边形建筑,周围有4个拼起来的图案,分别代表欧洲、非洲、亚洲和北美洲。建于1865年到1877。这条拱廊街已经有130多年历史,从各种奢侈品时装店比如Prada、LV到书店、餐馆,咖啡厅和酒吧应有尽有。

为了凑个热闹,我跟朋友果断进去里面的麦当劳消费了个冰淇淋。

布雷拉宫美术馆

第二天终于赶上了好天气,朋友没课,带我来了布雷拉宫美术馆,因为她说这附近还有个很值得逛的Via Fiori Chiari街区。布雷拉宫美术馆于1809年由拿破仑一世创办,展品以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作品为主,另有荷兰画家的一些作品。G.贝利尼的《圣母子像》、A.曼泰尼亚的《哀悼基督》、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的《布雷拉祭坊画》、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丁托列托的《圣马可的奇迹》都被收藏于此。馆址为17世纪所建宫殿,由F.M.里基诺设计,共38个展室,是意大利绘画的最重要的收藏地之一。

跟朋友边聊边逛刚好逛到附近一个大学,依旧是那种很恢宏但是里面略显阴暗的建筑,顺着楼梯上去,到了人家的图书馆。我很喜欢这种满墙都是书的图书馆,虽然架上的书已经旧到你怀疑是不是还真的有人会去读,不过仿佛那就是图书馆该有的样子。而更意外的是,穿过那个建筑,后面还有个学校的后花园,里面的所有植物被生物系的学生都标注了名字,刚好是午餐时间,阳光下,三三两两的学生坐一起吃饭聊天,很是美好的画面。还有门口的这个装置,我看了很久,说不出来哪里好,但觉得很喜欢。

Lavazza咖啡

作为一个咖啡爱好者,到了一个咖啡发源国家,我要慎重地挑选一家咖啡馆体验一下。虽然我朋友跟我说了,本地人没有人在喝lavazza的,不过我在国内喝过那么多,还曾一度以为它是意大利咖啡代表,现在lavazza旗舰店就在边上,我一定要去试一下。于是进店我先喝了一杯expresso,没有失望。然后再点了一杯冰美式,就开始怀疑人生了,以我的口味,那最多能算是咖啡味的水。喝了几口实在不能忍,就让店长出来,跟她解释,这个美式太稀释了,我不能接受,店长很无奈地解释了一下就直接让我重新点一杯,换了个法压壶的……说实话,依然……所以我基本总结出来了,以后在意大利还是乖乖喝expresso好了。

米兰运河

傍晚及晚上不能错过的就是米兰运河这边了,沿着河两岸排开都是各种餐厅以及酒吧。不过那些餐厅店员拉客的熟练程度让我怀疑这是一个专门针对游客的地方,但是体验一下这种意式的经典餐点还是值得的。我们选了一家琴酒主题的吧,里面汇聚了世界各地的琴酒,准备了各种喝法。不过跟下午的咖啡一样,浓缩才是精华,有时候为了轻松容易一点,可能会选择加一些别的东西去调整去稀释,但是其实那时候再品尝,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东西了。当然口味不一样,也有些人喜欢的是后来的味道,而我可能还是终于原味的那一个。

运河附近是这样的广场,到处是年轻人三五成群坐着聊天。夕阳西下,水光波影,画面甚是和谐。

意大利博科尼大学(Bocconi University)

既然这次米兰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来看朋友,当然就少不了要去朋友的学校去看一下。我一直知道她们学校是意大利最好的商学院,在世界商学院排名榜上都是位于前列的,而且出过非常多有名的校友,包括无数的意大利政要、经管学术界大师、企业界大牛,如意大利前总理马里奥·蒙蒂,哈佛大学经济系主任Alberto Alesina,欧元之父Tommaso Padoa-Schioppa,意大利电信集团总裁Marco Patuano等等。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人家校园那么低调的……倒也不是说它不美,不过米兰毕竟是一个随便街头的小教堂都是那么隆重壮观的城市,而且博科尼的盛名之下,确实是显得格外朴素低调。

恩宠圣母大教堂

因为这次停留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地方没能去到,不过最遗憾的应该是没能去恩宠圣母大教堂一睹《最后的晚餐》。这幅作品因为每次限制进入的人数,所以一票难求,通常都至少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

举世闻名《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最伟大的作品,创作于1495到1498年之间,后来有很多画家关于这个主题的作品都叫“最后的晚餐”,可是这里墙上的这幅作品“最后的晚餐”才是达芬奇的真迹,也是世界遗产。在二战中恩宠圣母大教堂和会院遭到英美飞机轰炸,食堂大部分被毁,但是《最后的晚餐》所在的那面墙却得以幸存。

最近刚好看了一些西方美术史,更加了解意大利在整个西方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很有兴趣想要看更多相关的书,希望下一次我再到访意大利的时候,我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会更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