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课一个多月,学生成绩还涨了?育才中学在线教学“习得”实验,究竟习到了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沈蒙和

2月4日,立春。浙江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副队长李亚清,随队紧急驰援武汉,心里最放心不下的是读初一的儿子李金宸。非常时期,中小学延期开学,改用线上教学,当爸爸的又不在身边,儿子能跟上节奏吗?

一个多月过去了,李亚清的工作接近尾声。最让他开心的两件事,一是自己奋战过的几家方舱医院相继关门;二是最近和儿子视频通话,发现小家伙在学业上进步明显,学习主动性也增强了。“这是对我的最大奖励。”李亚清坦言。小时新闻记者去小李同学就读的杭州育才中学打听了下,原来小李的成绩上学期在年级300名徘徊,最近一次月考冲进了前30!

李亚清坦言,刚到武汉便进入江汉方舱医院工作,因为兼任病区组长,要管理800余张床位,每日繁重的工作使他根本无暇顾及儿子的学习。这位爸爸认为,儿子的进步除了本身努力,多半要归功于“育才习得课程方案”。

一套为居家学习设计的课程

“育才习得课程方案”,简单来说,是育才教育集团对在线教学的一次探索,在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开发了一套适合自学自教的课程,集团内一万余名中小学生同时参与,与时下流行的网课直播完全不同。

这一特殊在线教学模式是,白天学生自学,通过阅读“习得教材”,回答自学提纲的问题,用每天的自学学案检测自学成果。晚上6:30,所有老师上线答疑,学生可以上线提问、听讲。随着课程深入,小李和同学们最近白天的习得方式也变得多元,有直播、微课、视频讲解等等。所以,这套在线教学模式又被称为“混合式”育才自学方案。

唯一例外的是“领航班”学生,这是育才坚持了十几年“解放优秀生”的特殊时期版本。因为习得课程无法满足资优生群体的发展需求,所以他们不用按部就班“习得”,直接由六位毕业自清华、北大的老师指导学习,等返校后,育才集团“清北面对面课程”就要正式开展。

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包括小李同学的班主任黄有宇在内,育才集团的一千名老师都是白天用混合式方式上课,晚上6点半上线答疑至10点、11点。校方表示,这样做是希望将学生每天看在线直播网课的时间降到最低,减轻家长负担,共性问题共同解决,个性问题分头解决。同时,保护孩子们的眼睛,晚上爸妈都下班回家了,可以督促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小李同学现在天天看的那套“习得教材”,其实是育才老师们根据Ubd(追求理解的设计)研究了两年的成果,把国家课程校本化,期统筹、月计划、周目标、日落实。1月26日至2月3日,老师们根据居家学习的特点,再度对内容进行编排,和“习得课表”即每日作息安排,一起发给集团内所有学生。这套教材在3月又进行了一次全面升级。

“习得课程”的探索,已经得到教育圈内的专业认可。3月20日,《上海教育》刊发《锦绣育才教育集团:扶放有度的结构化在线教学探索》一文,认为这种创新型的在线教学“有纲可循、有理可据、有法可依”。

而李亚清第一次听说“育才习得课程方案”,是在驰援武汉的路上。他接到了儿子班主任黄有宇的电话:“从中我知道了为解决非常时期孩子们的学习问题,育才中学几乎所有老师从大年初二开始准备、历经十余稿才定下来的这套方案。黄老师还就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自觉性、扎实落实学习计划提出了针对性意见,让我的内心踏实了许多。”

不能让自觉、自律的孩子吃亏

话说回来,无论是何种方式的线上教学,想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最有效方式就是检测。所以,“育才习得课程方案”用上了一串连环招——日习、周测、月考、期结。从线上教学第一周起,育才集团每周日都会组织上万名学生参加“诚信云考试”。上周日的第七次检测,初三年级还开展了中考一模。小李同学冲进年级前30的就是二月的月考。

孩子们的考场在家里。老师们提前二十分钟上传试卷,由周末休息的家长帮忙打印、发卷,考试结束五分钟之内上传答卷。据统计,考试的诚信度达到94%。因为老师们提前关照过学生和家长,问题暴露越早、越充分,就解决得越彻底。

有意思的是,促使小李同学卯足劲往前冲的动力之一,正是周测和月考。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是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的金句。而在“育才习得课程方案”里,育才老师们牢牢把握的一条考试原则是:不能让自觉学习、自律学习的孩子吃亏。

首先,各科考试都专门设置了卷面分,而且足足5分,学生认真书写就能轻松拿下,反之,平时作业草草了事,对待考试也漫不经心的,会白白失分。尽管老师不在身边督促,可是一个多月下来,包括小李同学在内,许多同学书写大有进步,不止表现在考卷上,也反映在平时作业中。在老师们看来,优秀的书写体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其次,每周阶段性检测不出难题,确保那些按“习得教材”内容每日落实的孩子,都能做出来。校长说,这是想让学生明白,大家的距离只差一道题,每天自觉自律学习,可以比别人领先一点点,在这个特殊时期实现弯道超车。所以,像小李同学这样一路跟着“习得课程”节奏学习的孩子,越考越有信心,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随之增强。部分独自在家学习要开小差的同学,考过几次之后,领悟到这个窍门,也开始改进。

学生没开学,老师先返校

为让学生找到上学的感觉,育才集团老师的绝招不止“习得课程”和周测、月考,还有独特的“情境教学法”。

3月初,在育才京杭小学各间教室的课桌上多了样东西——每位学生的名牌。“孩子们宅在家里有一段时间了,很期盼开学。我打印了每位同学的名牌,摆上各自课桌,带大家看看教室变成什么样了,这样上课仪式感足一点。”四(2)班班主任钱家玥说。

育才集团在杭州的几所中小学,估计是本地最早“全员上班”的学校。3月4日,在外部条件许可、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按照防疫的要求,育才各校倡议符合健康条件的初三老师及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正式上班。3月5日,其他老师也全部返校。

学生还没开学,面对空荡荡的教室,老师们返校第一时间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布置,把同学们的名字做成桌签,在黑板上写上漂亮的板书,开始用对着镜头板书的方式讲课,让每一位同学看到干净明亮学校,增加在校学习的代入感、现场感。

老师对着学生名牌上课

隔着屏幕看,还不过瘾咋办?两个多月不见,很多孩子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惦记同学、惦记老师。特殊时期无法家访,老师们就开展“区访”、“村访”,地点就安排在学生家的小区门口或公园等户外通风处,检查笔记,翻看作业,指导纠错,纾解焦虑……尤其关心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独立居家同学的习得情况,面对面答疑解惑。

老师的“区访”让不少孩子跟“打了鸡血”一样。东南中学初一(2)班戚飞扬在“习得日记”里写道:“三月月考终于结束了,我成绩不够理想,在区访老师的建议下,开始一心一意的习得,有时候一个早上不会离开房间半步。这说明我的自律性正在提升,但还是不够,我应该向班里成绩比我好的同学学习,以他们的时间表作为参考。没有最努力,只有更努力!”

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此项活动开展一周,已走访一万多人次。

找到线上线下教学的互补点

近一月来,李亚清工作越来越忙,几乎天天早出晚归,但钉钉铃声响起,都知道育才中学开始上课了。他偶尔稍稍浏览班级群,都能看到语文李老师、英语谢老师、科学薛老师、文综蒋老师在群中讲解知识点。“听儿子说,班主任黄老师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和他谈话,鼓励他战胜困难,激发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这位爸爸特别想对老师们说一声,“辛苦了!”

很多人觉得延期开学,老师在家上班很轻松,真是想多了。以育才的老师们为例,除了白天要陪学生们习得,晚上上线答疑,还要总结教学经验,和学生一样写“习得日记”,甚至天天参加业务培训。

从习得课程开始到现在,校长郜晏中以电话录音的方式,整整六十天,天天和集团一千位老师交流30分钟,共同精进业务能力,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高阶思维培养……甚至土生土长的“育才”管理学。因为校长的分享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老师们可以学以致用,尤其是年轻老师受益匪浅。小时新闻记者读了倪晓阳、金小翔两位老师的一周小结,很难想象年轻老师已有这样深的教育见解。

所有参与一线习得的师生从现在开始梳理和准备,总结线上教与学的体验和经验,罗列线上教、学的优势,罗列传统教、学的优势,找到两者的互补点,也明确了学生返校后育才的教改方向。

看到这一幕,最高兴的是家长,尤其是像李亚清这样的援鄂医务人员:“对于所有援鄂医务人员来讲,家庭仍然是我们的牵挂!孩子的整体状况是我们心中最放心不下的地方。正是老师们的辛勤付出给予了我们内心强有力的支撑!”

尤其让他感动的是,3月10日是儿子生日,他自己差一点忘了,而黄老师、谢老师、李老师、薛老师和蒋老师却在百忙之中给儿子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看到一(7)班级群满满的生日祝福,远在武汉的李爸爸内心无比感动!

他告诉小时新闻记者:“武汉大学的樱花静静盛开,这场波及全球的疫情影响了人们太多,但没能阻隔人们之间的爱。不仅仅是医务人员在和这场疫情作斗争,更有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畏任何艰苦、传播着知识和力量。我深深祈愿千千万万和我的儿子一样的孩子们能在爱和感恩中成长,长大成为社会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