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幫「幕後英雄」,撐起了中國電影的未來

​2019跨年夜,由B站主辦的 “二零一九最美的夜”跨年晚會橫空出世。


一時之間,引來萬千網友的熱捧。


“跨年晚會最佳,沒有之一。”


“全程高能,全程暴擊。”



種種好評不絕於耳之外,也讓更多人瞭解到了“嗶哩嗶哩”這個神奇而獨特的視頻網站。


不可否認,B站的確是一座寶庫


從“雞你太美”的鬼畜視頻,到琳琅滿目的二次元番劇,到各個大學的公開課彙總,再到涵蓋面非常之廣的各類紀錄片,可謂應有盡有。



而最近,阿七就在B站上發現了一部值得一看的電影人物紀錄片。


它由時光網出品,聚焦於中國電影行業的“幕後英雄”。


雖然只有短短5集,但卻足以讓我們如管中窺豹一般,看見電影從業人員的諸多艱辛與不易。


《我在中國做電影》

Tales of Chinese Filmmakers



本片把鏡頭聚焦於美術、聲音、特效、攝影、配音5大電影幕後工種。


通過對7位重磅中國電影人的訪談,將中國近年來的電影產業面貌一一呈現。


第一個登場的,是攝影師曹鬱



2004年,他憑藉《可可西里》摘得金馬最佳攝影獎,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之後,由他掌鏡的《南京!南京!》《擺渡人》《妖貓傳》等多部影片攝影獎拿到手軟。


而曹鬱自己,也在一路的實踐與積澱當中,摸索出了獨具特色的攝影風格與藝術表達。


在曹鬱看來,攝影師作為一部電影的視覺統領者,必須首先做好質感的準備



舉個例子,《可可西里》著重於自然環境的描繪,畫面就要追求真實和震撼。



而《妖貓傳》完全是一個主觀故事,事件本身就不真實,所以沒有必要去拍出自然的光效。


在拍攝過程中,楊貴妃“回眸一笑百媚生”的鏡頭曾一度讓曹鬱壓力巨大。


其一,這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


其二,這是白居易筆下的名句,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歷史上的“名場面”。


為了拍出這個驚豔的鏡頭,曹鬱先讓人找來十幾根蠟燭,放在張榕容臉部周圍。



之後,加上了LED燈,營造出流光溢彩的豐富色澤。


曹鬱覺得這樣似乎還不夠,於是在眼部加了Dedolight,又在整個臉部加上電子調光臺來控制光亮的變化。


這一切加在一起,終於造就了我們在大銀幕上看到的“回眸一笑百媚生”



其實,早在曹鬱一開始跟陳凱歌聊起《妖貓傳》的攝影闡述時,陳導就立刻意識到這位攝影師的不凡之處。


曹鬱當時拿出了一個裝滿畫冊的手提箱,裡面是他在這部影片中想要用到的質感。


繪畫,是曹鬱作為攝影師最直接的藝術修養和創意來源


在電影中,他會將不少自己喜歡的繪畫融入其中。


比如,蒙克畫作中的藍顏色,啟發了他使用藍色和綠色構成《妖貓傳》的主要色彩風格。



再比如,還未上映的《八佰》的視覺呈現,則參考了畢加索的早期畫作。



說到曹鬱入行的機緣,他提到了一部中學時期觀看的電影:

《末代皇帝》


當時,他第一次看到攝影機居然可以像羽毛一樣,那麼自由詩意地展現情節。



就是從那一刻起,他下定決心要當攝影師。



於是,有了後來的種種成就,如今的曹鬱無疑是中國最優秀的攝影師之一。


可如今的他,卻並不驕傲,而是十分謙卑而審慎地向著更理想的境界邁進。


“我覺得攝影是這一輩子可能都達到不了你期望的那個高度,因為畢竟你的天分是有限的,你只能儘量地去做。只要你一直在進步,而不是重複甚至退步,那我覺得我就有這種幸福感。”



第二個登場的,是錄音師趙楠


她不僅是《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催眠大師》《皮繩上的魂》《影》等多部華語影片的聲音指導。



而且,還是奧斯卡的評委會成員。


說到對“聲音”的理解,趙楠有著與眾不同的看法。


在她看來的,聲音在五感中雖然特別被動,但卻是誰都逃不開的。


在電影中,聲音的最高境界是生理學作用


比如,怪獸電影裡怪獸的吼叫之所以會嚇到人,是因為次低頻是讓人最不舒服的一個頻率。



再比如,電影中很多時候,即便沒有臺詞只有音效,你也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個人是憤怒還是喜悅。


面對外界的“誤解”,趙楠直言聲音創作的核心並不在於素材,而是想象力



比如,面對一段無聲的怪獸畫面,你腦海裡必須瞬間反應出大概五六種聲音。


當自己形成一個思維的創作過程之後,再實際操作。


細分下來,就又有不少步驟,從蒐羅素材,到給角色定性,再到分析角色的生理結構和情緒,都十分重要。


在趙楠看來,聲音創作和電影藝術一樣,都有著某種共通的“假定性”。


手法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把兩者相結合給觀眾製造一場幻術



比如,在《影》當中的一場殺戮戲,沛良後心被捅,完全不能說話。


擬音團隊,為了達到電影的真實就必須研究出,到底把人捅成什麼樣才不能說話。


後來發現,從生理結構來說,是捅肺


於是,他們找來魚鰾模仿肺,“啪”捅破之後,再把血往裡灌,就這樣完美模擬出了這段震撼又殘忍的殺戮場面。



然而,與電影其他工種不同的是,聲音工作者由於在創作上比較獨立,是一個十分孤獨的職業


就拿拍攝《影》期間的經歷來說,趙楠團隊每天對著畫面看下雨,然後每天還要挑著雨的素材。


工作結束的時候,天都黑了。


因此,那段時間的她心情特別壓抑。



但即便如此,趙楠還是義無反顧地堅持了下來。


她曾說,每一個聲音從業者,沒有五年、十年,他就不可能成為很優秀的混錄師或者聲音指導。


而正是這份可貴的堅持,讓趙楠拿下香港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獎。


在頒獎禮上,她為女性發聲,更展現出身為一位專業錄音師的自豪與驕傲。



第四集,大概是最有格調的一集,因為請來了被譽為“東方美學第一人”的美術指導葉錦添



縱觀他的作品履歷,從《臥虎藏龍》到《無極》,從《夜宴》到《赤壁》,每一部都能從中窺探到葉錦添對東方美學的獨到見解。


《臥虎藏龍》中,他大膽創新,史無前例地用山水畫來做刺繡圖案



《赤壁》中,他為了繡一件衣服花了大半年時間,美學大師的精細程度從中可見一斑。



在影片中,對於同一個角色,葉錦添總是會不厭其煩地設計出不同的服裝。


比如,《臥虎藏龍》中的李慕白是一位歸隱山林的大俠,衣服從頭到尾只有一套。


但在不同的戲裡,他的衣服出現了材質上的變化:竹林戲時,他的衣服更加輕盈,可以隨風飄動;進入宏村時,他的衣服則是棉麻質地,比較墜。



在葉錦添看來,美術指導並不只是把服化道弄得漂漂亮亮就可以,它涉及到很多我們一直忽略的知識和領域——


“你對歷史的認識,你對人情世故的認識,你對所有生活細節的認識,都是美術指導的工作。”



比如說,你弄一個茶壺,應該是什麼樣的茶壺,然後茶壺是代表什麼,都需要考量和設計。


正是這份精益求精,讓葉錦添逐漸打造出獨樹一幟的東方美學。


2001年,他憑藉《臥虎藏龍》拿下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


此後,《臥虎藏龍》的美學風格幾乎成為了一種高山仰止的範式,不斷影響著整個華語電影產業。


但葉錦添則提到,所謂的“東方美學”也是慢慢建立起來的。



剛畢業的時候,葉錦添相當自傲,因為在香港看不到他認為厲害的東西,於是他索性當起“揹包客”遠赴歐洲。


後來,他去了臺灣。在那裡,葉錦添發現了一些有中國味道的東西。


然而,之後再深入下去,就覺得它們的力氣不夠。


於是,葉錦添十分先覺地意識到,中國必須拍出屬於自己,並擁有生命力的“東方美學”。



從《大明宮詞》開始,他一路探索和追尋,不斷將他個人理解的最純粹的東方美學呈現在大眾眼前。


因此,才有了之後蔚為大觀的《臥虎藏龍》等一眾愈發成熟和優秀的作品。


在新片《封神三部曲》中,葉錦添則再度擔綱美術指導。


為了設計片中的服化道,他鑽研商朝歷史、宗教、飲食文化和宮廷文化,以期用多元碎片組織成畫面,做出遊牧民族和漢族道統文化相結合的東方味道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不僅葉錦添的電影美學會享譽全球。


而且,中國的東方美學和傳統文化也將被更多人看到。


說到這部紀錄片的最大意義,自然是讓更多人看到了一大批隱藏在大銀幕背後的電影工作者


他們辛勤勞動,兢兢業業,身為電影的工匠,卻始終默默無聞。


但從另一個層面,我卻看到了電影作為一個藝術門類的強大魅力



它因樸實而動人,因純粹而閃耀


也惟其如此,它吸引無數電影人參與其中,如朝聖一般完成著日復一日的電影幕後工作。


對於他們每個人來說,電影真的意味著太多東西。


葉錦添將電影比作古希臘的劇場,它可以讓一幫陌生人共鳴共感,拉近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趙楠則坦率地說,自己已經不知道是否熱愛這個行業,但肯定熱愛電影。



看到這裡,阿七不禁被這份簡單的“熱愛”深深打動。


是它,支撐著無數電影幕後工作者不斷向前。


也同樣是它,讓電影成為了他們每個人生命中的一部分,融入血液之中。


最後,就用一句影片中的語錄作結,並與大家共勉吧。


“一往無前的唯一力量,就是熱愛你所做的一切。”



讓我們向默默無聞的“幕後英雄”們致敬。


讓我們從此時此刻起努力打拼,不辜負心中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