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前“超重”患癌几率更高?瘦子可能也中枪,这类人注意了!

以前大家以为过年就是自己的体重巅峰,结果这阵子让我们了解到:不要年纪轻轻,就觉得体重达到了人生最高点。

其实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宅家期间那是该吃吃,该喝喝,该睡睡。

生怕到时候见面,别人都长10斤,就自己才长5斤,像谁家庭条件不行似的。

不过,随着日子回归平稳,放纵的人生也该收敛一下了。毕竟,最新研究显示,超重甚至会增加多种癌症患病风险

​35岁就超重,增加多种患癌风险

《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40岁前超重,多种癌症风险增高。

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上,一项新研究同样显示,过去20年里,在30种最常见癌症中,有12种癌症在超重人群中更常见。

研究发现,这12种癌症中,有6种在中青年美国人(25至49岁)中上升更快,分别是结直肠癌食道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胰腺癌子宫癌

癌症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人群是最年轻的成年人(25岁至35岁),每年升高2%~6%

这种增长速度看似“也没那么快”,但是要知道,目前全球范围内,超重儿童和成年人,已经有23亿

哪些人真正需要减肥?

该不该减肥,视觉说了不算,数据才有意义

当然,说起数据,同样也不能只看「体重」,以此来断定是“胖”还是“瘦”,最需要了解的是脂肪肌肉组织的占比。

1、BMI(体重指数)

眼睛会说谎,数据不会,体重指数是咱们衡量自己体重是否合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例如一个人的身高为1.7米,体重60 Kg,那么他的BMI就等于60/2.89=20.76

中国人BMI的正常范围在18.5-23.9之间,低于18.5属于体重过轻。而世界卫生组织这在18.5-24.9之间属于正常,它比中国人会稍微高一点。

2、腰围与腰臀比

一定八块腹肌?其实倒也不必。

不过,腰围,确实是判断腹部脂肪含量的重要依据:男性腰围超过85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就是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已经被认为是引起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确地量腰围姿势是怎样的?

一般都是选在肚脐下一寸,这是最佳测量腰围的部位

有些人比较“满腹经纶”,因此显得腰粗,这时候不要逃避,请直接选取最宽广的地方进行测量,而臀围一般是测量屁股最翘的部位。

腰臀比顾名思义,就是腰围除以臀围,男性比值最好不要超过0.9,女性不要超过0.85

当比例超过1.0,就说明储存在内脏的脂肪有点多了,会引起腹腔内的重要脏器功能下降。

有人要问,我BMI没有达到肥胖,但腰围超标了,那到底是不胖,还是胖的不均匀?

答案令人伤感,即使BMI正常,这也同样属于腹型肥胖

3、体脂率

有道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一算体脂胖8斤

有些人看上去很窈窕,也可能是隐形肥胖

因为

体脂率内脏脂肪,是没法通过肉眼直接判断的,只有用上体成分分析仪,才能进行检测。

在我们食物热量越来越高的年代,体重、腰围正常,但体脂率超标的人不在少数,以至于因此引发疾病时,本人都会觉得费解。

所以有时候不能被“匀称”的体型所迷惑:

有些人表面看起来瘦,其实都是五花肉。

最轻松宅家减肥操作

一场风波带来的宅家,给大家提供了不去减肥的天然阻碍。

当然,办法总比困难多,要还是希望在疫情结束后可以保持住身材,宅家也可以做下面这些操作:

①别熬夜: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可能会引起激素分泌紊乱,从而增加肥胖的可能性。

②一定要喝饮料就选无糖 :碳酸饮料换成零度可乐、无糖雪碧。奶茶也可以选无糖,其实都有甜味。

冰的更好,能额外再减少点热量。

当然,最大前提还是:别喝多,别频繁喝

③管不住嘴就别节食:有人说节食很容易啊,我一天节5次。

其实这种今天硬饿节食、明天报复性地吃回来的自我感动式减肥,效果不佳还影响心情不好觉得挫败,大可不必。

减肥确实重要,但疫情还没消除,保证营养均衡也很重要,

要想吃肉,就少吃皮,优先白肉鱼虾鸡。

吃主食之前,可以先吃几口少油或者蒸煮的蔬菜,再来点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瘦肉、鱼虾、豆腐和蛋,最后再吃米饭。

④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使摄入的热能减少,可多吃荞麦、燕麦、高粱、薏仁、小米、山芋、土豆、芋头等。

⑤室内运动:比如↓

床上运动:随便哪种意思上的都行

在没有仰卧板和瑜伽垫还不愿意买的情况下,可以在床上运动10分钟再躺下。

比如做个臀桥提一提臀,坐姿划船虐一虐腹:

平板支撑俯卧撑或者坐姿划船,也同样可以在床上完成。

床下运动:比如像新闻中大爷一样的室内折返跑

再比如跳绳,如果以小时来算,跳绳能消耗525大卡的热量,作为居家减肥类的有氧运动来燃脂,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有时候走得慢没事,重要的是别后退;易胖体质没事,重要的是别放纵自己“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