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烏兩國大決戰,強悍的卡扎菲介入,為何最終被打得落荒而逃

卡扎菲的軍隊之所以遭到坦桑尼亞軍隊的痛擊,並非是兩國間發生了直接的正面衝突,而是喜歡指手畫腳的卡扎菲,介入了坦烏戰爭,被坦桑尼亞的軍隊直接按在地上摩擦,最後不得不灰頭土臉地潰敗而逃。

那麼,坦烏戰爭是怎麼回事呢?

顯示原圖


(伊迪·阿明舊照)

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被稱為暴君的烏干達獨裁者伊迪·阿明。

阿明1925 年出生在烏干達西北部,其父是農民,其母自稱女巫。幼年喪父的阿明,隨著母親四處漂泊,靠著在別人的甘蔗種植園裡打工生存,斷斷續續在教會學校讀了3 年書。16 歲時,阿明皈依伊斯蘭教,幾年後,進入英國在烏干達的殖民軍中服役。由於他生得孔武有力,身高體壯,被英軍選為橄欖球隊員和拳擊手,獲得了英軍的好感。

儘管阿明的文化水平有限,但由於他善於巴結上級,頭腦還算靈活,後來又被推薦到英國威爾特郡步兵學校深造,畢業後升任少校。

1962年,烏干達獨立,阿明獲得准將軍銜,成為烏干達武裝力量副總司令。

1966年5月,阿明協助奧博特發動兵變成功。奧博特就任總統,他被任命為陸軍司令。1971年,阿明乘奧博特出國訪問之機,發動軍事政變,並自封為終身總統。

在其後長達8年的總統生涯中,阿明對烏干達實行了殘酷血腥的獨裁統治。

他首先清洗了奧博特總統的所有支持者,用5個月的時間,殺掉了和奧博特有牽連的人。凡被指控為“奧博特游擊隊員”的人,都被公開處死。臨槍斃前,還囚犯扒光衣服,挖出眼珠, 並且強令成百上千的人到刑場觀看。

奧博特的總參謀長蘇萊曼·胡塞尼被他投入監獄後,用槍托打死。他還把胡塞尼的頭冷凍起來,時不時取出欣賞一番。甚至公然將胡塞尼的頭帶到宴會上,供大家觀賞。

在阿明任職總統期間,有超過30萬烏干達人民慘遭屠戮。

阿明還下令驅逐了6萬亞洲人,因為他們是“烏干達的吸血鬼”。此舉導致烏干達大量的工廠、藥店、學校、商店關閉,重創了烏干達的咖啡和棉花等支柱產業。


(奧博特舊照)

阿明不但在國內胡作非為,在國際上也大放厥詞。他公開為當年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辯解,還恬不知恥地向英國女王索要內衣作為禮物。

在阿明倒行逆施的統治下,曾經被譽為“非洲珍珠”的烏干達,很快黯然失色,成了一個充滿血腥與暴力的獨裁國家。

奧博特被趕下臺後,被迫流亡至坦桑尼亞,得到了摯友、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的鼎力相助。他決心積蓄力量,解救處於水生火熱的國民,奪回屬於自己的總統寶座。

在尼雷爾的支持下,奧博特在坦國內設立了軍事訓練營地,收容從烏干達逃亡出來的官兵、譽察和青年,組建了自己的武裝力量。

1972年,奧博特曾向烏干達境內滲透了一支武裝力量,意圖推翻阿明政權。

但由於力量過於薄弱,最終失敗。之後,奧博特仍秘密地積極訓練軍事武裝,以待時機。

1978年10月,阿明以坦桑尼亞政府支持奧博特流亡政權為由,對坦宣戰,坦烏戰爭爆發。

戰爭初期,由於坦桑尼亞準備不足,戰事接連失利。狂妄的阿明,於是邀請尼雷爾在拳臺上一較高下。叫囂著說,隻手就能打敗年老體弱的尼雷爾。還邀請拳王阿里來做裁判,保證公平決鬥。

阿明的羞辱,換來塔桑尼亞對奧博特的鼎力支持,烏干達民族解放陣線在坦桑尼亞軍隊的支持下,迅速扭轉敗局。1978年12月,坦桑尼亞軍收復全部國土並打入烏干達境內。1個月後,坦桑尼亞兩路大軍擊潰烏干達軍隊,直逼烏干達首都坎帕拉。

垂死掙扎的阿明,想到了他的密友卡扎菲。而同樣獨裁的卡扎菲一向喜歡做阿拉伯世界的老大。於是,他立即調集了數千精銳部隊,攜帶全蘇式裝備,趾高氣揚地空投到了烏干達境內,幫助這位眾叛親離的暴君苟延殘喘。


(卡扎菲舊照)

​但是,坦桑尼亞軍隊卻讓卡扎菲的精銳部隊吃盡了苦頭,狼狽不堪。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坦桑尼亞軍隊訓練有素。

據說,坦桑尼亞的軍隊一直得到了某個大國的無私援助,不但給它提供了高素質軍事訓練和管理人才,還常年提供訓練指導。因此,坦桑尼亞軍隊戰術素養很高,單兵作戰能力強,協同作戰意識好。同時坦軍軍紀嚴明,群眾基礎好。

其次,坦桑尼亞軍隊裝備精良。

坦軍擁有一支裝備有輕型陸上坦克和水陸兩用坦克的裝甲部隊,更適合於沼澤地和水網密集地區作戰。而卡扎菲的部隊,則在沼澤地中寸步難行。

雖然,卡扎菲也曾出動圖-22B轟炸機投下了大量炸彈,但其飛行員的素質太差,炸彈很難命中目標。相反,坦桑尼亞有大量訓練有素的優秀飛行員,連續多天對坎帕拉進行了狂轟濫炸,讓烏利聯軍損失慘重。

第三,卡扎菲被阿明當槍使。

在戰鬥過程中,卡扎菲的士兵發現,他們永遠都衝在前面。而烏軍要麼躲在坦克和裝甲車後面,要麼乾脆倒戈投降坦軍,甚至忙著用利比亞援助的卡車裝運搶劫來的物資。

因此,阿明和卡扎菲的軍隊遭到痛擊,狼狽敗退,阿明本人也被迫流亡伊拉克和利比亞,最終死在了沙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