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往畅行,隐形“战士” · 高高低低的肩(一)

50多个日日夜夜,200多人忘我付出,“1+1+7”抗疫复工大数据全家桶,服务6亿用户……走进中国电科“一网畅行”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大数据攻关团队,走近以大数据抗击疫情的隐形“战士”,从“责任”“创新”“卓越”“共享”四个方面,体悟价值奉献,收获共鸣感动。本文为第一篇——“

责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既牵动人心,更压下责任。

“中国电科要主动利用自身在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安全风险防控领域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以更有价值的方式投入到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去。”这是中国电科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的要求,也是中国电科大数据抗疫的工作遵循。

于是,中国电科第一时间成立了疫情防控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董事长、党组书记熊群力靠前指挥,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曼青作为技术总指挥一线指导,电科院、太极股份、电科云、智慧院等单位骨干,以及外部专家协同作战,开展疫情预测、病毒溯源、大数据系统应用研发工作。

五湖四海、闻令而动,一道道身影向着同一个目的地集结。

“过节的时候每天看到数字增长,心里很着急。当时就想可以用信息化手段做点什么。”大数据攻关团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总部科技部副主任张龙说。

同样领受召唤的还有电科云公司总经理王鹏达。彼时,他还在山东老家。大年初一起,村里已经开始疫情防控广播,透过喇叭的音波,疫情严峻性被清晰地传递。“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王鹏达说,当大年初四接到领导电话时,内心有一种“终于可以上战场”的释然和激动……

与2003年抗击“非典”相比,本次疫情已有很大的不同,被称为一场数字时代的抗疫战争。随着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普及,大量的行为轨迹被数据化,这都为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科学精准防控奠定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条件。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有效防控疫情,既是对社会治理水平与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中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履行国之重器责任担当的一次特殊考验。作为国家网信事业的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电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很大优势。“我们完全可以用信息化的手段,支撑国家打好这次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王鹏达表示。

为了应对这样一次战“疫”,在集团公司党组统一领导下,各参战单元迅速集结,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组成了一支以青年博士为骨干、平均年龄不超过33岁的疫情防控大数据攻关团队。

高高低低的肩膀,同频共振的担当。

1月31日开始,先头“部队”集中在部委机关的两间会议室里工作,吃住都很不方便。但疫情的快速爆发,让他们顾不上这些“细枝末节”,只希望速度再快一点,数据再全一点,能够更好地建立权威数据模型、预测疫情发展态势、打造疫情数据产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

“基本上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3点左右,开车到家简单闭个眼,早上8点又要开始工作。”参与其中的项目人员对那些瞬间记忆犹新,但又感到非常充实。

转场电科院之后,忙碌依旧。只要接到任务都会无条件尽快完成,高强度工作已让他们分不清白天与黑夜。有时候吃着饭竟然就睡着了,有时候“眯五分钟”也会成为一种奢望。“这样的状态确实非常辛苦,但凡事都要看怎么想,一想到前线的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在战斗,这点辛苦根本算不上什么了。”直面压力,他们是如此的乐观。

在接受采访时,项目组成员焦秀珍流下眼泪。她说,自从因抗疫回京后,她就很少陪伴孩子,心里满是愧疚。接受采访当天,正巧是孩子6岁生日,而她却因工作无法回家,只能托朋友买了一件礼物,在早晨离家前轻轻放在孩子的床头。

付出总有收获。在短短20多天的时间里,包括“小护士”“小管家”“小战士”“小帮手”“小雷达”“小班长”“小达人”在内的“一网畅行”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大数据系统“全家桶”悉数上线。

“也没什么特伟大的想法,就是想为防控疫情做点什么,最好是更有价值的事情。”当被问及为什么义无反顾地参加这个项目时,他们言语朴素,却又分外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