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正在“苏醒”

早春三月,天气时而阴沉,时而灿烂。随着疫情的逐渐向好,城市的一切正在慢慢从“熟睡”中“苏醒”过来

饭店陆续恢复堂食,大型商场、卖场、饮品副食店开门迎客……连日来,记者走上街头,感受我市商圈和街边店铺热闹的气息,人渐渐多了,车流量也大了,我们的城市正一步步恢复往日的繁忙。


零售实体门店客流回升


3月25日上午9时许,新华路车来车往。附近的一家购物广场门外,已聚集了一些等待购物的市民。开门营业后,大家自觉排队进行信息登记,进入商场。

随着人流往里走,在商场的过道也总能碰到迎面而来的人。或是一家人出来逛街,或是带着孩子出来遛弯儿……“天气暖和了,衣服都该换季了,尤其是孩子的衣服都小了,再不买就没得穿了。商场复业了,赶紧出来买。”在款台前一位排队的女士手中还拿着一些其他东西,一边使用微信扫码付款。

通过现场观察记者发现,从名表到春季时尚化妆品,都是市民现场体验采购的主要商品。根据一些商家的统计数据,随着天气转暖,再加上企业复工、在线教学等多种因素,春装、数码产品、运动健康产品等成为复业后市民消费的热点。

时近中午,记者又来到市区二仙居附近,步行街的店铺绝大部分都已经开始营业,大喇叭循环播放着招揽顾客的广告,逛街的市民人来人往。一家卖炸鸡排的店铺前,七八位市民正在排队购买;一旁的烧饼店外,很多人都在吆喝着老板,打包各种口味的烧饼;旁边的寿司店门前,人们点餐付款等待取餐。

逛街的大多是年轻人,有的买了吃的以后忍受不住美食的诱惑,找个人少的地方悄悄吃起来;还有的人似乎并不是奔着美食来的,他们只是单纯地想出来透透气,感受春天。

一路走一路看,一些街边店铺在门口贴出了“甩货”的告示。在温家沟附近一家经营儿童服装的小店内,原价百元的薄衫只卖45元。“疫情防控期间,很久都没开门,现在趁着客流回归,得先把一部分货品卖出去,周转资金。”店主说。


堂食服务陆续开放

食客的味蕾“大解放”


从街上转了一圈,正好赶上了饭点,记者来到流水沟一带,附近的餐饮店都热闹起来。火锅、中餐、特色菜……每家餐饮店除了就餐的人员外,还有繁忙的外卖小哥。

“我们还是鼓励大家网上下单,既可以享受线上购物的便利,也可以避免人员聚集。”一家中餐店店主表示,因为疫情还没有真正过去,所以饭店依旧坚持“网络+线下”的服务模式,尽可能地让市民享用美食。

进入店内就餐的顾客需要配合饭店工作人员进行登记、消杀,再随工作人员进入了饭店内部。与往常不同的是,就餐的座位大有讲究,如果是两个人就餐的话,是需要坐在四人台桌子的对角两侧,如果是多人包间,每两人中间都要空出一个座位……还有的饭店推出扫码点餐。就餐时,饭店也为顾客准备了公筷公勺,尽可能减少互相接触的机会。就餐时间也有严格的要求,不能超过45分钟,就餐结束后,前一桌顾客离开,饭店服务人员会进行一次全面的消杀工作。

湘菜、火锅、泰国菜、港式茶餐厅……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顾客们被“压抑”太久的食欲需求瞬间释放。


街头再现车水马龙


在几天的走访中,记者深深地感受到了街头的繁华与热闹,随着购物广场、街边小店恢复营业,出行的市民也逐渐增多。南营子大街、都统府大街、武烈路等道路上车辆开始多起来,恢复了往日的早、中、晚高峰,车水马龙的景象又悄悄回来了。

3月25日下午1时30分许,记者在二仙居公交站乘坐7路公交车,此时车上大概有10名乘客,当车辆到达火神庙站点时,又有8名乘客上车,在公交车的行进过程中,车厢内的乘客始终保持在20人左右。

“作为驾驶员,应该说是最直观感受到客流复苏的。”7路公交车驾驶员告诉记者,以往中午的高峰期,城市繁华地段上下车乘客数大概在20人左右,但疫情防控期间乘客寥寥无几,现在车内有近20人,客流量已经恢复了很多。

“街上的人终于多了起来,这样的情况也令我的生意好多了。”陈师傅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对客流的复苏他也有切身体验。陈师傅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几乎没有生意,一天能挣几十块钱,都算运气好。“随着各行各业开始复工,我生意也一天比一天好,每天跑单金额已恢复到往日的7成。”

暖阳普照承德大地,逐渐显露出浓厚的春天气息,不少市民陆续出门,有的健身、有的散步,城市的街头,慢慢地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相信再过一段时间,那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承德,就能回到市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