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宣传季︱汉语言文学专业(多语复合)报考指南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与专业基础、扎实的外语基础(英语+小语种)、突出的双语写作与翻译能力、良好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能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培养特色

*双语双强

中文专业基础+英语应用能力

*小语辅修

依托学校特色资源可辅修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

*特色语言

学院独家开设希腊语和拉丁语

*国际交流

双语课程、全英课程、国外高校交换生、国外高校寒暑期交流

三、培养过程

1、培养模式(专业+外语复合+实习、实践+国际化)

*汉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双学位培养

*完整、全面的专业课程,提供扎实的中文专业基础

*丰富、灵活的英语课程,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双语课程、全英课程,将外语与专业有机结合

*国外高校交换生项目,国外高校暑期学分项目

2、课程设置

3、交流项目

学生可申请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等国外高校参加本科双学位项目、本硕连读项目、交换生项目或暑期学分项目。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交换生项目

4、本科生、研究生打通培养

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文艺学、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等6个二级学科。

*研究生课程向本科生开放

*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会

*各学科、各专业的学术讲座、学术沙龙

四、培养效果

1.双学位授予

近三年双学位授予率保持在60%左右

2.国内升学(含港澳台地区)

近三年国内升学率稳定,平均为21%

近三年国内升学部分高校

3.国外升学

近三年国外升学率稳步上升

近三年国外升学部分高校

4. 学生就业

五、教学保障

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6个二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居全国中等水平。

学科布局

2、研究院、研究基地、研究中心

拥有中华文化研究院、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希腊研究中心、哲学研究中心、北京高校驻校作家基地等。

部分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介绍

3、师资力量

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5名、讲师6名

4、教师简介

赵京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翔宇骨干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别津贴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日本学会理事。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裴登峰

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北京市属高校骨干教师,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古代文学专业带头人。

胡继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市人才强教学术创新团队骨干,"全球对话国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文艺批评家协会理论委员会理事,中华美学学会理事,《跨文化研究》主编。哲学学科带头人。

5、驻校作家

6、第二课堂活动

*有着与专业培养相配套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六、专业风采

学生受邀参加北京文艺论坛

专业教师出席第二届全国高校写作课研讨会

专业教师参加"中爱关系与爱尔兰在世界上的地位的多学科视角"学术研讨

师生出席"第21届国际美学大会"

"2019北京十月学术论坛:跨文化研究与全球人文主义"研讨会成功举行

学生参加第4回日中和纸画展及中国画・折鹤联合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本科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