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楼市的 「脉搏」越来越弱


城市的生命周期就是房地产的生命周期。

房地产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城镇化给的,但我们的城镇化有点特殊,一部分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人口、资金、信息这些资源的市场调节,另一部分是被动城镇化,给钱收地搞基建,揪着耳朵,把你从村里拎出来,扔进回迁楼里去。

这,就是前十年城市“均衡式”发展思路下,三四线城镇化最真实的写照,通过对大城市规模“限高”,来达到“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目的。

这是一个计划和市场的掰手腕的过程,由于一部分乡村至城镇的人口流动,实现部分三四线城镇化,但是现在发现,越来越不好使了,人逐渐往大城市及周边辐射城市跑,最后还是市场力气大,干掉了计划。

所以,前段时间的土地审核权开始逐渐下放,在基本农田向城镇建设用地的审批上,给四大城市群更大的自由,把限高的杆子拿掉了。

像聊城这样的城市,搞均衡发展的时候算是雨露均沾,再往下就是拔苗助长了。

最近,声势浩大的基建又来了,但改变不了聊城城镇化速度放缓的事实,因为现在的城镇化跟以往不同了。

乡村至城镇的流动人口逐年下降,而城镇到城镇之间的人口流动趋势越来越强,保利房地产白皮书统计,2010年乡村至城镇的流动人口,占到全国的63%,随后年均减少2.9%,而城镇至城镇的人口流动每年增加3.3%。

虽然我们聊城农村人口比较多,耐“减少”,但相比济南,随着城市吸引力的此消彼长,会越来越乏力,另一个要面临的问题是,现有聊城城镇居民,向其他城市流动会越来越多。

我不是指在聊城有稳定工作的人,他们可能很难会动了,而是现有这些人的孩子,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未来的城市选择上,会越来越偏向一二线城市,

现在的城镇化段位开始逐渐提高,除了人口流动上的变化,还有举家迁徙的倾向,要走也不是一个人走了,而是老婆孩子一走。

你可能最近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很多城市的落户政策和人才引进越来越猛,这部分落户的人将带动城市的消费、投资、生产,而迁徙二代,在城镇受到更好的教育,继续反哺所在的城市。

今年聊城的土地市场,孟达梅开二度,无论是1月份的起拍5600每平米,还是昨天的6660每平米,越来越让人感到担忧。

因为聊城陷入了一个新政策下的困境里,这是三四线城市接下来都会面临的问题,地便宜了没钱,基建跟不上,高新区发展会很缓慢。

地价上去了,房价对居民收入有一定的要求,高收入群体也主要是国企、公务员、事业单位,这些单位也是纳税扛把子,偏偏又是赶上混改,该卖的卖,该减的减。

济南新区一补贴跟聊城房价差不多,省会政策大力扶持,就业前景好,收入也高,在这样的环境下,聊城的人才真的经不起“吸”。所以,聊城这样的三四线城市脉搏越来越弱,房地产自然也是。

聊城最好的前途就是抱紧济南的大腿,做最好的跟班。毕竟,城镇化下半场的幸福,都要靠大哥多多临幸啊。

↓↓↓点击【

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聊城楼市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