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机构(民生、长盛、工银)这样看美国无限量QE

【导语】3月2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开放式、不限量的量化宽松政策。此举作为美联储在短短一月内的第三次超常规行动,却未能换得当日美股的企稳。这一现象深刻预示了,在战“疫”下半场,全球政策亟需新一轮系统性变革。

资本邦 · 2020-03-26 · 文/晨晨

3月25日,资本邦讯,3月23日美联储宣布推出开放式、不限量的量化宽松政策。此举作为美联储在短短一月内的第三次超常规行动,却未能换得当日美股的企稳。这一现象深刻预示了,在战“疫”下半场,全球政策亟需新一轮系统性变革。

  民生加银基金认为,本次美联储推出无限量QE的背景在于,以美股为代表的海外股市持续大跌已经引发了流动性问题。3月9日以来,在欧美股市继续大跌的同时,美元由跌转涨,黄金由涨转跌,中国股市下跌,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都在这一天由下行转为上行,资金在全球无差别抛售资产并兑换成美元补充美元流动性。

  从逻辑上看,在中央银行制度下,解除流动性危机主要取决于央行意愿。本次无限量QE推出后,后续流动性缓解无非是时间问题,这点从近期黄金止跌可以直接看出。

  但对美股而言,流动性仅是下跌的原因之一,本轮下跌的主要矛盾在于,疫情引发经济大幅衰退的预期,无限量QE推出可以缓解流动性问题,但对基本面效果有限。而后续经济增长仍核心取决于疫情进展,这点需要密切跟踪。对A股而言,上证综指PB跌至10年最低,低估值股息率具备较强的吸引力,科技板块估值压力也大幅释放,从1年左右的时间维度看,当前具备明显的投资价值。但短期波动仍有不确定性,尽管海外流动性冲击步入尾声,但疫情进展仍是核心压制因素。

  长盛基金认为,本次美国危局较2008年有所不同,需求冲击下,实体经济的信用风险较08年的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更甚。疫情直接冲击了实体经济,特别是能源、航空、酒店等行业信用风险快速提升,金融机构在资产普跌资产负值表恶化后,信贷支持意愿下降。美联储意图通过面向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支持来推动信用市场稳定,以期防范实体经济信用风险爆发。

  一系列宽松政策可以解流动性的危局,但恐怕难以快速托举实体受到的冲击。由于政策传导的局限性,对权益和高收益率债的价格超调有效,但对基本面的恢复还需要更多财政政策的配合。落实到A股市场,前期美元流动性趋紧,使得部分优质白马受到外资的被迫减持。美联储的宽松措施对维护流动性稳定有效,可以短期纠错市场的超调。目前,国内实体经济经营的流动性环境无虞,但外需疲弱,权益市场中期风格阶段性将重内需板块,回避外需板块。

  工银国际认为,考虑到未来托底政策的进一步加码以及消费内需的疫后回补,中国经济有望从二季度开始逐步企稳反弹。从金融层面看,中国市场的相对韧性有望进一步夯实。年初至今,中国股市的累计下跌幅度远小于欧、美、日、韩、印等主要市场。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市场而言,投资是“买未来”,而非“买过去”。未来长期的经济稳健性,将会成为市场考虑的核心要素。基于此,人民币资产有望成为新型避险资产: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毫无波动的“避风港”,但是凭借相对韧性和成长性,能够成为全球长线资金在风浪中的“压舱石”。


风险提示:资本邦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