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在雷神山 中医药“火线”救人

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武汉雷神山医院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分队队长、急诊科主任方邦江教授是支援武汉国家中医医疗队为数不多的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

2月15日,56岁的方邦江随上海国家中医医疗队在雨雪中抵达武汉。一大早,方邦江就赶赴雷神山医院,率队争分夺秒组建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市中医院医疗队组成的感染三科五病区(又称C5病区)。2月20日,五病区收治了第一批46名患者。2月25日,病区首位治愈患者陈某出院,短短5天就有病人治愈出院,这也是武汉雷神山医院迄今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时间最短的病人。

至今方邦江带领的病区收治114名患者,90余名病患治愈出院。病区实现收治病患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医疗工作零投诉,抗生素使用最低、全院治愈时间最短(5天)、中医药治疗率100%,中医功法应用90%以上,各项医疗数据在雷神山中医病区收治病人中名列前茅,其中40余名患者使用纯中医治疗,用疗效证明中医药治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70多岁患者张老伯曾先后在武汉两家定点医院ICU治疗,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后转至雷神山医院C5病区接受中医药治疗,经过几天的治疗情况好转,在医疗队与龙华医院定期视频连线时,他要求通过镜头向医院领导表达对病区医护人员的感谢,照顾无微不至,胜似亲人,讲到动情处一度哽咽。

“我们病区没有一个危重病人死亡,没有一个重症病人转化为危重症”方邦江自豪的说。每天忙于救人的方邦江身体很快付出“代价”。3月3日,方邦江在病区各个重症病房查看病人,在了解病情、诊治救人的同时,他还尽量与病人交谈,安慰鼓励病人。因在病房时间过长,他十分疲惫。方邦江在出病房脱防护服走出隔离病区后,因房顶漏雨地上湿滑,右膝关节意外扭伤,在加上每天要十余个小时的站立工作,关节严重肿痛使他无法站立行走。龙华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武汉雷神山医院C5病区护士长陆巍和同事们都劝他在驻地休养疗伤。他说“危重病人救治,病人出院我都要把关,我不能休息!”于是他第二天就开始坐轮椅到雷神山上班。4天后稍好一点,他就尽量站起来,杵着拐杖坚持上班。他的敬业和坚强,让医疗队员和患者们十分感动。

“我们病区的治疗原则是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中医药使用率100%,中医外治疗法、功法疗法达90%以上。我们收治的重症病人多,治愈出院的病人也多,充分证明中医能救重症、危重症病人!应该坚持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邦江说。

兼任雷神山医院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专家组副组长的方邦江表示,他组织专家团队在参考国家、上海市中医治疗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急性虚证”和“截断扭转”治疗思想,构建了治疗轻症、普通型、危重症、恢复期全程补虚、截断逆转等体现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治疗新冠肺炎诊疗体系,形成一个个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相继在雷神山重症监护病区及其他病区临床应用。

针对病区重症病人较多的问题,方邦江带领C5战队成立了以急重症专业的为主的中西医结合危重病人强化攻关医疗小组,强化预警机制,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在国家重大临床研发计划“基于截断逆转策略中医药治疗脓毒症循证及效应机制研究”基础上,使用人参、大黄为主的扶正排毒治疗危重症。在许多医院治疗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吸痰、插管是普遍使用的手段,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很大。但方邦江带领C5战队应用中医方法对一些重症病人用中医手段帮助患者排痰和减少患者呼吸机治疗。

“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医术,还应该有真诚关爱患者的职业操守,尤其是在当前疫情蔓延的时刻对每一个患者我们要理解他们的痛苦心情,要理解和善待他们”方邦江说。

方邦江是湖北人,2017年被聘为湖北省“楚天学者”,来武汉驰援前,他在上海十分焦虑地关注家乡的疫情。来到雷神山医院,病人都是老乡,病人的痛苦就是他的痛苦。因为病人们说方言,医疗队员和病人沟通起初比较困难,方邦江就主动用家乡话与病人沟通,安抚病人。他查房时总是与病人们拉家常,问寒问暖,让病人们感到十分亲切和安心。“方主任就是病人们的定心丸,病人们都很希望看到方主任,因为他能给病人们带来信心”护士长陆巍说。

C5病区出院病人多,一有空床,方邦江就向医院要病人,他说:“我是30多年的老党员,我们不是来挣表现,而是来救人的!只有抢着干,想着干能提高治愈率,才从良心上对得起家乡父老。”

随着疫情不断向好,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也在分批撤离武汉。“我们要慎终如始,站好每一班岗,看到病人康复,我才会放心撤离雷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