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星月国之行——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土耳其的文化、经济和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伊斯坦布尔位于土耳其西北部,地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两岸,分别为欧洲部分(色雷斯)和亚洲部分(安纳托利亚),而欧洲部分又由天然港口金角湾分为南部的旧城和北部的新城,是世界上唯一地跨两个大洲的大都市。

在漫长的历史中,伊斯坦布尔曾经是罗马帝国(330–395)、拜占庭帝国(395–1204,1261–1453)、拉丁帝国(1204–1261)、奥斯曼帝国(1453–1922)与土耳其共和国建国初期的首都,至土耳其独立战争期间迁都至安卡拉。

伊斯坦布尔的大巴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巴扎之一。“巴扎”就是集市的意思,土耳其语就是“有顶棚的市场”,始建于1461年,又称为“金角湾大巴扎”。

从大门进入大巴扎是一条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主干道。据说大巴扎商业中心总面积为4万7千平方米,共有66条室内街道,4400余家店铺。

主干道旁还有很多分岔,拱形圆顶装璜相似,让人傻傻的分不清南北东西。

拱形圆顶彩绘精致、漂亮,色系相当明快。

伊市的景点相对集中,从大巴扎出来走5、6分钟即到了努鲁奥斯曼尼耶清真寺。

努鲁奥斯曼尼耶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清真寺,是奥斯曼三世在位时建成的。

努鲁奥斯曼尼耶清真寺进门需要脱鞋,女士需要包裹头巾,入内保持安静。

脚踏厚实的土耳其地毯,目光所及处的穹隆、开孔看似简洁,但细节中透露出奢华与高贵,韵味十足。

整个建筑庄重而富变化,雄健而不失雅致。

由于没有蓝色清真寺名气大,清真寺内参观游客稀少。

横跨欧亚大陆的伊斯坦布尔是一座散发迷人气息的历史名城,它的城市之花是郁金香。

4月的伊斯坦布尔的街头、广场、马路旁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郁金香,整个城市似乎“沦陷”在了郁金香的海洋之中。

美丽的郁金香姹紫嫣红,幽雅华贵。据悉,荷兰郁金香最早是从土耳其引进的,郁金香的拉丁文学名Tulipa来自土耳其语,意思是“缠头”,因为郁金香花的形状仿佛包着头巾的回教女人头一样美丽。

远远地看到蓝色清真寺被包围在一片葱茏的树木中,6个高高的尖塔耸立在大小不一的圆顶之中,白色的建筑与绿色的树林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图案。

蓝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布尔最具代表性的大清真寺,正式名称为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但因寺内墙壁自其高度的三分之一以上,全部使用了蓝、白两色的伊兹尼克磁砖作为装饰,上面刻着丰富的花纹和图案,故又被称为蓝色清真寺。

蓝色清真寺的外观堪称一大奇景,它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圆顶建筑,30多座圆顶层层升高,向直径达41米的中央圆顶聚拢,浩大而优雅。

建造蓝色清真寺未使用一根铁钉,建筑结构严谨,历经数次大地震安然无恙。清真寺四周建有六座细长而高耸的宣礼塔,充满轻盈灵动的气质,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六座宣礼塔的清真寺。

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如今的伊斯坦布尔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但在所有的建筑中,坐落在马尔马拉海岸、1500年来阅尽辉煌和沧桑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气势恢宏的穹顶大教堂而闻名于世。

教堂前部是一个华丽的庭院,周围有柱廊环绕,中央是穆斯林教徒用的洁身水池。

经过三联门便到了外前廊,其后就是宏伟的大前廊,分为两层,下层为新教徒与忏悔者使用,上层为教堂游廊的一部分。

轻轻跨过前廊,走向殿堂——高大的穹顶,巨型的大殿,低垂的环形灯和金色镶嵌画面,构成了教堂最宏伟的空间。

圣索菲亚大教堂主体呈长方形,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高度55米。

公元14世纪,欧洲大陆上出现了两个强盛的大国,一个是拜占庭帝国,一个是土耳其帝国。

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终于走进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一世在征战匈牙利后带来了两根巨大的蜡烛,放置在清真寺米哈拉布的两侧,而祭坛的朝向是面向着圣城麦加的方向。

在宣讲台右前方的地面上,有一块以彩色大理石装饰的地面,这个地方被称为“世界的肚脐”,也就是世界中心的意思,据说历任苏丹就是在这个地方被加冕的。

穹顶的正上方是马赛克镶嵌画《圣母子》。精美的壁画经过岁月的磨砺,虽然有些斑驳,但画面依然生动。

清真寺与大教堂完美融合,诞生了前所未有的建筑形式和视觉冲击。教堂内原本的基督教风格圣像画被石膏覆盖,著名的圆框伊斯兰书法被悬挂上。

穹顶上清晰看到由教堂时期的十字架图案和清真寺时期的花纹图案共同组成的镶嵌画。

高大的石柱支撑着巨大的穹顶,穹顶曲面上的绘画和图案非常漂亮。

拜占庭式柱头有别于罗马时代的柱头样式,拜占庭时代的普遍来说比较细,镂空雕花也极为精致。

千年的历史,圣索菲亚大教堂见证了从古罗马帝国至今的风风雨雨,成为世间少有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文物同场展出的宗教圣地。